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電影] KANO - 喚出臺灣的真善美

電影名稱:KANO
導演/監製:馬志翔 / 魏德聖
雖說這幾年臺灣本土製作電影有起色,不過上一次看到感動的臺灣電影已經是一兩年前的「逆光飛翔」了,這中間幾部以Local笑點的電影實在...不太合我胃口,這次由馬志翔與魏德聖攜手合作,以老瓶裝新酒的熱血棒球題材,說的是一群年輕球員從菜鳥變成打進甲子園的圓夢故事,終於再次喚醒我對臺灣電影的信心。

  • 爭議

    看了這部片後上網看影評,赫然發現這次影評十分兩極化,雖是讚賞的比批評的多,但批評者所切入角度卻讓我感到驚奇,他們持的論點大多為「可悲的臺灣皇民化」電影。
    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觀點,這部電影的確把日據時代臺灣辛苦的那面的確是忽略沒提,但這不代表導演是故意呀!就我看來,那只是因為這與故事不符所致囉!我們也千萬別忘記,當時日本戰敗、國民黨殘破的軍紀與大量人口移入臺灣,當時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客家人與閩南人其實是不願意的,所以偶爾會聽到一個說法,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那代人,許多仍懷念過去日據時代的平和與安定,從這角度來說,我認為KANO把這種正面的觀感做了很好的詮釋。
     我也很想請教批評者們,請問你們有看好萊塢電影嗎?還記得當時布魯斯威利、班艾佛烈克主演的「世界末日」,當中的俄羅斯人曾大罵「這爛太空梭是臺灣做的」一事嗎?或是前不久由布萊德彼特演的「末日Z戰」,電影設定造成世界毀滅的狂犬病是來自臺灣,請問你們曾為臺灣說句話嗎?再來,大美國帝國主義電影,從古巴、俄羅斯、北韓到現在的中國,所有電影莫不把這些老美的敵國當作電影大反派,就我來看,這才是真正的不合理並值得批評者大書特書之處。
    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我們記得日本人過去曾為臺灣做的建設、建立的制度、規劃的生活,就是這種敦厚的人民本性,之所以我們才能引以為傲,況且臺灣因為從來沒有欺侮、侵略過別的國,總記得人家好的地方,這就是真正的「臺灣本色」呀!

  • 嘉南大圳

    恰好在大圳完成的這段時間,嘉義農林學校(亦稱嘉農KANO,現在已經併入嘉義大學)的野球(棒球)也正起飛,所以導演就把「八田與一」工程師以極度正面的角度寫入故事中,我個人認為這個橋段設定的很好,但批評者仍是完全給予負面的評論。
    臺灣因為有農業做為基礎,才可以在戰後美國專家協助政府制定重大土地改革政策時迅速起飛,緊接著有了基本生活收入後,才能緊接著進入輕工業、重工業的社會,如果缺了嘉南大圳,即使再多專家來幫忙,臺灣的農業也不可能成長的幅度那麼大,(相關經濟發展史可從這本書的介紹看出),所以政府在近年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還為他設立了博物館等,都可以說是本於一顆感恩的心,與什麼皇民化完全沒關係… 更何況畢竟日本是最靠近臺灣的先進國家,如果真能因此贏得更多日本人好感,進而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何樂而不為呢?

  • 素人萬歲
    魏德聖一直都很會選角,他的每部電影也因此捧紅不少素人,先不管素人走出魏導後還能不能繼續紅,但起碼這些角色地在初登場的扮演上,都是十分恰得其分,他們少了演員的油理油氣、多了分驚艷的感覺,我個人認為這是KANO最成功之處,也因為如此,我才能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很自然地被劇情整個吸引進去,就和大部份觀眾一樣陪著主角們一起哭、一起笑,好不痛快呀!

  • 原住民的幽默感

    本來魏德聖的電影就會出現許多經典小人物,他們總是適時地搞笑一下,畫龍點睛的效果十足,這如果是在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中可能使用起來比較簡單,不過如果在這部講述「種族融合」的電影裡,如果拿原住民來開玩笑時,可能就會有種族歧視的批評。但KANO是馬志翔拍的,如果是原住民的導演自己來開同胞的玩笑,不但沒有爭議,也才能讓憨憨有老師的原住民的本性,以自嘲的方式帶給大家歡樂,我想看完電影的朋友,都會覺得原住民朋友好可愛,完全不會想到負面的地方去。

  • 美中不足

    仔細看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或是去年金馬獎大放異彩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不論劇情好看與否,這些電影總是會讓人覺得挺「完美」的,反觀我們台灣的電影,「逆光飛翔」偶爾出現的跳接畫面有些卡卡的,而魏德聖導的或出品的電影,超級爛的動畫絕對是大罩門,真的實在太可惜了,愛之深、責之切,衷心地希望電影工作者再加把勁呀!
    批評者講的布景太過「新」一事,這點我也同意,好在故事線很完整,在看電影的當時算是忽略看出這細節了。

    總而言之,還是希望台灣的電影產業越來越好,無論從哪個觀點講故事,只要把持住「說好故事」的原則,看的觀眾自有公評囉!

    再次推薦KANO給所有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