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人師] 我要成為「學.思.達」老師

下了這標題,寫下這豪語,心情真的是七上八下的,但既然寫下了,只能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 學思達,讓台灣的教育有救了
我想,放眼全台灣,唯一「著眼於」改變台灣教育現況的教育方式,應該就是這套「學思達」了吧!

顧名思義,「學思達」著重的莫過於強化學生的「自學」、「思考」與「表達」能力,這由台北市中山女高的國文老師 - 張輝誠老師,經歷了近20年的實驗與嘗試,在三年前率先全年開放教室讓大家參觀後,一下子成為華人區炙手可熱的教育思想。

這個教育方式的「迷人」之處,在於「全班」皆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學習的效果」,換句話說,真正實施「學思達」教育的班級,在面臨大考時,其實不太有問題的,雖然人本、華德福等校的概念,仍算是有些類似,但是而在台灣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公立學校的情況下,要救台灣教育,目前就我看來,只能靠學思達了...

(不過就張老師的分享,新馬的改變,目前遠勝於我們,以新加坡為例,每年刺激的淘汰、年終獎金競爭機制,從被fire到領3.5個月年終都有,這自然就讓良幣驅逐劣幣了呀...)
  • 難!難!難上加難的學思達
透過教師精編的講義,引導學生從自學、分組討論、發表,及繁雜、精密的開放式問答設計,一步步勾上學生的學習胃口後,在透過教師千錘百鍊的主持功伕,以及最基本的良好課堂經營,學生學習狀況改善、上台台風穩健、自信心大增將也只是「剛好」而已。

而這中間,翻轉的關鍵,就在「教師」。

這兩天聽了張老師實際上如沐春風的分享與教學後(看書真的只有皮毛...上課隨時都時時都在起雞皮疙瘩),不禁為他身為一個學富五車、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卻連續幾年仍備課到半夜的恐怖工作量感到震驚,仔細思考,先廣泛閱讀課外資料,再按課本脈絡,設計出一道道「深、中、淺」不等的問題,同時訓練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這個的確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努力與付出。

對於課外知識的興趣缺缺與貧乏,還有努力程度不足,就變成要成為「學思達」教師們最大的障礙。哎呀... 我不擔心都難呀!

  • 學思達的秘密
張老師分享,這套教學法,是從他小時候在雲林鄉下,每年元宵去猜燈謎的過程中體會出來的,那猜出燈謎的喜悅感,也是他嘗試在課堂中營造的,而換到教育現場,燈謎自然就變成一道道精心設計的題目。

而要能回答這些問題,「大量閱讀」是必要的。張老師提到,今日的課本都薄薄一本,但是教師手冊卻是超級厚,傳統講述型的老師,早已被教師手冊養壞胃口,往往只搬出千年不變的內容複誦,但經訓練過的人類閱讀速度,是說話的三倍,如果在教材設計後,能提供學生大量的閱讀資料,並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就可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累積他們的閱讀能力,就張老師說,現在中山女高的學生,甚至能在一堂課,全班讀完一萬字的文章並進行討論,這樣子的能力,上考場還有在怕的嗎?!

而「學思達」教育法,還需要老師去精進說話、感知的能力,去用心接納、感受每一位的學生狀況,並依其情況進行調整,像是在他們不會做筆記時,或是上台發表的儀態等等,都應該適時地編入教學中,過去老師們常常會忘記,其實學生是需要教的;與學生成為好友,聆聽學生的需要,這一個概念,正與華德福不謀而合。種種因素加起來,都讓「學思達」能夠如此成功。

  • 我的下一步
今年四月,突然展開的教學之旅,我跌跌撞撞、矇懞懂懂,心中只不斷地告訴自己,決不讓自己成為過去自己討厭的老師,沒想到在上了學思達後,當中許多教法與內容,我的做法與其竟有些雷同,是否,成為學思達老師就在咫尺之遙了呢?!

可惜並沒有...

這一學期,我要教國三的歷史、地理、公民,還有高一地理、高一公民、高二公民,甚至還有高中部的國際課程(經濟),其實光用傳統鳥鳥的備課方式,就已經壓得我喘不過去。

可是,孩子的未來不能等呀!且讓我一小步一小步地嘗試,至少每科每週一次「學思達」教學法,讓孩子臉上的笑容,一點一滴地回來,希望能全面開放自己教室來觀課,更期待親朋好友們,能把我的教室當做台東景點的那天快點到來。
我要成為「學.思.達」老師!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人師] 《飲食男女》之「中國地理」我最行

在古巴與日本旅行結束回國後,不到12小時我就回到了台東,除了搬家之外,便是著手準備緊接而來的8天暑輔課程。「幸運」接下九年級社會科教師的我,得利用20堂課,為他們複習過去所學的內容,畢竟只有20堂課,我挑了國二的「中國地理」為題來教學,最後再搭上清朝末年的歷史篇章,原因為何,請看我繼續說下去。(除了國三的課之外,我還有一天共八堂課,要帶著國一、國二學生校外教學,這也讓我更加忙到人仰馬翻)。

  • 天翻地覆大改變的社會科課本
其實在得知要教國三這屆時,最讓我憂慮的,就是除了要為學生教新的課程,還得複習「前兩年」的內容。

在阿扁執政後,台灣史&地理的篇章變成「一整年」的課程,本來中國史&地理的部分,則是縮成不到一年,當年我的中國地理課本,每個省份自成一章

,可是現在僅把中國分成「南部」、「北部」與「西部」三章,所以重點與教學方式自然大不同,更不用說備課上真的非常吃力。

更恐怖的,其實是國一的台灣史與台灣地理,我幾乎算是重學呀!不過這就是人生吧!跟學生一起學習,也許還有不同的火花囉!
  • 上桌!中國十二大菜系
山東菜、四川菜、廣東菜、淮揚(江蘇)菜,被稱作「中國四大菜系」,後人又把福建菜、浙江菜、湖南菜、安徽菜加入,稱為「中國八大菜系」。
我認為,能夠形成這些菜餚,勢必跟這些省份的人文、地理、氣候有直接相關,如果從這些菜色切入,應該比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過,這八大菜色,很明顯是集中在華中與華南,其他地區因被中國稱做「邊疆」或「蠻荒」區域,其菜色自然不被承認,為了讓學生能更學到中國地理全貌(更好教 XD),我將雲南菜、新疆菜、甘肅菜、東北菜加入,湊成了我自創的「中國十二大菜系」。

將學生分組後,他們得先配合網路,找到這些菜色的特色,還有當中的小故事,最重要的,他們得將課本上的內容瀏覽,找出能「成就」菜的特色的原因,這也是學習最重要的部分。

  • 經典片《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這部片,是李安在1994年,繼推手、囍宴後的另一力作,該片還被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這部片即使已經過了22年,當中刻畫中華家庭傳統、當時的時代變遷,以及華麗的中華料理烹飪方式,都讓世人津津熱道,而為了埋下「台灣菜」的梗(複習台灣史與台灣地理),也同時讓他們看看中華料理的博大精深,我安排了這部片給學生欣賞。(當老師,心機真的要很重!)
欣賞完這部劇情高潮迭起的好看電影,學生興奮地討論這部片的內容,但他們的挑戰這才要來;我請學生,將其各自負責的「菜系」,挑選出一道菜,獻給電影內的角色,並要寫出原因,等於讓他們將菜系的了解,再次作出延伸;果然這群孩子的作業,真讓我感到無比驚嘆!

一位負責川菜的女孩,想把「水煮牛肉」這道菜,獻給劇中的錦榮(張艾嘉飾),原因是她在劇中看起來很清純,就如同這道菜的名字一樣;然而實際品嚐這道菜後,人們會被當中加入的三種辣椒給嗆住,就跟電影最後,錦榮出人意表的行為讓人辣到說不出話來!

