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閱讀] 無國界醫生的故事 - 槍口下的急診室

書名:槍口下的急診室 (無國界醫師的奮鬥故事)
作者:Dan Bortolotti
書背寫著一句話:「當戰火掀起,聯合國職員在機場大排長龍等候離開時,無國界醫生正抵達入境,準備執行緊急任務。」這句話描述的情況,真的忠實說明這群人為世界付出的一切。

  • 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為法國醫師(和記者)於1971年成立的組織,全名為「Medecins Sans Frotieres」,所以縮寫就是MSF,這組織目前已經成立幾個分部,包含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美國、香港等地;這群「反骨」的人們,看不慣如聯合國這類組織的官僚與霸道,也不願意與紅十字會一樣對於任何事情僅保持「中立」態度,於是一個具有崇高理想與行動力的團體因應而生,並在199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
  • 天生與眾不同
聯合國畢竟是全世界最有錢的組織之一,眾多非營利組織都會嘗試跟他們合作獲得贊助,這個思維卻是MSF堅決反對的,因此他們積極向私人小戶募款,並接受大家的監督。而MSF授與每個分部獨立作戰、決策的權利,就是希望避免「中央觀點」的缺陷;不僅如此,MSF也力圖確保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駐外人員是第一次出任務,提防引來太多自滿的「職業援助工作者」,可想而知,MSF的職前訓練、SOP有多麼驚人的完整與確實,這些種種,我想除了以法國人及其他西歐國家精英做得出來之外,世界難有這樣的組織出現。

  • 又是新自由經濟主義搞的鬼!
在2009年弄得包含台灣等國人心惶惶的H1N1流感,在世界造成一萬人死亡,但同時間,瘧疾在世界上仍在每年奪走超過一百萬人的性命;然而,包含台灣等先進國家,投入在瘧疾研究上的經費卻遠低於H1N1,這個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瘧疾主要受害者有九成都是非洲人,其中大部分是孩童,在世界另一頭,躲在冷氣房穿厚外套的我們,是真正有辦法「付錢」去買這些藥物的人,對於藥廠來說,投入H1N1等文明國的疾病(如禿頭、陽痿、肥胖等)當然是首選。

這時我們就得問問自己的良心,這樣對嗎?!因為出生在不同國度,就得遭受不同的對待,也難怪爾台灣及大部分國家一方面歧視別人、一方面又極度自卑,哎!所以MSF目前正努力推動「基本藥物」的概念,希望與世界衛生組織一同為落後國家的人民請命,讓他們有多喘一口氣的機會。

  • MSF工作者的內心世界
書中提到很多MSF人員出生入死的故事,我就留給大家自己當作看小說一樣來看;但我想要特別針對MSF工作者的內心世界做討論,這點我想有類似社會福利工作機會的人都是感同身受的。

節錄MSF成員的一段話:「...。然後你回到家,發現沒有人在意。雖然離家時你懷念家人和朋友,要回去卻很困難,因為大家不理解 - 有些人是不想理解,有些人是沒辦法理解。你也可能會覺得講給他們聽(在駐地發生的故事)會讓他們承受不了,你很難條是置身這樣的處境。...,你才看過有人在眼前被屠殺,結果即使你去過那個地方也無法激起親友的關注。」
書上稱這種狀況叫做「新冰箱症候群」,當你回到文明與熟悉的世界時,一家人正在吃飯,大家對你簡單提起的故事驚呼連連,突然媽媽說:「噢!對了!忘記跟你說,我們家買了個新冰箱。」此時,幾乎所有的MSF成員都會感到無比的寂寞與難過。哈!雖然我的經驗和他們差太多,但之前在部落服務的經驗,和家人、朋友相處時,也會有這種極為類似的感觸。

近年來,我自己也慢慢調試了,就像我妹曾跟我說的:「因為我沒有經歷過你的那些經驗,因此即使你一直重複說服(暗示)我去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仍是無感!」對呀!這句話很實在,這也是社會福利工作者需要再去思考,也許能用商業的思維與操作方式(絕對避免「消費」弱勢),將這些故事與一般社會大眾做出連結吧!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諾魯] 孟母三遷~ 我又要搬家了

本來房東家的眾多小孩們

在諾魯兩週了,除了工作之外的生活,已可切成兩塊,除了睡覺時間回到那間有狗看守的濕濕屋外,其他包含吃飯、洗澡、上網等,技術團就是我的家。

而上週五,命運繼續給了我挑戰;我主要合作單位的工商部,主動提出有高級長官的房子,因為妻兒在海外,所以現在可以暫時提供我住,無論如何真實狀況為何,能搬出「濕濕屋」也算是個好消息!

