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旅行] 再現,麻六甲的昔日風采

  • 從新加坡前往麻六甲

新加坡的Bugis站出口不遠處,有個不起眼的巴士站,從這兒可以直接搭車到馬來西亞的麻六甲。我一度以為這速度不快的新加坡捷運會害得我遲到,好在最後還提早十分鐘抵達。
這段巴士在離開新加坡前,還會有段小小的新加坡「縮影」之旅,從還很新的金沙賭場、海濱公園、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感口、科學園區到一棟棟蟻居般的國民住宅,新加坡政府的良善規劃能力、執行力一覽無遺。

  • 一座橋,兩個世界 
我們的巴士與一輛中國遊客的遊覽車一起到達關口,他們的旅程都是七天「新馬泰」一條龍。一走進挑高的海關大樓,只看到五位海關人員,超強冷氣迎面撲來,一位中國婦人找不到從新加坡入境時,那張小小的收據卡,著急地呼喊著導遊,而導遊似乎開口催促這位海關人員,他馬上回:「你急什麼?!我不讓她過的話,你們整班車還是得等她。」十足的「大國氣勢」,幸好婦人的女兒在此時,從一個夾鏈袋中發現了那張收據卡。

由南而北通過這條長長的橋,往左看去,新馬的石化工業如同麥寮般橫亙在這忙碌的海峽上,到達馬來西亞端時,約莫十人,有男有女穿著破爛地在淤積的海岸邊釣魚,這些魚怎能下肚。

馬來西亞的海關,檢查鬆散,在悶熱建築物中提著自己行李的中國婦人,露出了副鬆了口氣的樣子。
這段從海關到達麻六甲的路程,需先穿過狹長的柔佛州,大約3.5小時,沿路除了了無生趣與記憶性的自然景觀外,一面面地產開發的看板,裡頭光彩奪人、豪華的建築物,是路程上最主要的點綴,資本主義又再度勝利。

  • 馬來西亞的台南
麻六甲與台灣兩個城市,分別是半島與島嶼的最古老的城市,今日兩國的首都早已易主,檢視其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從曾被荷蘭殖民,亦曾為該區域最繁忙的海港,卻在河川泥沙淤積、船隻吃水深度加深後,船走了、錢走了、人也走了,留下的只有蕭條。好在,近幾年觀光興起,特別是麻六甲更被選入聯合國文化遺產,台南也在「慢活」風氣興起後,古城再度重出江湖,以她最迷人、有厚度與溫度的樣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 聖徒的故事
法蘭西斯神父,一位西班牙人,跟著葡萄牙的艦隊來到麻六甲,在這裡建立的馬來西亞第一間教堂。帶著上帝的旨意,他曾數度前往其他國家傳教,在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上奪下麻六甲後,他輾轉定居印度西岸的海岸城市果亞(Goa),(這個城市就是李安的少年Pi,那個印度家庭本來待的城市,今日果亞已成為度假勝地),神父最終在那病逝。
多方人馬向梵蒂岡請求,希望教宗能將法蘭西斯神父封為聖徒,但按規定,法蘭西斯神父需有骨骸放置在梵蒂岡才可,於是信徒們還真把神父從墳墓裡拉起,將他的右手腕砍下送回梵蒂岡,從此,法蘭科神父如同<<魔戒>>裡的巫師,一舉變成「『聖』法蘭西斯(Saint Francisco Javier)」。

麻六甲的那間舊教堂,雖然今日只剩四堵牆,裡面還變成荷蘭人埋重要人士的地方,在20世紀,麻六甲官方在教堂前立了尊聖法蘭科的雕像,結果一陣大雨襲來,雕像旁的樹倒下壓到了雕像,猜猜雕像哪裡有損壞?!沒錯,這尊雕像從此少了個右手腕,今日仍是如此。
不只第一間教堂,馬來西亞第一間清真寺(當地稱作回教堂)、第一座佛寺都在麻六甲。華人木匠偷偷在清真寺上留上「囍」字,也在廟宇樑柱上,幽了荷蘭人與馬來人一默。
在麻六甲,永遠都有聽不完的有趣故事。

  • 鄭和下西洋
鄭和這個祖籍雲南的回教徒,小時候被綁架後被丟進宮,淨身成了太監,但他與生俱來的英勇、大將之風,帶著天朝的旨意,一共與27,000人下了七次南洋,在麻六甲也留下為數不少的古蹟。
在此之前,我先簡單說說麻六甲最古老的故事。

麻六甲是由一位王子所建。這位王子出身印尼蘇門答臘(Sumatra)的皇室,後來他到了新加坡(古稱淡馬錫,那也是目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母親控股公司的名字)一帶,被追擊後繼續北上。一天,他到了麻六甲區域打獵,看到一隻被狼狗逼到河岸、無路可退的小鹿,竟然轉身與狼狗奮鬥,最後反倒是那隻狼狗跑了。王子驚訝、著迷於小鹿的勇猛,遂決定於此建成,他問了身旁隨從,一旁結著果的樹為何名,「麻六甲」,至此成為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
鄭和每次到南洋,總會到麻六甲補給,也為明朝與古麻六甲帝國建立良好的關係,與西方國家到了一新處,總開始毀滅當地文明、掠奪當地資源不同,中國古代帝國總以「你乖乖的稱我為王,按時納貢,我就不干涉你」的原則,讓亞洲各國的文化的多樣性,遠遠大於歐洲,中國在當時,就像大哥哥般,維護著區域的和平與繁榮。

