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閱讀] 是的!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書名: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作者:嚴長壽
這次的學運,無論大家持何種意見,都是為了台灣的未來再想辦法;不過有幾位朋友,在我提出自己對於台灣的未來,應該以「北歐」為目標前進時,他們反而表達了自己對於台灣未來悲觀的想法。然而把自己一顆腎、一顆膽獻給台灣(推動社會公益而過勞)的嚴總裁,直接提出希望大家「成為那改變的起點」的想法!他的樂觀與正面,讓我想起上次尤努斯(Yunus)教授來台灣演講時,眼裡那把改變世界的正義之火。

從在部落認真體現了嚴長壽書中的想法後,關心社會角落、鼓勵年輕人也慢慢成為我的目標,剛剛看到我新書的作者簡介寫著「以鼓勵年輕人做夢為職志」時,才赫然發現嚴長壽對我的深遠影響。

[簡介]
這本書和他過去的書類似,都是在累積一段感觸之後,用他接觸的人事物當例子,說出一個個他對社會的建言,不過這本書有大概一半的概念,都已經在上本書「教育應該要不一樣」提到,這本書大致上就是加以強化,再多添幾個例子。

[華德福教育]
因為前一份工作結緣而認識的「華德福教育」,打著讓孩子以美感教育為主體,把不真實、電腦干擾降到最低,極力去讓孩子的「五感」好好體驗與感受的概念,實在是太令我感到佩服與嚮往。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在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從書中也得知,他們已聘請了嚴長壽擔任董事長,嚴總裁也嘗試把這概念帶進台東的均一中小學,希望已經以冷冰冰的電子業掛帥的台灣社會,可以趕緊培養一些人文種子,為台灣看來已經太遲的產業轉型最努力,這點實在是太棒了!

不過還是要注意,台灣人實在太會一窩蜂,所謂華德福教育,其中有一參與要素便是家長,畢竟要讓孩子自然成長,家長的參與和堅持是其中一大要素,這點是所有想加入的家庭必須先有心理準備的。

[公民意識]
嚴長壽也因應時事,加入了很多「公民素養」的提醒,和天下雜誌上一期《和解的必要》說的類似,只有當我們成為實際參與、用心了解的一群,並且用心、用腦用力思考後,我們才可能成為改變這個社會的人,這點在現今社會同樣是非常重要呀!

甘地說「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這句話這是嚴長壽盼望所有讀者可以一同挽起袖子開始動作!成為改變台灣進而世界的一份力量。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 報告!印度這所學校沒有校長室!

書名:報告!這裡沒有校長室
印度河濱學校的六堂課.化知道為做到的熱血教育
作者:許芯瑋、上官良治
幾年前在網路上的TED演講中,聽到一位超酷的印度校長「吉蘭.瑟吉」女士的演講後,深深為她提出的「Design For Change(DFC)」的教育革命概念感到驚訝與好奇,她認為學生的學習應由他們自我開始,由他們自己來為自己設計課程甚至教材。


針對這點,我得說我其實半信半疑的,後來發現一位台灣的年輕老師許芯瑋,竟然實際到印度學習,還把這位校長與概念帶到台灣來。上一份工作的同時曾參與他們的活動,就他分享的結果,他覺得這活動意義比實質效應來得大,慢慢地我就把DFC這件不得了的事,放在一旁去了。

上週一位朋友把這本書寄來與我分享,許芯瑋將自己幾次到印度的這所河濱(Riverside)學校的所見所聞,與另一位朋友把這些故事一一寫下。閱畢之後,我想我對印度的既有印象,讓我到今日才知道這件事情是有可能的。

[印度人是火星人]
2009年,我曾到印度交換學生三個月,雖不能說自己浩劫重生,但其文化衝擊,即便是已經有些旅行經驗的我,仍覺得不可思議,其中最深刻的一點,莫過於印度的階級制度、貧富差距,與印度人「愛吹牛」的個性;我很自然地就把這件事延伸到riverside學校的事跡。

[台灣人見證]
而這次,許芯瑋以台灣人的角度,實際參與了好多場學校的活動,讓我知道,其實這學校是玩真的。

[特殊之處]
我接下來舉出幾個比較印象深刻的課程:
1. 童工問題:
印度的童工問題非常大,來學校唸書的這群孩子,相較之下是幸運的一群,要如何讓他們「深刻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然後進而願意幫助其他弱勢的孩子呢?!
沒想到學校準備了做線香的材料,要孩子完成一定的數量才能吃飯,這些可能平常嬌生慣養的孩子,還真的就做了好幾個小時,有人大喊吃不消,但在同儕效應之下,這些孩子還真的都完成,實際上當了一天的童工。接著這群學生自發性地開始在學校週邊宣傳,希望大家重視童工問題,並實際成為不會使用童工的僱主?

