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閱讀]文化小露台 - 追憶韓良露

孤陋寡聞的我,直到有人提及「韓良露」的過往,在前個月於圖書館看到這本《文化小露台》後,我才終於首次閱讀她的作品。

這本《文化小露台》於2014年夏天出版,韓良露於2014年尾、2015年初得知罹癌後,竟在2015年三月初就謝幕了,讀著這本才出版一年的書,裡面輕快、愉悅、自信的文字,頓時竟有些令人感傷,方才57歲就離世的她,已經為了台灣的文化界做了不少的事,相較起許多同年紀的人,她一直以來都在用力地品味生活、創作、思考,我想她的人生是精彩的。

這本書算是她的散文集,裡面有對於社會的評論,也有美食愛好者的她雲遊四海的心得感想,以及讀完書、看完電影或紀錄片的心中感想與想法等等,她提到的紀錄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美味代價》,還有波蘭作者沃伊切赫所著的《邊境》、歷久彌新的《紅樓夢》,都已經放在我的待看名單中。

而我最推崇的,仍是她對於各國飲食文化研究之深之廣,從日本小鎮松本到京阪神、東京,歐洲等地,還有中國、台灣各地的飲食文化,通通都是她深入探究、分享的對象,光看她的書就已經學到好多了。

書的最後她提到因癌症逝去的母親。這本書在一年前出版時,她應該還不知道半年後自己也將步上母親的後塵,了解了這一點後,心中真是無限感慨,人呀!真的要認真活出每一刻。
(韓良露之廣播專訪,聲音好知性好有活動)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 阿美族的古阿霞,撐起了台灣小說的新高度

古阿霞是誰?!

她是小說家甘耀明新作《邦查女孩》的主人翁,是位膚色黝黑卻有著一頭捲髮的阿美族女孩,她的敢愛敢恨帶著讀者回到台灣的七零年代,那個準備進入「台灣錢淹腳目」、充滿希望、奮鬥故事的時代。

  • 國藝會 -  台灣小說推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是由過去的文建會所出資成立,明年就快滿20年的它,在國內非藝文背景的民眾中,知名度不算高,更讓人摸不透的,是它的董事長竟然是施振榮先生,這單位的走向到底為何呢?!

近年來國藝會與幾個大企業合作,推動些「主題式」的贊助案,像與光泉合作但已結束的「海外藝遊專案」,就是徵選台灣青年到海外進行藝術探訪,還有目前正在徵件的「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則是與「和碩」一連合作了13年,藝術創作者的創造之路上給予些支持。
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的《大海浮夢》一書,再到這本《邦查女孩》,作者們皆獲得50萬元的生活費支持,然而仔細檢視,甘耀明為了完成這本多達40萬字的小說,花了五年的時間,區區50萬充其量只能算是兩年的生活費吧... 但如果作者有家庭呢?!

成就一本小說,耗費的可能是某位作者幾年的時間,但一本小說除了可當作當代的時代印記外,更能夠流傳千古,不要說50萬了,我覺得500萬、甚至5000萬都很划算。


  • 揭秘,台灣林業的真面目

砍樹不對,這是現代以「環保永續」的概念斷章取義的結果。

甘耀明以一名堅持不用電鋸的客家青年「帕吉魯」的「索馬仔師(樵夫)」,將他與大地共存、相知相惜的故事,加入豐富的伐木知識,並配合真實的伐木事件,打造了令人神往的場景。看完這本書,在索馬仔師與樹林對話的過程,以及過去大量砍伐的時空背景,多了份體諒,那不是現代人可以用一句話就可以支持或反對的。

之前在南投地利工作時,聽著在水里長大的老師們,提到一旁的丹大林道、水里鎮上過去的風華,在這本書中也都一一呈現,作者更厲害地把南投這兒的林業大亨「孫海」,一同寫進故事中,將花蓮與南投透過那迷人神秘的七彩湖連了起來,導入日本明治神宮尋找鳥居木頭的橋段,拼湊出台灣林業的盛況,那真是個美好的時代呢!


