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閱讀] 「記者」,一個值得尊敬的職業 - 《時代的摺痕01》

針對《時代的摺痕》一書,共有四篇相關心得,分別為:
1. 論記者 (本篇)
2. 論台灣的外交
3. 論台灣政治惡鬥
4. 論達賴喇嘛


不消說,差勁程度已紅到了海外(CNN曾有相關報導)的台灣媒體素質,儼然成為全民公敵;一個政大的朋友曾說,即使在學時大家都對此惡劣現狀深表批評,但大環境如此之下,等他們畢業後成為新聞從業人員,也「被迫」成為這亂象的「加害者」與「受害者」。

朋友在東森新聞工作朋友,在Facebook上無奈地抱怨,當他們沒經費但仍努力翻譯外電時,網路新聞點閱率最高的,是這則「宅男使用按摩棒卡住,延誤送醫喪命」的新聞,她問道,畢竟媒體不是慈善事業,當台灣人只吃得下這種水準的新聞時,誰還願意辛苦做些深度報導呢?!

  • 時代的摺痕 - 陳玉慧 
這本由作家陳玉慧所著的「時代的摺痕」,道出她擔任聯合報歐洲特派員20多年生活的精彩故事;讀著她訪問多國政治元首、奇人異士的心得,除了羨慕、還是羨慕呀!她也承認,今日的台灣人不願意花心思再看有內容的文字,網路時代更加深了「標題殺人」的慘況,於是自稱為「末代特派員」的她,將過去「記者」的光輝燦爛時代重現。

之前我上過了她主講的寫作課後,當下超佩服她的文采與內涵,沒想到身為小說家、編劇家的她,更身兼為台灣的聯合報、德國的南德日報記者,幸運有這德國報社的背景,讓她多了更多機會接觸到台灣人難以接近的名人,並為台灣人在當下國際事件中,提供了第一手的資訊與視點。這完全就是我的DREAM JOB呀!

  • 東歐與台灣的關係
東歐因為從共產黨鐵幕解放的背景,對於仍身處在「共產黨陰影」之下的台灣,總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這一項因素更反映在雙方實際上的文化及經濟交流之上。

陳玉慧訪問了如帶領波蘭、捷克走出鐵幕的華勒沙與哈維爾(Vaclav Havel),從她的描述中,揭露了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華勒沙鮮少被提及「現實」的一面,還有那深愛台灣、以搖滾樂帶領革命的哈維爾的清高,這些並非歐美最強盛國家的領導人,在台灣媒體幾乎從未出現過,卻往往給予我們這蕞爾小國最大的支持。郭台銘至捷克設廠、與烏克蘭秘密外交的交流、與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的working holiday合約等,迄今這份關係都仍微妙地繼續存在著。

  • 體現記者的天職與良知
陳玉慧多次提及她的兩份工作 - 小說家 v.s. 記者的差別,她認為小說家應該要發揮創意,而記者凡事卻需要依據「事實」,然而,今日的台灣無論哪一大報,標題總是為了吸引目光而誇大不實,像泛綠的報紙,總是引用某「單一」政治傾向相同學者的話,要製造一些錯誤的印象與偏見,泛藍的媒體便用同樣的方式回報,可悲的是,這種塑造對立的文章卻能受到歡迎;身為台灣人民的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檢討,要改變這種亂象,就像周處除三害,「自己」這關可別忘了!

書中也提及另一次訪問世界第一位女領導人 - 冰島總理的經驗,她的一篇報導引起一陣波瀾,後來該總理公開說謊,她也被迫為兩岸和平背了黑鍋,這些在台灣已失去與中國談判籌碼的今日,才終於得以說出。實話實說是記者的天職,但當某些資訊可能會造成國家利益受損甚至戰爭時,記者該怎麼做?!「良知」也許是唯一解答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