另一位負責閩菜的女孩,則想把「龍身鳳尾蝦」送給朱家倩(吳倩蓮飾),她在劇中角色一開始很強勢,後面則變柔軟,學生認為這道閩菜兼具了男性與女性特質,就像朱家倩般,希望她吃了這道菜後,能繼續同時保有這兩種特色。

還有一位負責新疆菜的男孩,他想把「孜然羊排」獻給朱家珍(楊貴媚飾),朱家珍在母逝後,身為大姊的她肩負起母親的責任,照顧底下的兩個妹妹,因而忽略了自己,學生認為她就像羊排一樣犧牲了自己,將孜然(責任)塗在自己身上,當饕客享用這道菜時,其實大多只吃到了孜然的味道,而忽略了羊肉本身的美味,他希望用這道菜來提醒她,要為自己而活。

還有許多精采的學生作品,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不過,我真的很佩服這群孩子敏銳的觀察力,還有他們的用心程度呀!

  • 清末歷史也來湊一腳
清朝末年,清朝有四位大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分別是湖南人曾國藩(另一位湖南大臣為左宗棠)、安徽人李鴻章(淮揚地區)、廣東人康有為與梁啟超,在學完中國菜後,我也要他們用這些地區的特色,推測這些人們的人格特質,並透過一段段的軼事,嘗試拼湊出這些人與當時的時空背景。
為了讓學生將「菜系」的學習更加清晰,我也舉出了美國中餐館的「左宗棠雞」與「李鴻章雜碎」兩道料理,讓他們對於這些人在歷史上後人的定位,能夠有更清晰、更具象的了解。
然而歷史畢竟是我國中最害怕的科目,接下來還得加倍努力備課呀!

  • 上菜囉!
在暑輔課程的最後,我考量食材取得性、地區特色等,從學生繳交的作業中,我挑了川菜的「水煮牛肉」、浙菜的「龍井蝦仁」、東北的「涼拌菜」、新疆的「孜然羊排」,在考量到學生的飲食習慣,我將牛、羊肉都改成豬肉,龍井的取得及經費預算有些困難,就用我自己的白毫烏龍來代替。
看到學生將這20堂課所學,一道道料理端上桌時,那種喜悅真的是無與倫比的呀!

真心期待,能繼續和這些小子們一同學習、體驗與成長呀!新學期!I’m (sort of) ready!

龍井蝦仁(白毫烏龍)

東北涼菜

孜然羊排(排骨)

水煮牛肉(豬肉)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人師] 文化,怎麼教?!

  • 功課差勁的「好」老師

普遍來說,在台灣從小數學好的人,如果考上數學系,部分人會考慮成為一位數學老師,也可以說,在台灣大專教育培訓出來的數學老師,泰半「數學真的很好」,然而,這群數學老師,卻很有可能因為過去在數學科上,從沒遇過「學習困難」,因此不具備有「看見學生的求助眼神」的能力,因為所有內容對他們都太容易了。

宜蘭慈心的華德福中學,當中一位數學系畢業、優秀的「社會科」老師,讓他成為這一科王牌的原因,正是因為他求學時期,社會科一直以來都「很差勁」,所以他得花加倍的時間來備課,果真在授課後,他與「學生」們並肩把一個個的障礙給搬開了。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位認真的社會科老師,其實過去是有可能「愛上」社會科的,但可能沒遇到像他這樣的老師,而學習意願與成就,就在那斤斤計較的分數上給磨掉了... 中學沒一科像樣的我,也正以他為目標前進中。
  • 新挑戰.主題週
接下學校社會科老師後,第一個挑戰為「七年級下學期的公民」,因為我們學校的七年級,用的是華德福教育的架構,每天上午八點到十點皆為「主題課程」,一學期中會有一個禮拜的主題就是「公民」,換句話說,我得在這10個小時內教完一冊公民,同時還包含測驗唷!挑戰還真不小呀!

學校有貼心安排了每週一堂「社會練習課」,不過這堂課,卻是要跟地理、歷史老師一起分著上,所以我們的方法,就是一學期設定兩個議題,三科老師分別從三個面向帶入,這也是為我們未來即將開始的社會科老師統包鋪路。

(下學年課表出來了...我將要同時教授九年級的地理、歷史、公民,雖然現在有點頭大,畢竟第一步我還是得把內容通通內熟,再去想如何設計主題等等,不過這的確給了我好機會來試試看打破學科藩籬。拼了啦!)

在確認接下社會科教師後,我大概只有兩個禮拜的整理「七下公民」的時間。
  • 潑水!孩子們一起愛上公民課吧!
所有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如果能想個「好梗」,來引起學生動機,這樣課程的順暢度、效果都會提升;恰好四月中的課程遇到了「潑水節」,打著剛從泰國玩回來的熱度,我請孩子們分組去查不同東南亞國家潑水節由來(真的有很多種版本,泰國、西雙版納、傣族、柬埔寨、緬甸還有兩種勒!),然後在下堂課,他們就得把這些故事給「演出來」!


不僅如此呀!我在網路上查好了「潑水節快樂!」的泰文,還自行設計了一套「泰國拳(類似海帶拳)」,把對長輩祝福的玉蘭花樹枝潑水儀式轉化,成為了一個有點刺激又不會太刺激的遊戲,玩拳的贏家將可以潑水,但要說「潑水節快樂(泰文)」!被潑的人,等於他/她收到了福氣,當然就要回說「謝謝(泰文)」囉!
果然,這一堂課成功地把孩子們愛上了公民課(哈!自己說!)。

  • 南太平洋文化~ 貫穿課程
七下的社會科,當中以「文化」主題最為重要,「學測」也常出現呀... 除此之外的重點,還包括像是社會團體、社會化、社會福利等概念,雖然我一想到這些東西還要「教」,然後學生還得去「考試」,就覺得作嘔,但在我對教材還沒完全摸熟之下,大架構我決定還是按照課本,但內容卻由我自己發揮。
我將中學六冊課本,完全沒提到的南太平洋文化,成為貫穿這段課程的主軸,咱們友邦「諾魯」的故事一個個被帶入了,當地的人文、食物、價值觀,無一衝擊了孩子們的既有想法,在課程後段與南島語族扣上後,原住民孩子也表現出興趣,陽光、沙灘、浪漫的民族性,這個主題還真挺適合在「台東」教的。

除了南島文化外,在講述福利政策時,我也把北歐、德國的正面例子帶入,同時也把秘魯首都利馬,政府築的那道隔離開貧與富的牆,以及美國白人黑人文化藩籬的例子一併舉出,讓他們去思考「共好才是好」的福利政策推行目標。

  • 出題誤踩原民議題
交棒給我的年輕有為公民老師,她自行在上學期率先嘗試讓考題全部都是「問答題」與「申論題」後,效果還不錯,我也延續這個方式,兩位來自台南名校的志工老師,他們看了學生寫的考卷後,驚嘆著他們的水平,直誇說這種題目在外頭的學校,真的是只有高中生才可能完成的。

不過畢竟我是新老師,在出題過程中,還是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其他社會科老師也很客氣地給了我建議。

當中讓我最震撼的,便是踩到「原住民議題」的線。

我們社會科的領招老師,是一位很受歡迎的布農族老師,他的親切與歌唱功力,總是成為教室內拉近他與學生距離的最佳法寶,雖然在教法上與我不太一樣,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是給我最大的尊重,唯一的插曲,就屬這次的公民考試題目。