  • 邦查

邦查是阿美族自稱之語,最近一部《太陽的孩子》電影預告片中也有出現。

很多人說,原住民文化是台灣走向世界舞台,最重要的國家文化元素,我相信。甘耀明不僅把阿美族的傳說、傳統調查地極為徹底,更巧妙地將邦查文化把整本書的故事環節一一連結起來,就像編織般,看完之後故事在心中成為一塊美麗的網。

在此鎮重推薦這本高達682頁的小說,太精采了啦!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敘難民 自私人類的犧牲品

時間輪軸轉到2010年年底,當時甫退伍的我,規劃了一場橫跨中亞、南歐的旅行,本來在約旦之旅結束後,我計畫北上敘利亞,一整路往北再進入土耳其,無奈當時「背包客棧」網站上,有網友回報約旦北邊(敘利亞南部)的海關,近幾個月幾乎沒讓任何台灣人入境,其實我是可以在約旦辦敘利亞簽證的,但在怕麻煩之下就索性轉進以色列,除了被以國海關惹得一肚子氣外,更在茉莉花革命後,從此錯失了一睹敘利亞光彩的機會。

由茉莉花革命而起的敘利亞內戰,一打就是四年多,與台灣相同的敘利亞兩千三百萬人口中,超過400萬人逃離海外,曾是絲路重要中繼站的大馬士革,如今也只剩下滿目瘡痍。被嚴格禁止的沙林毒氣,再次向手無寸鐵的平民發射,與由日本激進宗教組織真理教所犯下的地鐵慘案不同,在敘國痛下毒手的人竟可能是敘國政府,然而在有美俄相挺的反抗軍與政府軍交相指責與模糊焦點下,三百多條大人小孩的性命白白犧牲了。

自豪代表中東地區發聲的半島電視台,近日以黎巴嫩收留難民人數遠多於歐洲,來諷刺英法等國,卻對於全世界最有錢的波斯灣國家不願幫助同為穆斯林的敘利亞人一事搬出百般藉口,這種得了便宜又賣乖的德性,在這次的難民危機中更是一覽無遺,正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

辛苦的難民,好不容易逃到了土耳其的愛琴海沿海,他們除了得面對未明的未來,還得面對土耳其大發難民財的店家,還有吃人不吐骨頭的殘忍人蛇集團。上了希臘的岸,一步步往西歐前進,馬其頓共和國的軍人無情地在雨中揮棍,匈牙利女記者的打落水狗行為,更是讓人看盡人性最腥臭、骯髒的一面。

本著人道、彌補二戰傷害的德國人,率先開了自由世界的第一槍,今年迄今已收留了45萬名的難民,德國商界打著的算盤,正是難民可以彌補的國內人口老化問題。預計得了裡子的德國,希望連面子一起得,高聲呼籲歐洲要發揮「人道精神」,公平分擔難民壓力,而英國就像當年拒絕加入歐盟般,再次與德國不同調,歐洲各國則觀望著。敘利亞難民似乎充其量只是顆棋子,在各國還沒想好下一步怎麼走之前,難民問題持續無解。
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2/12/are-women-being-targeted-in-syria/266079/

難民們除了攜家帶眷的家庭外,能挺過舟車勞頓又未落水身亡的,多半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看著CNN畫面裡他們用iPhone5s秀出自己上網找到的逃生資訊,還有BBC拍下一群渡海成功難民戴著太陽眼鏡開心的自拍照,頓時了解到,最苦的好像不是這群難民,而是那群守著家園、帶著一線希望的老父母們。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雨傘老師的記者培訓社

在芬蘭,擔任老師的社會地位非常高,正因為此,要成為一位老師也非常地困難,除了基本要有教育專業的碩士學歷外,更要能有實務開發課程與教學的能力。相較之下,台灣的教師社會地位並不算高,過去的流浪教師、錯置的親師關係,都讓這狀況每況愈下,但正因為處於這亂世中,也讓我進到了學校,被大膽地錄用成為一個教學者的角色。

