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雲深不知處的「鸞山森林博物館」

「你再不下來帶我們,我們就要走啦!」我快爆炸地說著...

這週日和一位朋友,到這鼎鼎大名的鸞山部落,去找另一位朋友Savi,但是這一天還真不巧,山上遊客多達200人,她忙著協助阿里曼一行人忙東忙西的,讓我和朋友找路找到要瘋了!還甚至差點騎過了海岸山脈,準備要往泰源幽谷騎了下去。迷路了45分鐘後,我們終於和Savi通上電話,這才找到這個「完全沒有路標與招牌 (不誇張唷!)」的森林博物館。

森林博物館不是一個觀光景觀、也不是民宿或農場的模式來招攬客人,這個地方是十年前有財團計畫將我們部落上方原始榕樹巨木群買下來蓋靈骨塔、渡假村,我們為了搶救珍貴原始的榕樹巨木群,到處籌錢把它保存下來,並成立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透過部落互利共榮的機制,開始有計畫的保護珍貴原始的榕樹巨木群,作為環境教育、文化重建、族群交流、部落遊學、野外靈修、生態體驗等的互動平台。成龍也在四年前特別選森林博物館原始森林拍攝十二生肖,近年來,也特別感謝在公益平台基金會嚴長壽總裁的支持與協助下,儼然成為花東縱谷國內外生態文化參訪體驗的最愛
他們這樣說著。

嚴長壽的書《為土地種一個希望》的封面就是在這兒拍的,都到台東半年多了,聽了無數來過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動,這一天終於讓我到了。

朋友Savi之前曾在這工作半年多,阿里曼就像她的乾爹一樣,所以我們到了,也獲得阿里曼的歡迎,不過我也發現,他本身就是個溫暖的人,有著典型布農族粗短的身材,十足親切的原住民口音,還有那天生的幽默感,光是這活招牌,就讓鸞山博物館值得一訪了。

因為大家都忙著招呼客人,我們就靜靜在旁邊看著風景、晃來晃去,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相處起來氣氛好棒,互相友善地虧來虧去,有時大笑、有時做個小鬼臉,手上的工作從沒停過,那種認真度不輸漢人,但這良好的互動卻是完勝,不得不佩服這裡已經上了軌道的經營模式;除此之外,阿里曼夫妻不斷地提供機會,讓部落的年輕人有機會表現,那種傳承意味,正是現代原住民的典範。
鹿野溪上方沈甸甸的天空,突然開了個口,一道「耶穌光」就這樣撒了下來,能夠平視這傲人的美景,正是深居深山的獨享權利,而那可讓人爬上爬下的一片樹林,輕輕地說出人與自然最和諧的相處故事,我的心已經留在了鸞山。謝謝Savi與Lai的邀約 :)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