今天團長實際帶我去看了房子,說實話,還真不錯,諾大的庭院挺適合辦BBQ活動的,通風又好,不過整間房子都沒有紗窗,我超高的體溫和新鮮的鮮血已證明是當地蚊子的最愛,看來搭個蚊帳也是必須的吧!

實在很難相信我是否有這樣的運氣,順利換進這較舒適的房子囉!
(PS:今早在打包時,發現我西裝整個發霉啦!天呀!)

[諾魯] [南島,原來我們那麼近] - 熱血運動會

  • 諾魯全國運動會
上週日是一年一度的諾魯全國運動會,從小朋友、中學生到成人,通通集合到Aiwo區的大空地,這一天連後方的磷礦工廠還慎重其事地停工,似乎全島的人們都擠到了這裡,馬路邊停滿了機車,一場場精彩的田徑賽正展開當中。

諾魯共有12個區,為平衡居民人數,比賽裡再分成6組(待確認),每一組在現場都有各自的休息區,啦啦隊們準備了好吃的東西,現場還偶爾傳來BBQ的香味,和著此起彼落的加油聲和孩子們開心的笑聲,讓我這旁觀者也感受到熱情的氣氛。

當然是中學男子組以上的比較刺激,一般民眾全部都打赤腳,但這幾位肌肉糾結的年輕人卻穿著釘鞋在場邊準備著;平時諾魯街上常常只能看到一個個大水桶走來走去,不知道這群年輕人是否特地返國來參加比賽呢?!和台灣比賽比較不同,這裡的比賽是不搶道的,大家都乖乖在自己的跑道上跑,而且整個場地是用「刮」出來的,很神奇地在一比了整天後,跑到仍清晰可見,我得說這些選手們還真是守法。這群年輕人果然是練家子,在他們往前衝競技的同時,全場的聲音瞬間停止了一下,等到靠近終點時,加油聲突然變得轟天,所有人都好希望自己區的選手得以獲勝。

最後比賽是由Menen區與Yaren區聯隊 - Evergreen再次得到冠軍,他們已經超過十年拿到桂冠了,前天是他們的慶祝遊行日,遊行隊伍封了島上唯一一條馬路來慶祝,要通過的人就乖乖往回開、繞島一圈吧!

  • 地利村校聯合運動會 
同是南島的子民們,沒想到文化是那麼地相似。每年一月初在南投縣信義鄉的地利部落,同樣會舉辦一場全村總動員的運動田徑賽事,此時異鄉遊子們,通通都會趕回部落,為自己的隊伍與家族爭取榮譽。

諾魯這場比賽,賽事雖然精彩,但大會使用了諾魯語做播報,只有看到哪隊在歡呼時,才知道比賽的結果為何。這點在台灣的部落就沒有這問題,地利村這幾年的大會司儀都是同一位,他極富活力的聲音總讓比賽增色不少,除此之外,每當一位選手在場上跑步時,他/她的祖宗十八代都會被廣播出來,跑得好,很好,跑不好,回去可能會被打屁屁,可想而知這對當地人這比賽是多麼地重要。

在地利的比賽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部落男女扛米的接力賽,接力棒換成了嚇人的四十與二十公斤米袋,所有人跑起來都是氣喘吁吁的,感覺最辛苦之處就是維持平衡,一不小心還真有選手就這樣跌倒和米一同飛了出去;這個比賽是專為過去在玉山上狩獵山豬的布農族人所設計的比賽,藉由現代的道具,仍讓這項傳統持續下去。

村校聯合運動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SWAOX8rJE
  • 南島,好近
雖然諾魯人因澳洲人殖民之故,歐美文化漸漸成了文化主體,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也被強勢的漢文化席捲當中,可是從這兩場距離2000公里遠的比賽,南島文化的印記其實還是明顯地拴在一起,我有幸能見證其中奧妙之處。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閱讀] 地中海的春天 - 台灣青年遇到的問題,他們也都遇到了!