才到學校的第二學期,我已經開始在週間教課,除了高一的經濟學外,在與校方討論後,我也開設了個為「校刊社」鋪路的「記者培訓社」。而在我們學校,社團可不馬虎,中學部每位學生都得選擇一個藝文、一個體育性的社團,每個社團的時間每週為90分鐘或180分鐘,這個「記者培訓課」開給高年級的學生為180分鐘,低年級的學生則是90分鐘。

換句話說,我每週至少要準備「整整三個小時」的課程。客官呀!這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 雨傘老師出現了!
上學期帶國小部英文社團時,向小朋友介紹我的洋名Andreas,這怪名字沒有一人發得出來,他們只好在自己不多的字彙中尋找,於是「Umbrella(雨傘)老師」的名號就這樣出現了。

這暱稱本來只有國小部知道,然而上週中學部的「開學典禮」時,因為台下許多新生,對大家挺陌生的,於是老師們自然得先自我介紹一番(何苦呀!!!),有幾位老師們都準備了些「梗」,輪到我時,情急之下我順口把國小部的故事講了出來,惹得全場哄堂大笑,不過至此之後,我的名字,就變成了Umbrella老師...

  • 孩子們,世界就在眼前!
為了課程有內容,我戰戰兢兢地從圖書館借了好多書,媒體素養的、記者回憶錄的、戰地記者的注意事項、如何提問等等,還從網路上找了各式各樣的資料,但到底如何激起學生們的興趣,我倒沒有把握。然而上週發生的敘利亞男童的悲劇,讓對於國際政治更加惱火,於是我想乾脆第一週,就以這個新聞事件為主軸,以婉轉、隱喻的方式,播放世界各國的新聞報導,其中包含子美國、英國、德國,再到中東、亞洲各國、甚至台灣的報導,再加上從各方資料綜合詮釋事件發生背後的原因,讓孩子們看「懂」世界發生的事情。

其中一支由中東卡達的「半島電視台」製播「諷刺」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影片,其內容不斷強調歐洲如此輕易地開啟他國的戰爭,卻吝嗇於接受各國難民,再用動畫呈現(被迫)接受敘利亞百萬難民的黎巴嫩,更加塑造歐洲的冷酷無情。影片結束後,我問了學生,對於歐洲的觀感為何,他們一改前面對於歐洲接納難民感到佩服的口吻,出現了憤怒、不諒解的語彙,但當我說出指著別人罵的「卡達(半島電視台)」,自己卻沒有接受任何一名難民時,他們瞬間無言,我知道他們已經了解到「新聞觀點」的重要性,更應有深刻體會到,走向世界前需培養看事情全面的重要。

美國知名校長所著的《優秀老師這樣做》,當中有一招,就是要老師在第一堂課寫紙條給學生,告訴他們,自己對他們有多大的期許。我雖然沒真的寫紙條,但這兩天的課程一開始,我都很真誠地跟他們說:「上完了這堂課,老師相信,你們未來都能成為世界知名的記者,得以寫下你們的想法與所見所聞,讓世界聽到你們的聲音。」以上這段話,出自憂國憂民的我的真心話。

並非傳播科班的雨傘老師,願意付出雙倍、三倍的努力,為身在這口水漫飛、戰火連天的孩子們打上一把傘;透過這把傘,孩子們看到的不只是全世界,還有那實現夢想的勇氣。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閱讀] 寮國的白色微笑

臺灣市面上多翻譯歐美、日本作者的書籍,英、日、法、德、西幾乎囊括所有翻譯文學的來源,近年來因為韓劇盛行,韓文書籍也慢慢地在增加當中,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作祟還是剛好,我真的幾乎沒看過韓國作者的書,之前比較有印象的,可能是「脫北者(從北韓逃出的人)」所寫的回憶錄吧!