在講到社會福利時,我把幾年前自己待在部落一年的心得和孩子們做了分享,也探討了原住民目前落入社會弱勢的主因,正是過去歷史中,漢人搶奪了他們的土地與資源,當然還有生活型態、價值觀的不同,在這樣子的時空背景之下,為了達成「共好才是好」的目標,提供原住民補助或其他福利政策就成為必要。在考題中,我讓孩子們嘗試去寫寫「原住民獲得的福利有哪些」,但領招老師讀了讀後,他認為這題具有濃濃的「漢人思維」,希望我能換掉題目,幾經思考後,我把這個題目抽掉,後來事實發現,幸好我有這樣做。
  • 學生若無法理解時,誤解就這樣發生了
主流文化在與「非主流」文化互動時,無論主流文化代表者再怎麼設身處地想,對「非主流」文化還是很難有百分之百的了解,或許這是種「原罪」,然而這次出題的例子,讓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上,自顧自地一直講一直講,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力」問題。

在講到德國的福利政策時,我簡單舉出幾項德國政府對於殘障人士的做法,接著我舉出自己當時在德國搭公車時,遇到公車司機不願意等遲到幾秒鐘的小兒麻痺乘客,逕行開走的往事,這件事引起學生的群情激憤,我緩緩地把德國朋友說的「政治正確」想法與孩子們分享,也就是「當別人盡力讓殘障者生活與一般人無異時,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殘障者仍要遵守規定。」我再舉出個反例問學生,如果當遲到的人是正常人時,他們還會覺得要等他/她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時我就再往上堆疊出「特殊待遇正是種『歧視』」的看法。

我把德國司機的例子放進考卷裡,問他們贊不贊成這位司機的做法,大部分人是認同的,可是沒想到有一半的學生,卻寫出「殘障人士拿了福利,他們就得遵守規定」的字句,我推敲著他們寫這句話的背後想法,開始擔心起,他們會不會因此認為,台灣給殘障人士的協助已經夠多了呢?!這並非我的本意,但可能在他們年輕尚輕之下,對於我舉出例子,只瞭解到表層的意義而已。

從德國司機的例子來看,碰觸這敏感的原住民議題,會不會讓這群還算是孩子的學生們,反而從中得到自己(原住民)差別人(漢人)更多的想法呢?!又或是漢人學生對原住民同學們所獲得的獎學金等感到不悅呢?!

哇!當老師還真不簡單呀!但我很幸運有這群可愛的孩子,與優秀的同事,陪著我一起做好準備。

  • 學校,真的不該有分科的
而在準備這些科目時,深刻可以感受到,明明在準備公民課程,卻又會牽涉到歷史、地理,甚至國文與自然科,但是在體制內教育裡,每一科老師被迫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負責的內容教完,而各科中間的聯結,就得靠學生自己在腦中做連結了... 相當然爾,這種效果一定不好。



下學期,我將一次帶九年級的地理、歷史、公民,恰好這三科主題都與「世界」有關,我想自己來設定主題,把課本內容通通打散,還甚至拿「環遊世界」需要做好的準備,如找機票、查資訊,來將課程穿針引線,讓這些知識得以運用上囉!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閱讀] 為博雅教育辯護~ 好看呀!

書名:為博雅教育辯護
副標: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失去遠大未來
作者:Fareed Zakaria 法理德.札卡瑞亞

這位作者在我大學期間訂的英文版商業週刊(News Week)裡面有個專欄,雖然每週一次的刊物我大多只看廣告和頭版新聞... 不過偶爾還是會瞄到他的文章一兩眼,而後來我甚至在CNN上看到他在主持全球議題的節目,這次閱讀了這本書後,更對於這位印度出生長大、美國籍的教授佩服不已,也感恩這本書打開了我的視野,在此與大家分享。

  • 什麼是博雅教育
首先看看節錄自Wikipedia的解釋:「在現代社會中,博雅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基於社會中的人的通才素質教育。它不同於專業教育、專才教育。由於並非專才訓練,法律、工程、建築學、設計、海事與航海、工商管理、統計學、教育學、農學、食品科學、獸醫學、牙醫、醫學及藥學等這些專科及領域不屬博雅教育的範疇。」

太複雜了齁?!對,其實更簡單來說,博雅教育比較像我們在大學期間的「通識教育」,然而如果講「通識教育」,大家可能會聯想到過去自己在台灣的大學期間,想找那種「很涼」的學分的概念,這種觀念自然是錯誤的,也誤導了大家對於「通識教育」或「博雅教育」的認知。

我記得在大學期間,一堂通識課的老師曾說:「你們知道嗎?!對於你們大部分人來說,未來可能對你們幫助最大的,不是你們的專業選修,而是這些通識課。」那時候我覺得這個人在唱高調,不過我現在回想一下,大學期間修了堂自由選修(在美國的大學內,這也算是通識教育範疇),名稱叫做「海外華人史」,這位老師來頭不小,他是當時(天呀!十多年前了!)台灣教育部,對海外華人廣發邀請,希望有志、有智之士,可以回台貢獻所長,點醒更多台灣的青年學子,像我就是其中一例,哈哈哈!自己說!

上那堂課,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深深意識到,原來世界上,有一群跟我同文同種的人們,在過去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拋下一切舉家搬遷,在世界各地辛苦打拼,卻遭遇到一連串的苦難與甜美果實的故事。我到現在還清楚記得,我的期末報告主題是:「排華運動」,從我蒐集到的資料,我赫然發現美國的鐵路其實很多是華人黑工所建的,近代的華人移民,更多次備受侮辱,像是二十世紀上半頁,移民美國西岸的華人,得先在舊金山外海的天使島待著,過著慘烈的難民般生活,美國當局只為確認這些人是否帶疫情,甚至連蔣宋美齡也差點遭受這種待遇。

這些記憶,讓我實際走訪巴拿馬運河、馬來西亞麻六甲、印尼泗水、甚至諾魯等地,對於當地的人文歷史、華人移民史,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或者,我也可以說,某部分的我,就是為了看看這世界各地華人的足跡、找出這些故事,才讓我止不住對世界的好奇。

簡言之,博雅教育,就是提供人們滿坑滿谷、不同領域的課程,讓他們按照自己興趣,選擇了自己想要的課程,在教授或業師的領導之下,點燃學生對於「學習」這件事的興趣,更培養他們能夠因為對世界的好奇,而開始「習慣去自己學習」這件事。

在大學時,除了管理學院的課程外,我修過了外文系、法律系、歷史系、資工系、機械系、犯罪防治系等等,今日我對好多東西都有興趣,總覺得看書、找資料時間不夠的我,是不是可以說,或多或少在大學的過程裡,我的確受到了「博雅教育」的薰陶呢?!

  • 美國的博雅教育
比起歐陸派以「實用」性質的學習模式為主,美國多數聞名世界的大學,多採第一年、第二年不分科的「通識學習」,會造成這樣子的原因,作者提出兩個原因,第一是像德國、義大利常有工藝方面的傳統,工匠亟需傳承,深入學習某一項技能就會是重點,所以不太需要去學習其他事物;原因二,歐洲各國在過去少有旅行到他地工作的需要,所以乖乖待在自己家鄉,往往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其實到今日狀況也差不多,當時我到德國念書時,德國同學裡有一半都是住附近的鄉鎮勒!