書名:地中海的春天
作者:張翠容

阿拉伯之春,如同早雷一般,發生的當時似乎與長期對國際事務冷感的台灣民眾絕緣,然而今年三、四月的學運,讓政府及大部分民眾意識到「台灣社會『已經』存在極大的歧異了。」沒想到,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又再次驚訝地發現到,臺灣學運的起因,竟然與地中海的這幾個國家如此的相似,「新自由經濟主義」這是這些國家年輕人遭遇嚴重問題的最大病因。
  • 香港記者實地探訪錄
張翠容,幾年前讀了她的「拉丁美洲真相之路」,替我打開了拉美之旅的另一扇窗(在我新書序中也有提到);也羨慕香港護照的妙用,雖然台灣護照現在去100多國都沒問題了,但我想去探訪的國度,偏偏都是觀光客鮮至之地,這些地方對台灣根本不認識,更別提免簽證了呀!舉這本書中提及的北非突尼西亞就是一例,香港護照相較之下,實在有太多方便之處。呵~我扯遠了,即使護照再怎麼好用,沒有文采也是沒用呀!這時就更佩服張翠容她的功力了,從市井小民到經濟學教授再到抗議份子領袖,她總有能力可取得採訪的機會,在閱讀過程中,不禁思考,如果真給我了這機會,我的準備有可能像她一樣那麼充分嗎?!
  • 歐豬四國的真相

臺灣人沒有國際觀,好在近日有越來越多台嘗試買些英美媒體的新聞,雖然只是點點星光,但卻是總比沒有好吧?!這點再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有了疑問,真相是否越看越不明呢?!

從台灣轉錄的新聞中,我大概得出希臘、西班牙等國民眾懶惰,導致了歐債危機,然而張翠容的調查卻顯示,希臘、西班牙的退休年限根本沒比德國早,工時還甚至較高;追根究底後,之前歐「債」危機,起因竟是美國的高盛證券「協助」希臘重新包裝希臘的債務,讓他們的賬面數字比較好看,希臘得以繼續向歐盟的主要銀行借貸,而當歐洲經濟泡泡破掉時,歐盟發現希臘實際的債務狀況的同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法德等主要債權國,開始強制要求希臘去砍自己國民的預算;可以試想,本來一對老夫妻是可以領退休金過活的,沒想到此時殺出的程咬金,那這樣老夫妻該怎麼辦呢?!

西班牙的狀況也相去不遠,政客開放西班牙的地給大家炒作,搞得西班牙全歐地價第二高,偏偏他們的收入在歐盟是倒數第二名,等到榮景過了,誰還買得起房子呢?!像是之前我的一位西班牙建築師朋友就失業了。
  • 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以上的這些,都與我們看到的新聞不一樣。作者針對此現象提出解釋,現今社會便是由政治操控者與跨國大企業所把持著,而新聞媒體則是由大企業支持著,而無知的大眾很容易就被蒙在鼓裡;看到這,我想請大家想想,今日台灣的媒體、電信、銀行,不正好都是那幾個家族所持有嗎?!南歐與北非已經讓我們看到這樣的趨勢下,國家將會走向毀滅一途,臺灣下一步該怎麼辦?!
  • 這是一場瘟疫,大家請準備!
我部落格裡介紹了好幾本書,都在講八零年代由雷根總統、柴契爾夫人所主導的新自由經濟主義對世界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跨國大企業聯合政府把財富集中到1%的人手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台灣是不寂寞的;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既然得知自己將是受害的那一群人時,很期待大家可以一起集思廣益去思考,究竟能為臺灣做些什麼事,像是除了學運,我們還能做什麼?!也許「社會企業」還不錯。

作者提到法國文豪卡繆說的:「痛苦是個人的,一進入反抗行動,痛苦則成為集體的。」
Let's ROCK the world together!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閱讀] 你的「第13個故事」是?!

書名:第13個故事
作者:戴安.賽特菲爾德 (Diana Setterfield)
這不是一本好讀的書。故事情節有些複雜,加上作者文字選用嚴謹,讀起來會有種被困在書中的感覺。

裡面其中一位的主人翁讓我想起百年孤寂中出現的Remedios,美若天仙卻腦袋瓜兒不太靈光;故事背景為英法作品常見的大宅邸,越讀越像看「龍紋身的女孩」的感覺,不過老實說,結局我不是太滿意,如果時間不會太忙,倒是可以給自己神經緊張一下!