2. 客製化服務:
當時許芯瑋恰好要去大吉嶺省旅行,學校老師把「安排行程」的重責大任,委託孩子們來辦理;這些認真的小毛頭還真的煞有其事地開始準備;第一次報告中,大家互相爭執、搶著發言(很印度XD),於是這場報告會議就這樣結束了,這些學校在許芯瑋與老師扮黑臉之下,學生們都對自己非常失望,老師知道這是個很棒的學習機會,再第二次的準備中,學生表現大大改善。

3. 大的帶小的:
混齡教育在一般教育體制不存在,教育學者們認為這會拖累學習進度;但近年有學者卻指出其實混齡教育可以讓孩子自動學習;在台灣高雄的「小草旅人共學團」就利用這概念,孩子們每週三自己背著背包去冒險(老師僅在一旁確認安全);同樣的概念,河濱學校也常借由這活動讓孩子們一同學習;書上提到有一天,高年級學生擔任幼幼班的保姆,他們得設計一整天的課程讓他們的「客戶」滿意,設計出來的課程當然是有好有壞,這群幼幼班的孩子可挑的呢!但透過這活動,孩子們的確開始「思考」要如何「解決問題」,這點正是台灣孩子欠缺的。

我想,教育翻轉時刻到了,世界各地的教育者用了雷同的概念、千變萬化的方式,來讓下一代成為一個具有思辨、發現問題並解決的人,多希望我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子學習的呀!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閱讀] 人類心中的野獸~在巴爾幹半島再次甦醒了..

書名:愛你的鄰居 波士尼亞戰爭的故事
作者:彼得.瑪斯 Peter Maass

地理歷史課本寫到,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肇因於該地區種族複雜所致。
這句話等於大部份台灣學生對巴爾幹半島的全部印象。

作者是位猶太裔的美國戰地記者,替《華爾街日報》工作的他,得到很多機會得以近距離採訪到許多註定在歷史留名的人物,更重要的,他深踞波士尼亞超過一年,實際將他的所見所聞,以記敘的方式殘酷地一一描寫出來,讀起來只能說「地獄」原來離我們那麼近。

很多人看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以為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殘酷的大屠殺將不會再發生,但就作者的觀點,這次波士尼亞戰爭,可稱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戰爭背景]
巴爾幹半島上有許多民族,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巴爾幹半島時,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分別篤信東正教與天主教,而在穆斯林帝國的高壓之下,波士尼亞人多數因為想取得更多政治利益而變成了穆斯林,從14世紀至20世紀末,一直都是當地較為優勢的民族。
但也因超過500年的融合,波士尼亞人早就沒有大部分穆斯林的傳統,頂多偶爾上上清真寺,但他們卻和週邊異族通婚,豬肉也是他們的食物之一。另外不管塞爾維亞人或波士尼亞人,最愛的飲料都是土耳其咖啡。

這樣子的歷史背景,怎麼會發生屠殺事件呢?!

[書名]
書名「愛你的鄰居」極為諷刺;1991年塞爾維亞出了個極端聰明的獨裁者,他為了保全自己的權益,從本來支持的共產主義,突然改變了政治風向,變成民族主義的死宗支持者,但也因為在共產主義歷練之下,讓他深知「控制媒體」的重要性。於是在政治語言與挑撥之下,本來相安無事的鄰居,竟然在隔天變成兇手,而且開始了無止盡的殺戮。

[豬羊變色]
塞爾維亞展開了「種族清洗」,波士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人,開始在鄰國塞爾維亞的軍事支持下,光天化日之下展開大屠殺,其慘狀我實在很難在此說明,但其中包含許多要求回較男性將另一回教男性的睪丸咬下、逼迫父親強暴女兒等泯滅人性的行為,讓人驚悚的發現,這一屠殺就是五年。