反觀美國,地大物博,如加州出身長大的人,可能就跑到紐約去闖天下,這類的故事從好萊塢電影都能看見,所以一兩百年前,四處追尋「美國夢」成為美國人顯學時,能夠透過大學一、二年級不分科的興趣探索與學習,就成為很重要的因素,簡單來說,你不確定你未來能做啥,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廣泛學習。

而這些概念,在美國建國時期幾位重要人物的推波助瀾下,更成為美國教育,或是說「博雅教育」的基石。

富蘭克林,這位只讀了一兩年書的人,但大家應該都記得他在雨天去外面放風箏(真的是瘋子),然後意外發現了「電」的故事吧?!他就是典型對任何事都感興趣,特別是對事物背後如何運作的道理;所以當他一步步協助美國建立制度時,他明白自己的成功,出自於「強烈而廣泛的好奇心」,也希望更多的美國年輕人能透過類似的教育引導,發揮他們天賦,因此他創立了賓州大學,他曾說:「教育應該要能協助人們在真實世界找到前進的方向。」

另一位推手,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他也創立了大學,但他還為此說了一句名言:大自然在有錢人家,也在窮人家裡播種了這些天分優異的人,但如果我們沒有刻意尋找、悉心栽培,他們就會得不到發揮的機會而枯萎。」

以上種種,都讓美國大學中的博雅教育,成為多數大學的傳統,在作者的眼裡,他也間接說明,這應該就是讓美國富強的主要原因。

  • 博雅教育式微
這本書是為博雅教育「辯護」,其實原因就出在今日美國人,早已認為博雅教育不重要了。

博雅教育中,有些科目算是必修,像是哲學、藝術、人文等,可是在資本主意盛行之下,大部分人只想趕緊賺到錢,對於這些陶冶人心的事物嗤之以鼻,雖然如果你選擇時下熱門的商業主修(如我...)、資訊主修,也還是有機會接觸到那些「人文科目」,不過在社會風氣、同儕影響之下,選擇這樣子做的人更少,作者就是見到這個現象,才跳出來大聲疾呼。

其實從古希臘時代開始,當時提出的「哲學」一詞,翻成中文應該會是「愛智」,熱愛智慧、熱愛知識,因為你熱愛,所以你會想要去探究,哲學涉略的範圍絕對不僅關乎了解人類本質,也關乎了解自然本身,古希臘人甚至將後者的稱為「自然哲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科學。換句話說,哲學正是促動「科學進步」的主因。

不過同樣的,在這速食時代,這些概念早被遺忘。富蘭克林也提到「寫作」的重要性,他認為寫作的過程,才能確認自己「真的」有學進去,這點真的沒錯,像我看完這本書,跟寫出這篇心得,兩者對於「博雅教育」的看法了解的深入就差好多啦!

二十世紀哲學家羅寺(Bertrand Russell):「科學,是我們的已知;哲學則是我們所未知。」

重拾博雅教育,就像是對於知識燃起的重新熱情吧!我想。

  • 一起重塑博雅教育的價值吧!
這本書的結論:「我們對內在的關照不夠,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點。我們的視野不夠開闊,無論是觀察世界或回溯歷史,所以提不出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而解決上述現象的答案,即使到現在,依舊是每個人都能多接受一點博雅教育。」

這也正是這世界為什麼一直出現誤會、衝突的主因呀!

我前面介紹了美國的博雅教育模式,不是說大家都要去美國念書,而是在說明這樣子「讓學生『廣泛』、『自由』去接觸不同他們可能有興趣科目學習」,我們所期待的,不是他們每個人都成為詩人、藝術家,而是要他們「喜歡上學習」、「願意為了學習而努力」、「學習『學習』這件事」,學生們除了上課之外,一同有著宿舍生活、與同儕討論等等,也是形塑這件事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學習過程」對博雅教育推動者來說,遠比「學習結果」來的重要太多啦!

我服務學校的高中部,正努力發展「國際連結」課程,很特別的,我們自己知道,我們並不是要我們每個孩子都會在國際上打滾的人們,而是要他們「愛上學習」呀!有沒有好棒棒!

約翰.羅斯(John Rawls):「一個最公正的社會,就是當你不知道自己投生是富是貧、是否具備天賦才能時,你所願意選擇的那個社會。」作者相信,博雅教育更被重視,更是人類能否更加進步、互助、消弭不平等的主因了!

  • 台灣,可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啟示
作者解釋,無論從哪一個層面看來,21世紀的今日,人類的生活品質、醫療、壽命早已比100年前好太多了,即使把各地戰爭難民或非洲飢民納入來看也是,過去根本沒有國際援助一事(當然,250年前也少有國際資源掠奪),人們的生活的確更好了。

根據作者調查,美國今日的年輕人,雖被上一代批評是草莓族,不過深入研究資料可以發現,美國年輕人的工時變長,但薪資卻沒什麼成長。在此同時,「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或其他的非營利組織,卻在2008年出現顯著性的志工人數成長,對於年輕人來說,雖然爭辯如何讓世界更好已經不普遍了,但是實際參與、關心社會、關心世界的比例其實是上升的。

上述的現象,有沒有很熟悉,沒錯,咱們台灣不也是這樣嗎?!無數酸民在喊著台灣是鬼島、外國比較好時,我想大部分人是真的沒深入去瞭解過他人的辛勞面,這本書正好是個好理由要他們都住嘴。還有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們,請真心地放手讓你們的孩子去闖、去試、去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吧!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雖不是在大學教書,但我未來,對於很多人在喊「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一事,已經擁有更清晰的面貌了。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原來... 我是位過動兒...

註:文章作者並非專業心理師,且為避免未成年孩子無故被貼標籤,再加上任何心理測驗,都需要更嚴謹的檢視過程,所以以下說法,僅供「成人」自行參考,不要拿去測試任何孩子呀!大家簡單看看就好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與有心理學碩士的美國同事在談學生狀況時,她指出一位學生在寫英文時,總無法估算好寫字的距離,常常會在寫字寫到紙的邊界時,卻出現「不夠位置寫完這個字」的狀況,我當下馬上說:「哪會呀!我到現在寫中文、英文也都有這個狀況呀!」

於是我們開始了簡單的過動(ADHD)的檢測過程... 然後... 對... 我全中了 XD 我也想起小四有次在學校「假性」盲腸炎時,我的家庭醫師(題外話,他現在是股王大立光的總經理...)跟我母親說:「你兒子可能有輕微過動唷!」後來離開醫院後,我媽跟我說:「醫生是亂說的。」我也就這樣相信了。

  • 過動兒的症狀
首先,患者當然是注意力不集中,拿我自己來說,我常常只要坐著,腳趾、手指就會覺得裡頭很癢,很想要動來動去的,所以過去還有同學發現,我坐在位子上,雖然身體沒在動,但是腳趾卻非常明顯地在鞋子裡不自覺地動來動去的。

接著,患者很容易搞丟東西,我想我找到一個冬天搞丟兩件羽絨衣的原因了...

還有,部分患者可能外表看起來整潔,但他/她的抽屜或櫃子,卻如同爆炸過般地恐怖... 拜託大家不要開我的衣櫃... T_______T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這個簡單影片(英文發音):

  • 過動兒自我檢測辦法:
a. Gorilla Experiment:
看看這支影片,算一下,影片中穿白衣服的人,一共傳了幾次球?!

如果你有看到怪東西,那你歡迎加入我的行列... 我看到的時候還起雞皮疙瘩勒...


b. Rey–Osterrieth figure:
拿張紙,嘗試畫出以下圖形 (先不要看下面的解說唷!)






解答在下.... (拜託先嘗試畫畫這張圖,再往下看唷!)



























如果,你是先從細節開始畫起,如左邊的十字架,那我就歡迎你的加入... (過動兒症狀就是會從「細節」開始畫起)
大部分的正常人,都會是從整個方框 e.g. 大架構,開始畫起...