這本《白色微笑,寮國》改變了我的想法。這是位韓國人,將自己在寮國擔任「海外替代役」的經歷所寫下的故事。文字讀起來,會有淡淡的日本自敘性味道,卻多了個樸實的氛圍,姑且就稱這是韓國味吧!

韓國人當兵迄今都還要兩年,作者吳東俊因為有特教專長,成功地透過KOICA(韓國的國合會)申請上到寮國旺陽擔任體育老師的機會。正因為他有整整兩年的時間,即使這本書字數不多,卻能精要地把寮國的美好傳達出來,許多段落,更喚起了我過去在部落當替代役的感動與回憶。


  • 學習語言,好重要呀!

在台灣的部落時,畢竟大家還是用國語溝通,要學到布農語機率不高,但在那兒十一個月的時間,還是讓我從孩子身上學了幾句布農語,這些句子到現在在台東,也還是能與一些布農的孩子拉近距離,感覺挺好的!

這韓國人更了不起,除了接受KOICA在當地的基本寮語訓練外,還努力自學、找當地朋友學習,最後更編撰出寮國第一套的體育教科書,真的是太太了不起了!

也因為有了寮語,他更深入走入當地,把屬於寮國人民,特別是孩子,他們純淨無瑕的白色微笑給記錄了下來,光是看這本書的照片,就會讓人有種心情很好的感覺。


  • 刷牙計畫!上路

很多時候,命運都是瞎打誤撞出現的。

作者快離開寮國之際,他遇到了位韓國牙醫,牙醫跟他提到當地孩子買便宜中國零嘴,又沒有刷牙習慣一事,這讓珍惜寮國人民「白色微笑」的他頓時領悟了。他將自己最後的盤纏買下一箱箱牙膏與牙刷,就這樣一步步,靠著腳踏車、雙腳,走進最偏僻的寮國部落,有時少數民族連寮語都不會說時,總會有一兩位天使突然出現,讓他的「Chika Chika Project」一步步地上了軌道。

等到他回了韓國,這個計畫仍慢慢地再繼續,他還成立了個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ikachikaproject

東亞青年們,正在這社會企業的洪流中,穩紮穩打地為世界做出貢獻!加油!台灣的青年們也是!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享受生活的台東人

這個深刻的感受,早在六月就想寫下,卻拖到現在才寫下,真是慚愧!趁著最近又有感,趕緊來爬格子一番。



  • 超不愛賺錢的台東人。


在台東住了半年,有時放假的週日,「飲食」總會變成個難題,因為台東這的餐廳很愛放週末!對!在人潮可能最多的時間,部分台東的餐廳堅持週末(或至少週日)是Family Day而歇業,這時常讓人有點惱火又無奈呀!

著名的「榕樹下米苔目」,其放假日是每週二、三(還是硬要放兩天),其他日就理所當然地擠滿了當地人與觀光客,可是這家店的老闆,不曾因為排隊點餐人員過多而改變他們的悠閒態度,本著一派的好禮貌與耐心對待每位客人(那後面等得不耐煩的客人,你就自己決定要不要離開囉!),我特別愛坐在結帳檯附近,服務人員的悠閒似乎也讓食物更加美味。

除了米苔目,台東還有為數頗多的「滷味攤」,第一家要介紹的是超愛放假的小攤子,它位於新生路上,斜對面是燦坤,老闆娘同樣有著自己慢慢的Tempo,不僅如此,這家店還會不定時地來放個三、五天假,每次都要天時地利人和才吃得到,偏偏老闆娘獨門的泰式口味(還有韓式、芥末等怪選項)實在太銷魂,我可是一試成主顧。

另一家滷味攤則是「來一碗感性滷味」,同事都直接縮稱這裏是「感性滷味」,它位於市區邊邊的寶桑路上,有著諾大的店面提供客人內用,還有一整櫃冰箱的啤酒,讓三五好友可在這聚聚,好在這家店休息時間不多,往往要吃就有,另一方面他們的價格又便宜,服務態度與辣椒是我最愛這家店的兩個原因,而特殊餐點我會推薦「統一麵」,泡麵有啥特別的?!呵呵!這家點不僅會幫你擠好醬料、泡好,還在上桌前幫你扮妥,您瞧瞧,如此貼心的服務,只有台東才有呀!