作者不虧是個愛書人,裡面描述的情節,很多都讓我想起自己看書成癡的往事;我自己也猜測,作者最愛的書籍類型便是「小說」,書中出現一句話:「你所聽到的不是真相,而是故事。故事才是最生動的事情。」沒錯!我完全認同呀!怎辦,手邊快沒書可看啦!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閱讀] 大旅行 - BBC帶你去旅行

書名:大旅行 - 七位旅行名家七段冒險歷程
出版:BBC
國際政治環境瞬息萬變,從柏林圍牆倒塌到蘇聯解體,今日的我們看來,那些都已經成為歷史,但如回到這些歷史之前,情況又是如何呢?!

20年多前,BBC為製作一系列的旅遊紀實節目,邀請了七位當時即為著名的旅行者(好想知道怎樣的經歷才能被邀請呀!),這本書便是在做節目之餘,請旅行者將旅行故事以文字的角度記錄下來,其旅行路線從絲路、玻里尼西亞、泛美公路(中美洲)、緬甸公路、波羅的海到黑海、鹽路(北非)、胡志明小徑,這些地點包含當時還在共產黨未開放之下的中國、越南、緬甸與東歐,還有當時戰爭頻傳的北非與中美洲,及對非法語系國家的人們有個神秘面紗的東太平洋小島,當中有許多有趣的點,以下分享。

1. 節目,很多是做出來的:
第一位講述絲路的作家,他便指出,當時節目製作要他不看鏡頭,拍出「走出關外,邁向絲路」的畫面,可是關外當時正有共產黨的工程車,不可能要他們移動,最後取捨,只好反個向,變成從關外走進關內,而其實觀眾並不會發現。
另一方面,畢竟BBC做節目曠日費時,許多細節都必須事先安排好,所以這些旅行者都有表示,這種已經「橋」好的過程,讓部分旅行中會發生的意外驚喜消失了,而且為了製作闔家觀賞的節目,更深層的感動其實並無法在節目中發生,其為做節目的一大限制。


2. 旅行文學的意義:
我心中一直都覺得是否文學的價值,僅存在那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豪身上?這些旅行者,進而成為旅行作家的人給了我一個新的想法;這幾位旅行家,並非那種爬格子的能手,可是從他們的作品裡面,我似乎仍能從一些隻字片語中,穿越時空隧道神遊進當時的場景。

除此之外,以後來我所學的歷史來看,那個是那個當下所發生的狀況,但課本並無法告訴我們「之前」某個時間橫切面的情況又是如何,藉由這些旅行文學作品,則能補足這些不足,讓我們更能對歷史有更完整的了解;拿東歐這段大冒險來看,作家拜訪了烏克蘭,還特別飛到克里米爾島(現在已被俄羅斯控制)去感受俄羅斯的影響力,20多年後的今日,其主權與烏克蘭的國家狀況,則是令人不勝唏噓;也許我們可以說,這就是旅行文學存在的價值呀!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閱讀] 慢食新世界 - 原來「美食」是一門學問



這裡講的「美食」,其實和今日台灣人所稱的「美食」不太一樣;台灣人(其實世界各地大部份的人也是)很習慣會用「價格」決定這食物的「價值」。

作者以多年在各地推廣在地飲食、食農教育、慢食文化、在地性等概念的經驗,形塑出我從未想像過的「美食」學問,看完之後,我只能說太震撼了,感覺自己之前就像[駭客任務]中的主角一樣,長期被電腦塑造的假象所矇騙了。

先丟個問題請教大家,請問乳牛長什麼樣?

大家腦海裡應該出現了黑白相間的牛隻的畫面;接下來,再說一個常識,哺乳類動物如果會分泌乳汁,是因為這種雌性動物剛生完baby,那換個角度來說,黃牛、水牛、氂牛等牛種其實都是有奶的,牠們在分泌乳汁時,也可以被稱作乳牛呀!為什麼剛剛問大家問題時,大家想到的乳牛畫面卻是一樣的呢?!這是因為黑白相間這種牛,其奶量最大,就可為商人創造最高價值,但其風味卻差了其他牛種一大截。既然現在人都自稱愛「美食」,為何又偏好這種牛的奶呢?!