本來我還不相信... 直到我拿這張紙給全部辦公室的同仁嘗試後
只有一位同仁跟我一樣
沒錯,他也正是跟我一樣看到那隻大猩猩的人... 




嘖嘖...
好像又找到一個我可能對學生「感同身受」的利基點!
呵呵!也只能這樣想啦~ 哈~ 所以爸~媽~ 我那麼愛出國旅行... 除了那顆想旅行悸動的心擋不住外,可能我腦袋裡的過動因子也再躁動著吧!是吧?!是吧?! 

後記:剛剛打電話跟我媽說,我媽邊聽邊笑... 天呀!我成長過程這麼痛苦,你還笑得出來~ 囧了啦!XD

[人師] 我是一位公民老師

加入這所學校一年多後,在一個月前,我通過考試,成為一位正式的老師。

  • 我的國中慘綠年華
其實我的成績在國小階段,就只有中上等級,上了私立國中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我更加喘不過氣,猶記得我與吊車尾的幾位同學,總在那兒問著對方:「你破百了沒?!」我們指的是「已發的段考考卷總分」,我常常都是到了拿到第四科考卷,才比較有可能破百,在那種少一分打一下的年代,我的屁屁自然就常常被打到開花,還記得有幾次因為被打到破皮流血,結果連坐都無法坐的經驗,更別提在私立學校唸書,有同學都已經第二名了,還會打我小報告說我做小抄,好啦!這真的是我不對在先,但那科是歷史呀!我真的完全一個字都記不得呀... 

除此之外,我也記得有成績很好的同學,會在考前帶漫畫或小說來學校借同學,但成績爛透了的我,自然永遠都輪不到我。而私立學校嘛~學校總是跟大家說他們經費拮据,結果每年一次的「樂捐」,成為家長競爭的舞台,我成績太爛家人不願意隨波逐流,結果學校硬是把全校捐款清冊印出來,全班只有我和最後一名的同學沒捐,隔一學期,這位同學就轉走了... 留下我一人。最扯的還不僅如此,在國中畢業前夕,導師把畢業紀念冊編輯的權利,交給了捐錢最多的同學,結果勒!整本畢業冊幾乎只出現他與他好友們的照片。

在這樣子扭曲的環境之下,幸好我的人格沒跟著遭殃。(是嗎?!)

  • 公民這一科
老實說,除了我的歷史之外,我第二爛的科目就是國文與公民了,國文老師人真的不錯,教我們教到一半,還因為大腿長瘤去開刀,可能因為我太擔心他,所以這科就毀了(藉口 XD),但公民勒!我得說,完完全全就是跟老師不對盤呀!

公民老師講的話,在傳到我耳邊時,總是如同同極相斥般,越過我往下位同學而去,這位超過五十歲的老師,每堂課總要叫我起來罰站,因為我總是因為太無聊而找其他同學聊天去了。

有道是「因果報應」呀!繞了一圈,我成為了一名老師,而主要教授的科目,就是「公民」。

會對公民老師有興趣,也是因為學校外籍副校長給我機會,讓我在實驗高中裡,嘗試用中英文教授「經濟學」,後來發現高二公民,又有極大的比例是經濟,在校長的鼓勵之下,我就報名了,現在也成功考取啦!

本來是考「高中公民老師」的我,由於目前任教的學校不大,每週只教公民的話,授課時數會不太夠,下學期開始我還得兼其他的社會科,可是同為社會科的老師五月將要準備待產,於是,我從這學期就突然臨危受命,下到國中來支援,最近可真是備課備到昏天暗地的!

之前一位宜蘭慈心華德福的老師曾分享,他們學校的「社會科」王牌,其實是一位數學背景的老師,而他之所以會成為王牌,正是因為他中學時期最爛的科目是「社會科」,所以當他開始嘗試教「社會科」時,他總能看見孩子們無助的眼神,這可是在他教授拿手的數學時,從來不曾發生過的,換句話說,正因為這位老師,在學習「社會科」時有困難,所以他更能對於學生的狀況有同理心。我想,這個理論換在我身上,好像... 每一科我都可以教了... 哈哈!

總的來說,因為從小就是這教育制度的犧牲品(好啦!承認後來有許多狗屎運,讓我還唸完了兩個碩士...),我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絕對要努力讓我的學生們,能夠開開心心地學習,不過,這挑戰真的還挺大的呢!我期待,每位孩子們走出教室時,都聽懂我在說什麼,或從課堂離開時,是充滿想像、心情愉悅地用腦袋瓜兒帶走些什麼,即使只是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也都好,最重要的,他們能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溫度、有想法的現代公民呀!

= = =

接下來,我會嘗試在辛勞的備課過程中,分享我的創意想法~ 希望大家有空來多給我意見呀 :D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寒單爺,到底會不會「痛」?!

寒單爺,古稱「寒擔」,典故來自於封神榜中的人物。寒擔,顧名思義是「擔心、害怕寒冷」,但因為舊時人們誤植為「寒單」二字,今日就這樣將錯就錯把名詞傳了下來。
每當元宵節近了,台東市區各大宮廟,展開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許多店家,也會邀請宮廟,到自己的店門口辦一場「炸寒單」,除了拉抬人氣外,更是希望透過鞭炮炸出個好彩頭、好生意來。
幾十年前,每年台東地區辦理「炸寒單」活動,其實是得用問神的,每年負責的宮廟都不同,但從「玄武堂」開始,「炸寒單」越來越有規模,也在民國90年,被觀光局納入台灣三大元宵慶祝活動之一。近年來,炸寒單活動還有「肉身寒單」、「砲手(丟鞭炮在寒單爺身上)」的體驗活動,還甚至有「文化培訓營」與「寒單餅」出現。雖然這文化傳統時間不長,但在發展上的確是還蠻多元的,就盼台灣人「複製」、「急功好利」的個性別再把這祭典給玩爛了。

以上許多資訊,都是由現任玄武堂的「堂主」李建智市議員,在昨日熱心地與我們師生分享時節錄出來。

喂!那到底肉身寒單爺,會痛嗎?!

就堂主分享的,答案是肯定的。
李堂主過去也曾是肉身寒單爺,擔任此一職,他認為大多可分成三種原因,第一個「證明自己的勇氣(讓他人佩服)」、「挑戰自己的極限」與「嚐鮮」,可是連站遠遠的觀眾,被「流彈」彈到都會痛了,更何況鞭炮是在肌膚旁邊炸開呢?!

所以他不斷提到,要上台前,絕對要做好萬全的心理準備,告訴自己一定會「很痛」,但自己的選擇自己要承擔,這讓我想到當時去西班牙參觀鬥牛場時,導覽人員提到的「鬥牛士心情」。所以當我們看到全身刺龍刺鳳的兄弟去擔任「肉身寒單」時,也就不需要這麼驚訝了,因為他們都是超帶種的在完成自己的目標呀!

  • 番外篇 一
可不可以請家長不要隨便帶孩子靠那麼近看蜂炮或是炸寒單,看到那孩子嚇到都彎腰了,整個前方完全無遮蔽,還真讓人有點心酸...

  • 番外篇 二
寒單爺其實挺親切的!這位寒單爺大哥的身上刺青,和他... 好像有幾分神似呢!