  • 超愛烤肉的台東人


原住民愛烤肉,佔台東人口1/3強的他們,也把烤肉文化變成台東文化的一部分,幾次參與當地朋友的聚會,幾乎都是在「烤肉」!

幾位原住民同事,教會了我「只用鹽」也能烤出好吃的肉的絕活,他們一致認為烤肉醬是蓋過不新鮮、不好吃食物的障眼法,在他們的巧手之下,僅用鹽醃過的食材,也在慢火之下烤成了一道道佳餚,讓我從此愛上烤肉。

一直吃「健康低鈉鹽」長大的我,卻看到幾位朋友用在家中拿來洗菜的「精鹽」直接當作「料理用鹽」,我不經意地提出這蠢問題後,馬上為自己那種城市人無意識的理所當然感到羞愧,好在大喇喇的朋友們毫不在意,他們就跟那一大包才幾十元「精鹽」一樣單純、質樸、原味,完全襯托出我們這種裝在罐子裡,如低鈉鹽少少、貴貴的城市人有多無味。

在這種的烤肉宴席中,拿時薪疊荖葉的勞工(多半是原住民),也能與剝削人的中盤商(哎,這不用說一定是漢人為主)一同把酒言歡。

這些人共同形成了「台東」特殊的城市風光。

「學習歷史」這件事

反課綱一事,沒去追最新的發展為何,反而在閱讀的路上,讓我對於「學習歷史」這件事有了好多全新的想法。

首先呂世浩教授所著的第二本書《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是的,理所當然我又一口氣把它看完了,衷心地感謝呂教授,除了讓我重新認識歷史之外,開始對於中華文化虛心去瞭解與認識,真心的覺得,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真的不是蓋的!
先直接跳到書本的結論,呂教授提到了「絕對的真實」與「相對的真實」的差別。從反課綱一事看來,無論正反兩方,都是在爭那個「絕對的真實」,然而,歷史一向是由勝者寫下的,他認為,「絕對的歷史」本就是屬於神的領域,非人力所能及,「相對的歷史」卻是有可能達到的。

史學家透過對史料不斷進行研究與比較,逐步接近真實,這是歷史學的本色,我們很難達到「真實的歷史」,但透過這嚴謹過程,以及讀者及視聽大眾不斷反思,卻能得到「真實的歷史」。

- - -
最近也看了另一本,不太像歷史書的書,它是韓良露的散文集《文化小露台》。韓良露在今年三月因子宮內膜癌在一個月內就過世了,之前嚴長壽在與學校同仁對話時,曾用她殞落的生命來鼓勵我們珍惜一切、用心生活,那天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也就把它借回家。果然,這位媒體人兼旅行家兼美食家兼作家兼.....,她的文筆是沒有龍應台那麼銳利,但見多識廣的文彩還是藏不住的,以下列出她對「學習歷史」的說法:

我們的教育一直教條化處理在中國歷史時空中活過、思索過、述寫過的哲人,當西方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到近代的羅素、維根斯坦,都還展現著活生生的愛智者(哲學家)的創作能量時,為什麼中國從古代的孔子、孟子到近代的康有為、梁啟超卻現在僵化的政治框架中...深深覺得中國的歷史對不起許多有優秀品質的愛智者,我們自己的文化鏡面若還混濁不堪,如何照見清明的智者形象,我們常見當代知識青年向西方尋找思想的典範人物,那是因為我們缺乏眼力去看見自己的典範。

以上文字出自於她看完《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的感想。康有為因為支持君主立憲,並未支持國民黨政府,被台灣史書包裝成為一個「守舊」、「迂腐」的人物,然而,看看中國在脫離帝制、民國成立之後的幾十年亂世,相較起日本的明治天皇、二戰後未被扳倒的天皇,是否君主立憲,反而是比較符合我們的呢?!