[歐美為何袖手旁觀]
我自己認為,其中一個因素便是現在被殺的人是「穆斯林」,如果反過來穆斯林是加害者,受害著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徒,我想就不會有這種事發生了。
而美國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境內恰好將舉行柯林頓與老布希的總統大選,兩黨研究之後,皆發現美國民眾普遍不支持參與戰爭(也許也是因為民眾的資訊不足),這樣兩位候選人決定姑息養奸,沒想到選完之後,獲勝的柯林頓仍不斷聲明這是「內戰」,他不認為美國應該介入;而美國國務院搜集的許多恐怖戰爭資料,也在總統的政策方向之下不得發表,或草率地下了些結論而已,這點也讓許多當時的外交官憤而辭職。
那歐洲呢?!歐洲三大強權,德法英,德國因為剛東西德合併,經濟政治都在動盪中,勢必沒有能力介入,而英法領導人也偏偏面臨支持度不足、快退休的狀況,而決定袖手旁觀,於是就記者的調查,這次大屠殺,起碼殺害了超過20萬人,而大部分波士尼亞民眾,也在威脅之下,被迫「自願」簽署放棄財產聲明書,舉家逃離巴爾幹半島,成為難民了。

[戰爭結果]
這場不公不義的戰爭,在聯合國與美英法等強國坐視不管之下,不但讓人看到二次世界大戰的「姑息主義」重新燃起,也讓人想起當時英法恭喜希特勒攻下奧匈帝國、塞爾維亞等歷史,作者說得好,沒有姑息主義倡議者 - 英國首相張伯倫,就不會造就後來的希特勒。同理,如果波士尼亞戰爭發生時,這些先進國家領導人願意基於人道立場,想辦法拯救波士尼亞,也許他們就不會遭遇如此慘痛的傷亡了。

[讓人難過的事實]
我上網查了波士尼亞的狀況,果然,波士尼亞在那戰爭後,已經被切成兩半,一半由塞爾維亞主管,另一半則是托給了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的過去已經和被塞爾維亞人摧毀、被列入UNESCO的清真寺一起被消滅了。更讓人遺憾地是,這項不公平的分割,是由聯合國和美國所主導。而wikipedia上面談到戰爭死亡人數,也都是聯合國「微調」之後的結果... 讓人不禁思考,我們究竟身處世界的真面目究竟為何?

[反觀台灣]
西藏、新疆其實也正在發生「清洗」,也許手段沒有那麼狠,但我們仍可看到西方社會「完全」沒有任何動作,一來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另一層面則是中國傲人的經濟市場與力量。
這次太陽花學運,很多人說要在華爾街日報買廣告、到美國政府網站上連署等,我實在也很想支持,不過看到過去的歷史,還有現在正發生的烏克蘭危機,完完全全都可以看出,那個會為世人著想的美國,早就已經消失,換句話說,《臺灣關係法》究竟有沒有效,我想答案應該很清楚了呀...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閱讀]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動人孩子的圖畫

書名:日漸沈沒的樂園 吐瓦魯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地球暖化篇~
作者:山本敏晴
這本可愛的書,在天下雜誌的分類裡是「繪本」;為一位日本作家到了世界各地,搜集一系列「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的小故事中的其中一本。

作者首先訪問日本孩子,問問他們,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結果並無太大的意外,孩子們畫出了玩具、電動、交通工具、寵物等。
接著作者在到了南太平洋的吐瓦魯,問了相同的問題,生活在溫室效應造成雨季更迭之下的吐瓦魯孩子,一些中學生運用創意,以無限想像力勾勒出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家園被淹沒的殘酷事實,不僅如此,搭配了作者親自拍攝的照片,讀者可深刻感受到吐瓦魯面臨的氣候、垃圾與生存問題。

前兩天,我藉著當志工老師的機會,和孩子們分享了這本書,使用的方式就和那位日本作家一樣,先邀請孩子們畫出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這群最大才小一的孩子們,畫出了包含娃娃、汽車、色紙、玫瑰花、香蕉等東西,小一的小女生畫的是鑰匙,因為老師交辦給她每天幫教室開門的神聖任務。

後來我開始和他們分享這本繪本時,從他們的眼神裡已經可以看出,這幾位台灣的小朋友們,已經開始對於世界另一頭的孩子們,有了嶄新的想法,似懂非懂地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從「自己」開始改變,來讓吐瓦魯的孩子活得更加快樂。