當時麻六甲帝國常遭遇北方暹羅(今日的泰國)的騷擾,他們向天朝求救,於是鄭和一趟南洋行,特別派使者前往暹羅講和,讓麻六甲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了。

  • 「中國的」鄭和下西洋
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南亞國家,就是馬來西亞,前幾年他們還在慶祝雙方建交四十週年紀念,於是第一個到馬來西亞的中國名人「鄭和」,也就成了中國方面推動交流的最佳題材。
在狹窄的舊城區中,一位婦人在掃地,看到我在拍路旁的小狗,親切地邀我進一間古色古香的茶樓拍照,她推薦我可以付個十塊馬幣,進去參觀二樓的「鄭和博物館」,我客氣地回她說我晚一點再過來。傍晚時,我想起我已經和她提到我是台灣人,為了讓她覺得台灣人言而有信,我只好再來到茶樓。
麻六甲的房子大多為荷蘭時期所建,因為荷蘭當局是用門面「寬度」來收稅,聰明的中國移民們,多半建了當地這種門面窄但很長的建築物,所以本以為婦人所提的博物館,大概僅需五分鐘就可逛完,但最後發現,這博物館可是連著好幾棟的建築物,展品雖不算精緻,而且看出大多都是中馬建交四十週年的展覽所拆下的,但內容的豐富性與有趣性仍是沒話說,我走花看花,還是超過一個小時才勉強走完。
展覽主題包羅萬象,難免有些雜亂的感覺,不過畢竟它提到的任何內容,我其實都從沒聽過,所以就當翻很多本雜誌來看,其實也是不錯的囉!展覽主題從鄭和與穆斯林的關係、下西洋的路線(事實上是遠到非洲。展覽中,中國學者還引用各國歷史學家所說的話,「明示」、「暗示」著鄭和應該比哥倫布還早發現美洲大陸)、艦隊的經營、船員們的生活、與各國的交流等。
展品中當中還有一隻長頸鹿,說明牌說著牠被從肯亞帶回了天朝,還被當時的人們認定為麒麟;而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還是當時船艙的擬真版,它們秀出像是飲用水,還有為了預防維生素不足,得不斷栽培的豆芽菜等,很難想像鄭和下西洋可是幾百年前呀!然而畢竟旅行辛苦且危險,最後隨著鄭和回到中國的,只有當時出發的1/10人數。
台灣教育膚淺的歷史教學,讓我在畢業十多年後,終於對這位偉人「鄭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對於身為華人的我,感到一絲絲的驕傲。真的好希望台灣的教育,能夠快點翻轉,我到了這一大把年紀,可才終於體會「學習」的快樂呀...

  • 最傳統的馬來西亞早餐
今日麻六甲的中國移民,其實大多數仍是在兩百年內從中國南部遷移來的,而他們當時多半都是男性苦力,造就了馬來西亞特有的「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是指中國、馬來混血所生下的孩子,他們是大多都是由馬來的母親所撫養長大,所以峇峇娘惹們,只會說馬來文與中國方言(如福建話、廣東話),但他們卻過著比中國人還中國人的日子,遵循著數百年前的中國傳統,而峇峇娘惹們多半與英國殖民者關係良好,時至今日,即使峇峇娘惹文化都進了博物館,可是馬來西亞今日的產業,仍有極大比例掌握在他們手上。
而麻六甲舊城區,就由飄洋過海的苦哈哈中國人所居住,由於他們一早就要上工,所以包含我們熟知的肉骨茶、雞肉麵等份量極大的食物,其實都是早上吃的,這點就像台南人一早喝牛肉湯的原因一致。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種一杯黑咖啡,配上一份炭火烤、塗上椰漿的吐司,以及兩顆半生不熟的蛋的好吃早餐。

  • 美食不間斷
原則上,大馬的美食大多都是由華人所創,他們移到了南洋,生活艱苦之下,大家丟出行李內僅存的藥材,無心發明的肉骨茶,到三塊肉串在一起的沙爹(發音就是從「三塊」的福建話而來),或是保有原來特色的鹹粥、港式包子、點心、雲吞(餛飩)麵等,都讓我的麻六甲之行更加不可思議。
我真的好喜歡麻六甲呀!悠閒又富文化,我想我會再來的!哈!

2 則留言:

  1. 那杯咖啡, 下次有機會可以試試倒一些在盤子裡, 不是倒掉喔 ! 而是用盤子喝喔!

    回覆刪除
  2. 每次看你的網誌都長好多知識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