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閱讀] 慢食新世界 - 原來「美食」是一門學問



這裡講的「美食」,其實和今日台灣人所稱的「美食」不太一樣;台灣人(其實世界各地大部份的人也是)很習慣會用「價格」決定這食物的「價值」。

作者以多年在各地推廣在地飲食、食農教育、慢食文化、在地性等概念的經驗,形塑出我從未想像過的「美食」學問,看完之後,我只能說太震撼了,感覺自己之前就像[駭客任務]中的主角一樣,長期被電腦塑造的假象所矇騙了。

先丟個問題請教大家,請問乳牛長什麼樣?

大家腦海裡應該出現了黑白相間的牛隻的畫面;接下來,再說一個常識,哺乳類動物如果會分泌乳汁,是因為這種雌性動物剛生完baby,那換個角度來說,黃牛、水牛、氂牛等牛種其實都是有奶的,牠們在分泌乳汁時,也可以被稱作乳牛呀!為什麼剛剛問大家問題時,大家想到的乳牛畫面卻是一樣的呢?!這是因為黑白相間這種牛,其奶量最大,就可為商人創造最高價值,但其風味卻差了其他牛種一大截。既然現在人都自稱愛「美食」,為何又偏好這種牛的奶呢?!

這問題出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由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主義,美國和英國在雷根與柴契爾夫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讓自由經濟主義趁勢而起,近年這些概念已經如脫繮野馬般如日中天,主導了人們生活,不但讓財富漸漸聚集到百分之一的人們身上,跨國企業形塑出「美味」的樣貌,我們對於食物的樣貌越來越不清楚;書中就提到一個法國小鎮,本來可用當地一種特殊的牛種以生產出極為優良的起司,但因為那種黑白乳牛的乳量大,原本的牛種根本沒有競爭力,在各行各業都企業化經營之下,這種起司差點就走入歷史,好在現在在當地有志之士的復興之下,仍辛苦地保有此種在地文化。

書中非常複雜地以科學、歷史等角度解釋,究竟回復到過去人們原本單純的生活有什麼好處;然而其實讀者們大多不是農夫,而我認為作者最想傳達的意念便是書中這句話:「吃東西也是一種農業行為」,意指我們必須更加注意自己所吃的食物,包含要從生產面就開始在意與關心;那天,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早晨,我正吃著火腿蛋,我當下有些難過,因為我發現自己已經習慣這種人造肉的味道,而這些加了許多化學製品的食物,也漸漸成為我的主食之一。正因為大多數人都消費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農夫不在擁有耕種「好」食物的選項,於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只能繼續追求無止境的工業生活,伴隨著不斷興起的文明病,一堆本來不需要的物品、藥物因應而生。

難道我們不能回到最單純、最健康的生活嗎?!作者說,也許能,但我們每個人要從現在的生活開始改變,今日的義大利,大學甚至成立了相關「美食」科系,要回到原本的生活,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完成囉!

如果依照作者的理論,大家得多消費自己土地生產的食物才行。檢視今日台灣人的生活,大部份的麵食製品都是仰賴進口,如果想要找出屬於自己土地的「美食」,一個簡單的改變,那便是從增加「米」製品的消費開始吧(也得試著減低麥類製品)!而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用心」去了解生產端的資訊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