  • 番外篇 三
去年來台東,與夥伴辦的第一次活動,就是帶學生去看炸寒單... 沒想到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對我來說,每當看到「炸寒單」,就代表一年又這樣過去囉....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旅行] 寮國年輕人.大不同

走訪了幾個拉美與東南亞國家,不難發現街上有為數不少的「英文補習班」,這裡通常聚集了許多,積極想要改變人生的年輕人,他們眼中閃爍著希望,期待透過「英文」這工具,翻轉他們的命運。
不過,在寮國,年輕人學習英文前,還有另一項挑戰,就是他們得先好好培養「閱讀」能力。

  • 閱讀比較:台灣 v.s. 寮國
身在幸福的台灣,每年出版超過四萬本,2014年調查卻顯示台灣人平均僅閱讀1.7本書,這數據與寮國差不多,對比出版品「寥寥可數」的寮國,真讓在台灣的我們汗顏。可是寮國先天上基礎建設不佳,造成物價普遍高昂,印製書的成本也相當高,我在永珍有名的小書市買到的書,隨便一本也要台幣120至150元,更別提能選擇的種類實在極為有限,這些都是造成人們難以「親近」圖書的主因。
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與我個人的了解,在進入20世紀前,寮國人民多半是務農為主,在法國殖民者進入後,相較起英國、日本等殖民者,法國(荷蘭也是)對於殖民地的「教育」並不深耕,識字率、教育都是落在菁英份子、皇室人員身上,換句話說,「愚民」是他們能繼續強取豪奪資源的保障。等到幾十年前寮國成為共產國度後,讓人民「不要有太多『特別』的想法」同樣是國家的指導原則,雖有教育單位成立,但「閱讀」這回事就仍被忽略,當然這也不能只怪政府,務農為主的國度,大部份的父母很需要孩子們的幫忙,不積極的政府與寮國家庭的需求正好一拍即合,「閱讀」這檔事,就這樣被擱置了。

  • 「鼠大哥」做出改變!
鼠大哥,是直接翻譯它的英文本名「Big Brother Mouse」,這是一個非營利、純寮國的組織,雖然創辦人是為美籍的出版人,但現在的專案之決策、營運、執行,則都由寮國的年輕人們負責,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對寮國帶來漸進性的改變,其中有些思維,也值得台灣作為參考。
鼠大哥成立宗旨很單純,就是為了「推廣閱讀」。這單位在2003年發起後,終於在2006年由寮國青年向政府註冊成立,他們的標語為「書本讓識字變有趣了!(Books that make literacy fun)」,而達到那理想的作法共有三點:
1. 出版更多高品質書籍 (Creating more high-quality books)
2. 舉辦學校閱讀趣味活動 (School Book Parties)
3. 嘗試其他想法 (Trying other ideas)

第一點作法如字面上所見,他們除了努力編撰書籍外,也培養更多本土的年輕「作家」,第二點則是和台灣的「天下雜誌基金會」或「誠品基金會」的目標類似,就是到各個學校用互動遊戲等方式來「推廣閱讀」,第三點則很多元,有些志工會帶著書到民眾家中去推廣,然而,就「鼠大哥」的經驗,活動跟學校配合往往比較有效果。

而從2013年開始,在上述第二點School Book Parties結束後,鼠大哥再進一步說服學校,邀請其一同參與「持續性靜默閱讀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活動,做法很簡單,就是由鼠大哥按學校大小,提供50至80本書,請老師自行安排每天15分鐘(有些達30分鐘),由老師做表率,師生們安安靜靜地看書,唯一的條件是這些書,都得是考試「不會考」的「課外書」,為此鼠大哥團隊甚至做出了教學手冊。
(來源:http://www.bigbrothermouse.com/index.html)
可是SSR的推廣一開始還是遇到很多問題,最大的難題就是老師們總覺得,讓學生「安靜閱讀」,他們好像沒在做事,於是鼠大哥在2015年做了第二次的簡易測驗,以實驗組、對照組的方式來調查,結果他們證明了學生閱讀力,在參與SSR之後已經大大提升,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校,想要與鼠大哥合作。

鼠大哥為了讓有限的經費,將推廣活動延伸到更多學校,現在他們要求加入的學校,需先自籌25%的書籍費用,更進一步的目標,是要把這費用提升至50%,我相當贊成這個概念,因為只有當使用者付費後,「珍惜」與「永續」的概念才能真正實現。
(來源:http://www.bigbrothermouse.com/index.html)
寮國推動閱讀何其困難,而身在幸福台灣的我們,除了在瞭解之後心有戚戚焉外,更盼鼠大哥的努力方式,能給台灣的教育者、非營利組織甚至政府部門有更多的想法囉!

  • 來聽聽寮國年輕人的夢想吧!
名列世界遺產的龍坡邦,外國遊客如織,「鼠大哥」團隊思考,除了增加寮國學生的寮文、英文閱讀力外,能否再為寮國年輕人做些什麼,於是「語言交換」成為鼠大哥的另一項作為。
每天「9am~11am」與「5pm~7pm」,許多寮國年輕人都會自發性聚集到這「等人」,而想深度了解寮國或只是想幫助這群年輕人的外籍旅客,也會在這時間出現,大家抓張椅子,就在這簡單的房子內面對面地聊起了天。而我就是在龍坡邦舒服的街道上閒晃時,發現這屋內人聲鼎沸,進門一問,才發現了「鼠大哥」。我也決定翌日要來這兒與年輕人聊天,這也是我認識年輕人「孔蘇(Koungsue)」的契機。

  • 教育,改變人們一生的機會
孔蘇是寮國少數民族「孟族(Hmong)」的年輕人,在寮國他們人數大概佔10%,另外兩個主要族群為卡姆(Khamou/Khmu)12%,與寮族(Laos)55%,其他族群約佔23%,然而很有趣的一點,寮國的三所明星大學分別為北部龍坡邦的Souphanouvong University、首都永珍的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以及南部百細(Pakse)的Champassak University,孟族的學生,可是佔這三所大學的85%學生人數,相較起族群衝突大的緬甸,兩國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少數民族地位在寮國並無受到歧視,我想也是寮國政經局勢安定的主因之一。
孟族其實就是中國西南的苗族,不過苗族這名詞因有歧視之嫌,他們原則上還是希望大家以「孟族」來稱呼。孟族分配極廣,除了中國、寮國外,在鄰近的越南、泰國、緬甸,甚至遠到美國、加拿大,都有孟族的人民聚集;而北美的孟族,主要是在越戰期間,因其支持美國與保皇派(Royalist),在後來共產黨勝出之際,人道因素下遷移過去的,目前在美國有近30萬人口。

很妙的是,留下來在寮國近70萬人口的孟族,並沒有像一般共產國家,被清算殆盡,反而在高等教育上,因其家庭鼓勵學習風氣之下,獲得更進一步的成就。
目前寮國GDP約每人每年1,700美金,而在國立大學的學費為每學期180美金,私立大學(College)為310美金,即使寮國為共產國家,在高等教育上的花費,在當地仍算是昂貴的;然而幸好,如有機會用功讀書,仍有出頭的機會。

  • 共產的挑戰
孔蘇家中共有四個孩子,上面一個哥哥、一個姊姊,哥哥在政府部門擔任法官,優秀的他與妹妹在龍坡邦讀Souphanouvong University,這一天,他來「鼠大哥」做語言交換,為成為一名「英文教師」而努力,從沒出過國的他才大三,卻能用不錯的英文來表達自己,實屬難得。
我好奇他對於寮國的好惡,也對此提問;包含他和一旁另外一位會中文的孟族年輕人,兩人都很喜歡寮國的生活方式,而他們喜歡的原因讓我更加驚訝,竟是因為寮國的森林、大自然與人情味,這點可能解釋了為何寮國開放外資好幾年了,整個國家卻還是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鄉村氣息。談到了不喜歡的地方,孔蘇嘆了口氣繼續說下去,原來,共產體系的這裡,進入「政府部門」工作是顯學,像是當位政府部門的老師,往往都得「靠關係」才有辦法,而我繼續問他擔不擔心自己的未來呢?!沒想到他反倒露出了笑容說:「不擔心呀!」

大家猜猜看原因為何?!