這整個過程好開心,我也很想未來有機會專為台灣的孩子,寫出這種有意義又有影響力的書喲!:)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閱讀] 回家,如果那還稱作家的話?!少見的第一手阿拉伯世界文學作品

書名:回家 橄欖油與無花果的記憶 (I saw Ramallah)
作者:穆里.巴爾古提 (Mourid Barghouti)

這本書在分類上稱作「旅遊文學」,可是整本書只是在講作者「回家」的故事呀!這樣是否太牽強了呢?!唐朝賀知章寫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當時的時空背景,唐朝人外地去,因為工作、生活圈改變,因而多年未返故鄉,然而這位當代阿拉伯作者的情況可不同,他是有家回不得呀!


這位巴勒斯坦作者,身在巴勒斯坦的他,在大學期間負笈埃及求學,沒想到遇到1967年的六日戰爭,他被迫流亡海外,這一流亡就是30年,不似中國、北韓等極權國家的流亡者,那群人受到世界各國的同情,常常出現於主流社會的媒體,而屬於阿拉伯世界的這群流離失所的人,歐美精英階層的猶太裔,很自然地讓這件事被大家遺忘;身在臺灣的我們,學習歷史的觀點,自然也是學習歐美即以色列的觀點,這本書很單純地提醒了我們,以色列與阿拉伯的戰爭裡,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聲音。


  • 在作者準備從約旦過橋,經以色列進入巴勒斯坦時,他這樣寫道:「現在它就在你面前,你正要展開旅程。好好看它一眼。
  • 而在描述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佔領區時,他則寫道:「占領迫使我們必須維持老舊。這就是它的罪行。它沒有剝奪我們過去的泥灶,卻剝奪了我們想創造而不可見的明日。」
  • 然而在討論自己國家的悲傷時,作者相當客觀地講到:「我們都受過無盡的苦,也做過無盡的犧牲,但是和別人比起來,我們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我們的國家是美麗的,別的國家也是,只有人民汗國家之間的關係讓它有所不同。」這點好有道理,我們人呀~常常都覺得世界是欠自己的,忘記其實有泰半的人和我們情況相同。
  • 在檢討過去巴勒斯坦嘗試讓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作者說道:「歷史已經教導我們兩課:首先,把災難和損失當成勝利呈現出來是有可能的,其次,這樣做並沒有持久。」於是我想,這本書就等於是阿拉伯世界的新武器,他讓我一個身居遠東的人,意識到,並開始思考他們的處境,也甚至有想起身加入他們,為他們爭取應有的生存權。
  • 作者在描述『流離』的感觸十分具體,如:「流離總是接踵而至。在你周圍堆積,圍城一個圓。你奔跑,它卻一直圈住你。當這個情況發生的時候,你同時成了你屬地『境內』以及『境外』的異鄉人。」讀起來真的讓人感到十分悲傷...
這本書其實讀起來仍算有趣,很多阿拉伯世界的人際關係、生活環境都算清新,作者並不是要拿這本書去談論以色列的罪狀,但從他30年間的流離生活、30年後重返,都可以發現以色列與世界,對他們是有多麼的不公平;最讓人心寒的一點,在奧斯陸和平協議中,原則上各國同意巴勒斯坦擁有自己的護照,並可申請到其他地方去旅行、探親,但實際上的狀況,幾乎所有國家都會想盡各種理由,不讓他們拿到簽證,然後回他們一句「你必須獲得安全單位的許可」,而這安全許可究竟是什麼,也就非常明白了...

  • 恐怖的數字記憶:
作者在1967年,頓時失去回家的權利;從此之後「67」這個數字,對他來說就有無止盡的哀愁意義。不僅如此,身為阿拉伯知識份子的他,其實和他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被暗殺的風險(書裡沒有明講,但我推測應該是猶太人做的事...),所以當某個朋友于某天身亡之後,未來每一年的那天,對他們還活著的人都是一種痛苦,難以想像的,這過去30年來,月曆上令人難過的回憶不斷累積,已經到達每一日,都似乎有種若有似無的悲戚感於身邊。這一點實在太讓人難過與不捨了,西方列強與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所造成的傷害,早已不是我們看到這些表象的東西了... 