這問題出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由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主義,美國和英國在雷根與柴契爾夫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讓自由經濟主義趁勢而起,近年這些概念已經如脫繮野馬般如日中天,主導了人們生活,不但讓財富漸漸聚集到百分之一的人們身上,跨國企業形塑出「美味」的樣貌,我們對於食物的樣貌越來越不清楚;書中就提到一個法國小鎮,本來可用當地一種特殊的牛種以生產出極為優良的起司,但因為那種黑白乳牛的乳量大,原本的牛種根本沒有競爭力,在各行各業都企業化經營之下,這種起司差點就走入歷史,好在現在在當地有志之士的復興之下,仍辛苦地保有此種在地文化。

書中非常複雜地以科學、歷史等角度解釋,究竟回復到過去人們原本單純的生活有什麼好處;然而其實讀者們大多不是農夫,而我認為作者最想傳達的意念便是書中這句話:「吃東西也是一種農業行為」,意指我們必須更加注意自己所吃的食物,包含要從生產面就開始在意與關心;那天,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早晨,我正吃著火腿蛋,我當下有些難過,因為我發現自己已經習慣這種人造肉的味道,而這些加了許多化學製品的食物,也漸漸成為我的主食之一。正因為大多數人都消費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農夫不在擁有耕種「好」食物的選項,於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只能繼續追求無止境的工業生活,伴隨著不斷興起的文明病,一堆本來不需要的物品、藥物因應而生。

難道我們不能回到最單純、最健康的生活嗎?!作者說,也許能,但我們每個人要從現在的生活開始改變,今日的義大利,大學甚至成立了相關「美食」科系,要回到原本的生活,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完成囉!

如果依照作者的理論,大家得多消費自己土地生產的食物才行。檢視今日台灣人的生活,大部份的麵食製品都是仰賴進口,如果想要找出屬於自己土地的「美食」,一個簡單的改變,那便是從增加「米」製品的消費開始吧(也得試著減低麥類製品)!而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用心」去了解生產端的資訊吧!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諾魯] 打狗事件簿 2

諾魯第三天的國會審議,在幾次抗議與荒腔走板的演出後暫時步入尾聲,其中一條審議主題,便是針對上週的野狗事件;會中通過,從2014年5月16日起,只要活捉一條母狗,並交付指定區域,即可獲得澳幣50元,公狗則是30元;這項決議,昨晚才剛從大使口中得知,利之所趨,諾魯人在今天凌晨動起來了!

大約一點多,我聽到環島公路邊傳出一陣非常激烈的狗吠聲,接著又聽著這狗吠聲離我房間越來越近,並夾雜著這群狗重重跑步的聲響,而遠處幾聲淒厲的狗叫聲,讓在房間旁、樹林邊的這群狗的吼叫聲,漸漸變成低聲喉嚨的小小吠聲,因為一片黑暗,我只能在腦海中想像這恐怖的畫面,也想起電影[國定殺戮日(The Purge)]的畫面。

清晨四點,我和團長一同去機場送專家的機,才知道住在團部與旅館的他們,都不知道這陣恐怖的人狗對決,團長之前就說,如果住民宅可以比較貼近當地人生活,我想這點所言不假。

今早我仍帶著打狗棒走來團部,但馬路邊的七隻大狗已經不見了... 我知道牠們之前太over,但這樣的情景,還是讓人有些哀傷,希望牠們能被安樂的對待囉!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諾魯] 打狗事件簿

這名詞和高雄無關,就真的是指「打」「狗」一事。

還沒到諾魯就聽說諾魯的狗非常張狂,大使夫人甚至有建議要來的人得帶個驅狗笛;一向愛狗的我,深信狗也會這樣愛我的,就沒真的把這件事當一回事。

第一天到的晚上一片黑暗,看到房東家外面有人,我走過去聊天,一位帶著小女孩的婦女,原來是我房東的表姐;南島民族都有家族互相照顧、住一起的習慣,這裡也不例外;我們站在房東母親的墓前面,看著墳墓上用太陽能的LED燈一閃一閃的聊天,她提到上週五,附近有位小女孩被狗咬死,這件事才終於讓諾魯政府正視這裡的「狗」問題;她也提到,上上週一位澳洲人在馬路跑,同樣被狗咬傷,似乎這裡的狗比我想像中不友善呀!