孔蘇很有自信地表示,未來當他要尋找教職時,當法官的哥哥將會靠人脈,為他疏通、喬好個好位子。他意氣風發的樣子恰好對比了一旁,那位會中文的孟族朋友,因為沒有家庭背景,進去政府部門是個奢求的夢想,他對未來有些著急及惶恐。現在的他,決心練好中文與英文,希望未來能當個導遊,甚至開設自己的旅行社。
從這兩位年輕人身上,我們看到共產體制,仍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不公平的印記,更對於國家發展上,造成長遠的影響。

  • 台灣人能為寮國做什麼?!
「鼠大哥」提供了大家認識寮國另一面的機會,我衷心推薦大家,有機會到龍坡邦的話,如時間不太多,仍要抽出點時間到這兒走走、和年輕人說說話,如更有心,出國前可以準備幾本英文讀物,相信對於這群青年朋友助益將會很大。而如果時間許可,可以事先或直接到「鼠大哥」問問,搞不好還能有機會跟他們一同到周邊的學校服務唷!
有一點要注意,鼠大哥的非營利模式,「啟發」了些不肖業者,他們同樣印製圖書,但那書主要是以高價來賣給觀光客,他們總寫著「你買一本,我就捐一本到偏鄉」的標語,然而大部份通通都是騙局,這一點還是大家多留意囉!

寮國,是個美麗的國度,如玩膩了日本、泰國,也許多花點時間到寮國來,除了靠著觀光消費幫助當地人外,這裡豐富的人文風光、自然美景,還有那知足可愛的人們,絕對會讓你意猶未竟、來了還想再來的唷!



註:鼠大哥 (Big Brother Mouse)資訊

1. 首頁:
http://www.bigbrothermouse.com/index.html

2. 龍坡邦總部地圖


3. 永珍 (書局門市)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旅行] 媲美電影劇情精彩的「寮國近代史」

寮國最負盛名的城市 - 龍坡邦(Luang Prabang),因其傳統寮式與殖民法式建築完美融合,自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去年慶祝了被列入20週年,世界各地的遊客至此前仆後繼地前來參觀,我當然也是其中一人,而在兩個多禮拜的寮國之行結束後,我查了許多資料,赫然發現寮國的近代史,可真的是媲美電影劇情呀!愛聽故事的客官們,請隨我一同聽下去!


  • 寮國光輝時代 - 瀾滄王國

在龍坡邦市區裡,有間皇家博物館(Royal Palace Museum),是之前寮國皇室的皇宮,這個皇室的由來非常有趣,古早以前,龍坡邦有個名不經傳小王國,一天王子出生後,因為遭遇臣子們陷害,國王不得不將他放在一旁的湄公河中,沒想到這王子這一漂,就飄到了當時的吳哥王國,還娶了公主為妻,最後在吳哥國王的幫忙之下,他反攻龍坡邦,並建立了「瀾滄(Lane Xang)王國」,現在首都永珍那條很像法國香榭麗舍大道(沒錯,中心點還真是道「凱旋門」唷!),就是以「瀾滄」為名。這瀾滄王國最強盛時期幅員遼闊,領土曾包含部分的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與緬甸呢!
但瀾滄王國在17世紀,300餘年的帝國分裂成為四塊,除了本來的龍坡邦外,尚有永珍(目前首都)、東部的川壙(Xiangkhouang)與南部的占巴塞(Champasak),但這些小國都必須透過聯姻、進貢週邊如暹羅、緬甸等大國,來確保自己的王位、王國得以延續下去。

  • 花花公子國王
在航海大發現後,各國開始搶進美洲、非洲與亞洲,法國拿下了今日的越南、寮國與柬埔寨,今日這三個國度裡才會有那麼多法式遺址。法國人的統治方式很簡單,他們都會給皇室好處,讓自己得以更名正言順地剝削這些地方的經濟,寮國最正統的皇室 - 龍坡邦皇室,自然也是法國人尋求合作的對象,大部份的二十世紀前半,都由「西薩旺.馮 (Sisavang Vong)」來擔任國王。
這位國王吃香喝辣的程度有多驚人?!他一共有15個老婆,還有50個孩子,雖然一場湄公河上的船難,讓他一次少了14個孩子,但這那麼大的皇室家庭,開銷一定也是非常驚人的。

這位國王不但經歷了法國殖民,也度過了日本入侵,後來在法國人復辟,想繼續後殖民時代時,還擔任了「寮國王國」的第一任國王,在1959年去世後,皇位交給了他的其中一個兒子 「西薩旺·瓦達納(Savang Vatthana)」。

  • 被勞改的苦命帥國王
在龍坡邦的主要道路上,有間必看的皇家博物館(Royal Palace Museum),這裡就是過去龍坡邦國王的皇宮,一走進園區,右手邊是間華麗的寮式廟宇,左手邊是個表演廳,前方還有座巨大的那位花花公子國王的雕像,而如果直直往前走,則是不大的皇宮主建築,入內參觀不僅要脫鞋,還不能帶包包、相機進去。然而,博物館內卻有好多曠世珍寶,還有龍坡邦特有的玻璃貼壁畫,以及許多歷史照片,非常非常值得一訪。
這皇宮最後一位主人,就是花花公子國王的繼承人 - 西薩望.瓦達納,說實話,比起他父親的豬哥樣,他真的算是相貌堂堂,連他太太在皇宮的照片,同樣也是氣質高雅又美麗。
不過,從1959年才接任國王的他,沒幾年後,就遭遇了寮國的內戰,最後寮國也赤化,成為共產黨,當時他還在國會發表宣言,宣布放棄自己的權利,我在永珍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發現了一張當時的照片。

後來,寮人民民主共和國(Laos,PDR)成立後,國王家族搬出皇宮,到周邊的一處宅子居住,沒多久,全家被送到寮國東北勞改,至此再也沒人聽過他們的消息。

而其中最讓人感到不解的,就是其實寮國共產黨中的靈魂人物,其實是國王的「堂弟」蘇發努馮親王 (Prince Souphanouvong),難道這堂弟真的那麼狠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三王子,大亂鬥之初登場
首先,要先介紹寮國的「獨立之父」 - 派特拉親王(Prince Phetsarath Rattanavongsa),他只比自己的堂哥花花公子國王小五歲,但曾於越南、法國唸書的他,反倒對於法國殖民十分感冒,所以在二戰結束,法軍想再度拿回被日本搶走的寮國,再次殖民時,他首先跳出來極力反對,無奈堂哥花花公子還是接受,他逃亡到泰國,並成立「自由寮國(Lao Issara)」臨時政府,並宣佈寮國獨立。
1955年法國宣布放棄寮國,1957年派特拉親王終於回到母國,而就我找到的資訊,這位親王應該是希望,寮國能走向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所以在他回到母國後仍恢復自己的「副王頭銜」,可惜他壯志未申,在回國後兩年就因腦瘤過世了。不過很有遠見的他,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把自己的兩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送出國唸書,他們分別是前面提過的「蘇發努馮親王 (Prince Souphanouvong)」與「梭發那·富馬親王(Prince Souvanna Phouma)」,為了讓大家好讀、易懂,我將兩位王子分別簡稱為「P王子(蘇發努馮)」與「N王子(梭發那·富馬)」。
三王子的最後一位,文翁親王(Prince Boun Oum),簡稱為R王子。R王子是前面提過寮國南部占巴薩王國的王子,他曾在1 956年和那位有理想的派特拉副王爭取過「副王」的頭銜,同時想一並恢復占巴薩王國,此舉很明顯就是他想自己當國王,不過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註:
P王子:蘇發努馮親王 (Prince Souphanouvong)
N王子:梭發那·富馬親王(Prince Souvanna Phouma)
R王子:文翁親王(Prince Boun Oum)

