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人師] 我要成為「學.思.達」老師

下了這標題,寫下這豪語,心情真的是七上八下的,但既然寫下了,只能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 學思達,讓台灣的教育有救了
我想,放眼全台灣,唯一「著眼於」改變台灣教育現況的教育方式,應該就是這套「學思達」了吧!

顧名思義,「學思達」著重的莫過於強化學生的「自學」、「思考」與「表達」能力,這由台北市中山女高的國文老師 - 張輝誠老師,經歷了近20年的實驗與嘗試,在三年前率先全年開放教室讓大家參觀後,一下子成為華人區炙手可熱的教育思想。

這個教育方式的「迷人」之處,在於「全班」皆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學習的效果」,換句話說,真正實施「學思達」教育的班級,在面臨大考時,其實不太有問題的,雖然人本、華德福等校的概念,仍算是有些類似,但是而在台灣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公立學校的情況下,要救台灣教育,目前就我看來,只能靠學思達了...

(不過就張老師的分享,新馬的改變,目前遠勝於我們,以新加坡為例,每年刺激的淘汰、年終獎金競爭機制,從被fire到領3.5個月年終都有,這自然就讓良幣驅逐劣幣了呀...)
  • 難!難!難上加難的學思達
透過教師精編的講義,引導學生從自學、分組討論、發表,及繁雜、精密的開放式問答設計,一步步勾上學生的學習胃口後,在透過教師千錘百鍊的主持功伕,以及最基本的良好課堂經營,學生學習狀況改善、上台台風穩健、自信心大增將也只是「剛好」而已。

而這中間,翻轉的關鍵,就在「教師」。

這兩天聽了張老師實際上如沐春風的分享與教學後(看書真的只有皮毛...上課隨時都時時都在起雞皮疙瘩),不禁為他身為一個學富五車、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卻連續幾年仍備課到半夜的恐怖工作量感到震驚,仔細思考,先廣泛閱讀課外資料,再按課本脈絡,設計出一道道「深、中、淺」不等的問題,同時訓練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這個的確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努力與付出。

對於課外知識的興趣缺缺與貧乏,還有努力程度不足,就變成要成為「學思達」教師們最大的障礙。哎呀... 我不擔心都難呀!

  • 學思達的秘密
張老師分享,這套教學法,是從他小時候在雲林鄉下,每年元宵去猜燈謎的過程中體會出來的,那猜出燈謎的喜悅感,也是他嘗試在課堂中營造的,而換到教育現場,燈謎自然就變成一道道精心設計的題目。

而要能回答這些問題,「大量閱讀」是必要的。張老師提到,今日的課本都薄薄一本,但是教師手冊卻是超級厚,傳統講述型的老師,早已被教師手冊養壞胃口,往往只搬出千年不變的內容複誦,但經訓練過的人類閱讀速度,是說話的三倍,如果在教材設計後,能提供學生大量的閱讀資料,並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就可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累積他們的閱讀能力,就張老師說,現在中山女高的學生,甚至能在一堂課,全班讀完一萬字的文章並進行討論,這樣子的能力,上考場還有在怕的嗎?!

而「學思達」教育法,還需要老師去精進說話、感知的能力,去用心接納、感受每一位的學生狀況,並依其情況進行調整,像是在他們不會做筆記時,或是上台發表的儀態等等,都應該適時地編入教學中,過去老師們常常會忘記,其實學生是需要教的;與學生成為好友,聆聽學生的需要,這一個概念,正與華德福不謀而合。種種因素加起來,都讓「學思達」能夠如此成功。

  • 我的下一步
今年四月,突然展開的教學之旅,我跌跌撞撞、矇懞懂懂,心中只不斷地告訴自己,決不讓自己成為過去自己討厭的老師,沒想到在上了學思達後,當中許多教法與內容,我的做法與其竟有些雷同,是否,成為學思達老師就在咫尺之遙了呢?!

可惜並沒有...

這一學期,我要教國三的歷史、地理、公民,還有高一地理、高一公民、高二公民,甚至還有高中部的國際課程(經濟),其實光用傳統鳥鳥的備課方式,就已經壓得我喘不過去。

可是,孩子的未來不能等呀!且讓我一小步一小步地嘗試,至少每科每週一次「學思達」教學法,讓孩子臉上的笑容,一點一滴地回來,希望能全面開放自己教室來觀課,更期待親朋好友們,能把我的教室當做台東景點的那天快點到來。
我要成為「學.思.達」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