隔天一早我打算要走去大概1公里遠的技術團團部;我先得走過一戶人家到主要幹道(再過去就是海),但這戶人家養的七隻狗,竟然發狠似地往我衝過來,我手上拿著跟團部借的雨傘,但牠們還是朝我逼近,一頭像是領頭的白狗,露出凶狠的白牙,那模樣真的非常嚇人,這時房東表姐跑了出來,她要我不要擔心,便陪著我走到了馬路去,不過... 我接下來還有五個多月呀!該怎麼跟牠們共存下去勒?!

團長馬上答應會讓我成為丐幫幫主,去團部的農田找了根樹枝,幫我砍了兩根打狗棒,後來技師阿哲也給了我一根簡易版的棒子,可用來跑步時使用。團長跟我說,遇到這情況,得先找到領頭的那隻狗,先蹲下拿石頭砸牠,接著拿棍子繼續追過去,一次就要讓牠們知道我們人類的厲害!然而,我面對是一群七隻狗的凶神惡煞呀!如果我認錯領頭狗,那可怎麼辦勒?!

今天早上,我拿著打狗棒,想起前一晚大使建議我用食物賄絡牠們,所以我手上也準備了好些餅乾(啊…我的早餐);果然一靠近,這群狗又往我衝來,我馬上揮了打狗棒,接著拋出餅乾,果然有五隻狗被食物吸引,終於順利闖出這道封鎖線,人狗大戰究竟結果如何,客官咱們看下去。


也是有役男建議,是否直接引進越南人和韓國人,這樣狗的問題就會少多囉!

[諾魯] 我的宅邸

國合會志工的計畫,大多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既然由我方提供人力,住宿方面就會請夥伴國家提供之,按規定相關衍生的住宿費用都由對方單位負擔。這次我在諾魯的狀況也是一樣的。

然而諾魯官員對於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與我方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本來一開始我被告知會住在島上最好的Hotel(別想太多,就是台灣約2星等級的旅館),後來我又被告知,因為那間Hotel滿了,所以我被換到另一間旅館,而這間旅館設備較簡陋,連熱水都沒有;來諾魯之前,我就已經準備好電鍋、簡單烹飪設備,彌補房間不足之處。

沒想到,下飛機後,團長劈頭就告訴我,夥伴國家前兩天才搞清楚我要來半年,所以突然跟他們說政府預算不足,無法支付旅館,所以把我安排在一「民宅」中;不說「民宿」,是因為怕大家對我的住宿地點有著過度的幻想。

近年來溫室效應嚴重,諾魯這小島國家脆弱如斯,其雨季已完全亂掉,本來不是雨季的現在,在我到的這幾天,天天都會下雨。這間由當地民眾自行搭建的小屋子,就位在島上的小叢林邊,蚊蚋的數量就不要提了,房間的濕度才是驚人之處;只要房間沒有開冷氣,地板的瓷磚就會變到黏黏的,實在不清楚房間內的電器、衣物究竟多久會壞掉或發霉。

有電的時候一切好說,偏偏諾魯最近有了缺電危機,一位已經待了四年的技師,說到他剛來的時候,島上電力就是固定供六小時休四小時,但時間只要記妥,其實應該還算好規劃來調整生活作息。這幾年的電力其實狀況已經好多了,運氣不好的是前一陣子,諾魯本來要來遞補的新發電機,出乎意料之外地在「吊上岸」時「撞壞」了,整個發電機又只好再運回澳洲修理。(這一點證明為何援外實務一直提到受援國「能力建構」的問題,這就是個好例子)

在供電系統不足之下,造成現在諾魯停電的時間非常不固定,我的房東雖然為了我的入住準備了個發電機,但它的發電量僅能供電扇與電燈使用,一旦停電,抽水馬達就無用武之地,我就落入無水可用、可洗澡的地步,房間也無法開冷氣來除濕,這真的相當令人頭疼。

到了第二天,我已經超過40小時沒洗澡,趁著辦公結束回家後,看還有電我立即開始洗個冷水澡,沒想到竟然又給我無預警停電,趁著水管裡的水還有五秒的緩衝期,我將頭的泡沫沖掉,狼狽地逃了出來;這時候我還得跑出去找煤油發電機去發電;更有趣的事情來了,這時候的煤油給我用完了,晚上七點一片黑暗,我沒有選擇,只好擦乾身體睡覺去了。另一方面,發電機就在我的窗外,只要發電機啟動,整間房間都會在這噪音之下,但初來乍到這幾天,反而只要有這規律的轟轟聲,無論午覺、晚上,我都可以迅速進入夢想,哎呀!回台灣我去哪找這聲音?!