  • 紅色的P王子
就在法國退出寮國之際,美蘇兩國間的「冷戰」,此時也延燒到了中南半島,鄰國越南由胡志明帶領的北越,正與美國為首的南越打得如火如荼,這場從1955年到1975年間的戰爭,就是台灣所稱的「越戰」。三位王子分別代表三派,在寮國展開纏鬥。
(P王子)
P王子,這次在寮國的博物館、景點參觀時,特別是關於寮國內戰的部分,都是被以「正面」觀點來介紹。其實,P王子正是寮國共產組織「Pathet Lao(派特寮,意思為「寮之國度」)」的核心人物,像是當時派特寮設在陽賽(Viengxai)鎮上各山洞內的總部,今日開放了六個山洞供遊客參觀,其中之一就是當時P王子與家人所住,在參觀山洞時,外國人買了約莫台幣240元的門票後,也能帶著耳機聽著條理分明、故事情節有趣的故事,看著那些山洞、過去辦公與居住的遺址,感覺非常有Fu。
P王子被哥哥送到法國唸書後,前後在法國與越南工作,在越南他不僅認識了他的夫人,更與胡志明深交,這也埋下他日後為共產理想努力的決心。P王子的長子,在法國念完書後,也在父親的鼓勵之下,回到了寮國,深入民間與農民共同耕種打拼,最後竟遇上特工而被殺,在戰時P王子甚至無法好好為孩子辦喪禮,這段故事也都在Audio tour中呈現。
目前寮國僅三所大學(University),在龍坡邦這所的校名就是以他來命名。

我將其取名為P王子,來自於Pathet Lao的P,他帶領的Pathet Lao,在成功打贏內戰後,建立了寮國共產政權「寮人民共和國」。在歷史定位上,他又被稱作赤色王子(Red Prince),出自於他的共產背景,他背後撐腰的國家即為「越南」與「中國」。

  • 雙頭鳥的N王子
接下來談談他的哥哥,N王子,N王子在當地人間被戲稱為「雙頭鳥(Two Heads Bird)」,原因是他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從一開始,N王子與P王子都一同加入大哥「派特拉親王」的「自由寮國」陣營,但他與兄弟們不同,他一直以來與花花公子國王、苦命帥國王的關係都不錯,也在1951年至1975年間,先後擔任好幾年的寮國首相(1951~1954、1960、1962、1974~1975)。
(N王子)
眼見寮國民眾追求民主的決心,N王子也與皇室畫出界線,成為了中立派(Neutralist),這也是我為他取名為N王子的原因,而他背後撐腰者為蘇俄(Soviet Union)。

  • 王子們,決一死戰吧!
最後一位R王子,血緣上,他與龍坡邦皇室關係最遠,卻很高招地成為皇室支持的首相人選,他在歷史上的定位為「保皇派(Royalist)」,也是R王子的由來。
(R王子)
他一直以來皆與派特拉親王為敵,更不願見到皇室就此覆滅,1960年,N王子下台後,他成為繼任人選,成為正式對抗共產陣營的領袖,背後撐腰的為美國與法國,曾軟禁P王子的他(後來P王子越獄成功),在1962年還飛到台灣,正式承認同為美國小弟的「中華民國」。

從1962年之後,N王子用他不倒翁的身段,多次搶得風頭,擔任總理(首相)直到1975內戰結束為止。

  • 寮國居民,何其無辜?!
內戰從1965年(有說法是1963開始)打到1974年,美國為了喝止共產勢力擴大,並希望能截斷在寮國境內、有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稱號的後勤路線,美國軍方、情報單位(CIA)卯起來,不僅發動多次秘密攻擊,為防國際輿論,與美國民間單位合作,恣意地攻擊寮國各處,在近十年間,在寮國投下超過兩百萬噸的炸戰,當中除了殺傷力極強的磷彈外,還有一種「集束炸彈(Cluster Bomb)」,這一顆約莫一公尺的炸彈,中間裝有640顆、如網球般大的小炸彈,每顆炸彈的攻擊有效範圍為方圓30公尺,寮國就在平均每八分鐘一次、持續九年多的轟炸之下,成為了千瘡百孔、悲劇不斷的可憐世界。
集束炸彈設計有問題,所以有30%的炸彈落下後並未爆炸,在當時美軍、美國民間單位執行拋彈任務時,因為寮共多半躲在地下與山洞裡,他們常常只能找尋白色目標(如家禽、衣服)、生火的煙霧或甚至恣意亂丟,本來從未有政治立場的農民們,連田也無法種了,紛紛加入共產黨,也終於讓寮國共產黨拿下整個國度。
然而戰爭贏了,炸彈還是在,目前在寮國炸彈仍以每天殺害一人的速率再危害寮國人。幾年前任國務卿的希拉蕊(Hilary Clinton)訪問寮國時,即承諾給予更多經費來除彈,但最近位在寮國的美國大使館要整修,其金額卻是她承諾給予寮國幫助的一半不到。

  • 漁翁得利的「凱山」
好的,戰爭打完了,P王子的Pathet Lao拿下寮國,那他是否就能擔任總理呢?!不是的,擔任寮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凱山.豐威漢(Kaysone Phomvihane)積極運作之下,由他從N王子手上,接下了寮國總理,一當就當到了他過世之前。
P王子則被賦予「寮人民民主共和國(Laos, PDR)主席」的虛職,N王子把總理一職交給凱山後,乖乖地閉上嘴,在永珍安享天年。而R王子則拋下國王家族,自己與妻兒逃亡到法國,最終在巴黎老死。

不願離開寮國的苦命帥國王,一開始被P王子聘為「國家主席高級顧問」,1976年(被強迫?!)把宮殿送給寮國政府的國王一家,蝸居龍坡邦附近的宅子,1977年,寮共擔心他會復辟,索性把全家通通丟掉東北的山區勞改,雖然掌實權的「凱山」,一直對外說國王到1984年才死,但許多目擊者都說,皇室一家到了寮國東北後,在一年後就相繼死亡了。讓人懷疑起,當年搞不好P王子,也曾嘗試出手相救而未果呢?!
(國王於1975後召開的國是會議上宣布放棄自己的權力)

現在無論是寮國鈔票、古蹟前、地標上,甚至對外關係的照片上,通通都是「凱山」的照片或雕像,革命前P王子可說為這齣戲的男主角,但革命後,P王子卻連跑龍套都沒有出現。而「凱山」反而在寮國獲得了與中國的毛澤東同等的地位,死後寮國自然也建了個博物館來紀念他。
我實在太好奇,凱山到底是如何把P王子擠掉,自己躍上總理寶座,所以我還跑到官營的Information Center去問,服務人員對於我的問題非常難為,他想了好久,擠出來的答案莫過於:「我們寮國人民過去都被皇室給剝削,所以即使P王子做了很多事,我們還是不行把他放上鈔票,或為他建雕像。」我雖很想繼續說,那凱山又做了什麼事,讓你們為他建雕像、掛照片、印在鈔票上呢?!想當然,在這共產國度我是問不出答案的。
古人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位凱山總理,就是那隻黃雀呀!

  • 今日寮國
寮國在90年代漸漸開放,今日雖然各處可以看到那面象徵共產的鐮刀旗飛舞著,但寮國人普遍不認為自己國家是共產黨,主因就是土地私有化以及蘇俄瓦解、中國與越南轉型等。而實際走在寮國街頭,也真的感受不到共產的肅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