我永遠記得在以色列邊境,看到一對巴勒斯坦老夫妻,為了要出境(就這本書裡講的,很可能是去約旦,與無法入境的親戚朋友碰面)而受到以色列士兵的百般刁難,以色列前總統說:「我們是戰爭與暴力下的受害者。年年月月我們的母親都在為她們的兒子而哀慟。」反觀今日以色列的所作所為,中東的阿拉伯人,我不敢要求你們原諒,而是希望你們有智慧,可以找到除了戰爭之外的另外一條路,回家的路漫長,但仍請加油!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網站] 有狗萬事足~ 融化人心的可愛狗狗~

    今年2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主題是「甜蜜的誘惑」,在說明現代人類不斷上升對糖的攝取,現在連基因都產生變化,也造成許多人類的疾病問題。
   
    不過這本書提到了另外一個主題,一位素人攝影師發現自己的狗(名為Maddie)有個特色,那就是「不動」,把握這個專長,攝影師為Maddie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網址設定就是「Maddie on things (Maddie在東西上)」,可直接點以下圖片進入~
Maddie on things
    上傳3張當中非常有趣的照片, Maddie那無辜的表情實在太有戲了!看完整個心情大好~
這位攝影師除了拍自己的狗,還在旅行全美的途中,拍攝人們與自己寵物的照片,網站如下:
 why we rescue?
他的目標很單純,就是希望大家重視動物議題,並持續拯救全美的流浪動物(shelter pets),希望所有的寵物都能遇到一個珍惜牠們的好主人,也許台灣哪天也能來做這件事唷!

動物用牠們的一輩子時間來陪伴我們,如此無私、偉大的行為,值得我們也付出相等的回報的愛囉!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閱讀] 每個時間點的你,都是最真實的你~ 時間裁縫師

書名:時間裁縫師 (El Tiempo Entre Costuras)
作者:María Dueñas 瑪麗亞.杜埃尼亞斯

這本書有電影《風聲》的特務緊張氛圍,背景則設定在文豪海明威《戰地鐘聲》描述的二戰前西班牙內戰上,而在故事的前半,幾乎都發生在北非的摩洛哥;整體來說,這是本揉合異國情調、歷史考究、刺激情節的極好看小說。


  • 作者:

作者在2014年的來到了「臺北國際書展」的現場,當時與台灣作家張大春對談時,她帶西文腔卻流利的英語讓人印象深刻(一般西語系國家人的英文都不行),後來看她的簡介,才發現她本人是英語語言學的博士,她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專長,為整本書的對話增添了很多趣味性與真實性;後來我上了臺北圖書館網站預約時,竟然預約順位是第40人,好在北圖的高效率仍讓我在一個月內就讀到了這本書,實在是太過癮了。


  • 歷史:

這本書是以一位馬德里女孩的第一人稱口吻來敘述故事,她所待的時代,是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西班牙走入內戰並準備進入二次世界大戰的十年時間;國人陌生的西班牙內戰議題,我也實際上是在海明威的《戰地鐘聲》中才稍稍了解,這場戰役清楚說明了海洋帝國西班牙的沒落,近年來西班牙的經濟危機,也反映出這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比起其他英德法等歐洲國家是失敗的,一向親美、學習美國的台灣教科書,這本小說反而是我們學習近代歐洲歷史的ㄐㄧ方式。


  • 裁縫師:

差點忘記提到「裁縫師」這概念,我本身完全不知道這行業任何一點事情,但作者不知道是本身真的了解還是為了小說再去找資料,一名裁縫師的工作原來那樣複雜,買布、挑布、裁剪、燙熨...裁縫師再進一階,就成了今日的「服裝設計師」,這種「專業人士」,即是當時歐洲名流淑女最渴求的合作對象,也就是因為如此,主角才能藉她的工作遇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事、展開不一樣的人生。
看到西班牙的服裝設計文化如此深,也就不難想像今日服飾業全球霸主ZARA,其敏銳的設計嗅覺與時尚品味,是如何席捲了全世界的人囉!


  • 書中我最愛的一段話:

所謂正常的生活並不存在於過去,相反地,我們只能在每天早晨上天為我們安排的命運裡找到。...只要是我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就是我的正常生活。...所謂正常,就是我的意願、承諾和言行全都牢牢地遵守我心裡最真實的聲音,因此正常生活永遠都跟我在一起。去別的地方尋找,或者想從過去的時光挽回,都只是徒勞無功。


嗯!沒錯!人生是自己尋找的,不要浪費時間後悔或回憶過去,往前走吧!再找下本小說來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