技術團相當幫忙,即將在今天下午請團部工人來幫我換窗子,蚊子終於可以不會如此自在地進出了;他們還會再幫我砍砍週邊最靠近的樹木,期待房間的霉氣與霉味可以稍稍舒緩囉...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諾魯] 暌違五年的澳洲~

到諾魯的方式原則只有一種,那便是從澳洲Brisbane轉機前往。於是我終於又回到了暌違五年的澳洲了。

還記得昨天下午洗的熱水澡,還有家人與朋友送機與網上祝福,這些在幾小時後都將變得更加珍貴。昨天在桃園機場要入關前,我有種每次自己要坐上雲霄飛車的那種懊悔、卻又有點期待的心情,很難相信自己接下來半年生活的遽變。

這班飛機僅有1/4的乘客,我獨自佔了一整排,在少數我覺得難吃的機上餐陪伴之下,斷斷續續地睡了一會兒。飛機一整路的顛簸並未造成我心中的恐懼,因為嚴格的澳洲入境攜帶物品規定,讓我整個心情七上八下的。到底我在申報單上要不要打勾?我選擇不要;領了行李後,我特地跟在帶著大包小包的台灣阿婆後面,我知道,他們必定會被抽查到,而我的一臉冷漠是有可能不被海關人員盯上;隨著越來越接近那一刻,我的腦海裡出現很多種情況,包含被查到時如何遮掩、裝傻、求情,似乎在飛機上暗暗向神明祈禱奏效了,全數食物皆過關,我就要有香菇可以煮啦!感謝老天爺!

五年前拜訪過Brisbane,當時市區仍有許多建案,五年之後,市區的整齊度上升了,整體看起來有更像歐美新興城市的氛圍,不過物價之高還是讓人不敢恭維,從電車的Day Pass高達900台幣,一頓路邊沙威瑪餐500台幣,我想澳洲高所得其來有自,我迫不及待找機會自己煮些東西吃了!

等等!我到諾魯會有東西煮嗎?心中其實也沒底,半小時後就要登機了,我們走著瞧!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閱讀]少年!跑吧!跳過歐洲人為你們撕開的種族裂谷吧!

書名:跑過裂谷 (Running the Rift) 
作者:Naomi Benaron  

這標題下的很重!但對於過去歐洲國家為了殖民需要,想辦法撕裂這些被殖民國家一直以來的種族和諧,並導致後續一連串的屠殺行為,我真的覺得實在是太令人氣憤與難過了。而且原來巧克力國度比利時,也和她身旁幾個國家一樣,雙手也是沾滿鮮血的。

講述盧安達的種族屠殺事件的電影《盧安達飯店》,「胡圖(Hutu)」與「圖西(Tutsi)」族的對立,竟然在100天內,導致超過100萬名圖西人的死亡,電影講述是位「胡圖」族的飯店經理,想辦法保護「圖西人」的故事。

這本小說,則是敘述一個很會跑步的圖西男孩成長故事,從第三人稱的視角,我們如同看顧這個男孩成長的天使,一步步見證老天爺是多麼地會捉弄人,也終於更清楚兩族對立之下,這種族屠殺是如何醞釀而起。我想起之前介紹20世紀末波士尼亞戰爭的文章,其實非洲人與歐洲人根本沒有兩樣呀!在有心人士的煽動之下,所有的人都可能在一夜間成為野獸;另外,在這種集體犯罪的意識之下,不從者還會因為擔心遭受懲罰而為之惡行,這種恐懼感讓我這活在太平盛世台灣的人非常難想像。

小說主人翁,是個從小就有奧運相的田徑選手,但在遇到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情,他無奈地想法又讓人替他感到扼腕呀!  其中作者有句無奈的話:「許願有什麼用?在盧安達,願望就像是傾倒的碗,只要戰事延續下去,就沒人把碗扶正、也沒有東西能裝在裡頭。」

有什麼情況是比不允許「做夢」,還令人感到難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