她又提到:「中國人一向習於把政治的利益和思想的價值看成等號」,對呀!民進黨政府是這樣,國民黨政府為何不是呢?!

學習歷史的過程是有趣的,我很遺憾中學時期「學習歷史」的口味被歷史老師給打壞了,但卻慶幸隨著時間過去,我還能從好幾本書中找回那「學習歷史」的真諦與趣味,實則極其幸運呀!

- - -
文章最後,再回到《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一書,從秦國八百年從平民(甚至奴隸)一步步爬到巔峰之際,「自強」一直是國家興盛的道理,我想起台灣這幾年的發展,執政的國民兩黨,通通都是在想用「靠著投資某些國家」、「制定一些法案」希望維持台灣的經濟發展,從秦國發展的論點來看,這無疑是緣木求魚,台灣經濟要好轉,除了認清政府多年扶植、給予一堆不合理好處的電子業已經窮途末路外,更需要積極去「從最基本」的產業打底去做,才有可能在國際競爭下走出一條路。

學習歷史,是為了從古人身上得到「智慧」,並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有個參考的依據與方向,請各位一同再給歷史一個機會吧!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新加坡將在地底藏起了石油!

最近CNN開始了一個名為「未來城市新加坡(Future Cities Singapore)」新聞專題,當中提到了新加坡多個面向的發展與願景,當中最令我感到震驚的,還是這篇「為什麼新加坡要將石油注入地底?!

之前就有聽過美國等大國有類似的作為,主因莫過於擔憂石油用罊那天的到來,可這彈丸之地的新加坡,也在八年前就開始了類似的計畫,而他們的儲油槽可是硬往有限的地底下挖去的方式來打造,不過新加坡人花那麼大功夫,當然不僅只是為了儲存石油,他們可是規劃了一條龍式的巨型石化園區,就他們估計,此舉將可創造三千億美金的收入。

很多人會馬上想到污染、安全等問題,這兩點也是我懷疑之處,當CNN記者到地底後,所有照面到的工人,也通通都是南亞人的面孔,包含過去常聽見的壓榨勞工問題,該文都並沒有被討論到。然而,我想點出的點,是在於新加坡政府的遠見與策略,從金融中心跨向半導體重鎮,下一步再往石化工業前進,這個國家的政府正一步一腳印地帶著國家往前進。這些改變是有感而不是空談的。

那台灣呢?!

政治內鬥之下,藍綠兩黨立法委員互相杯葛,不去看一個遠程目標,只永遠看著自己眼前的政治利益,前幾週的股市大跌,政府又再拿我們的退休基金進去買這些大企業股票,各位要知道唷!快變豆腐水餃股的宏達電,我們的退休金可是它的大股東呢... 這種為了擔心被民眾罵、失去選票而挖東牆補西牆,卻不去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更牢固房屋的方式,導致國家終至不斷空轉。從面對氣候變遷的鄉愿態度,總是希望颱風大雨不要來,而不是去思考我們到底該做哪些建設以防堵這類的問題再次發生,可悲至極!

而常掛在官員嘴上的文創產業、觀光產業?!別騙人啦!哪來的配套呢?!全亞洲都喊一樣的口號,比起泰國、韓國等國,我們的政策幾乎等於「零」。

過去中國的帝王,在死後會被後人冠上個字,參考歷史的定位方式與台灣的狀況,我想目前這任甫上任就在追求歷史定位的總統,應該會被封為「臺『哀』帝」。民進黨勢必會在2016勝出,到目前為止除了口水,我還是看不太到具體的措施,實在很希望有奇蹟出現... 畢竟他們躺著選都會上了,能否趕緊開始用心地去思考怎麼做才能讓國家更好呢?!拜託啦!

身在這由盛轉衰階段的臺灣人,不抑鬱都難呀... 我還是好好教育下一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