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諾魯] 日本人也蓋蚊子館

到了南太平洋後,有個問題一直在我心中盤旋。就「效益」來說,各先進大國在援外時,如果要達到最大的成效,e.g.幫到了多少人,應該會選擇非洲、東南亞等人口密集的區域來做,然而事實上,南太平洋的每人平均獲得的援助,卻是遠遠超過其他地區與國家。

我個人推測原因有二:

其一,南太人口少,其實很容易可以做到「全國性」計畫,對外宣稱結果時,你同樣是可以說,我們幫助「幾個」國家了;同樣的經費,在其中地區自然無法這樣說嘴了。

其二,南太是個笑口常開的區域,他們對外國人的友善,常常遠高於對自己的國民。相較之下,自然外國人喜歡來這裡做做事。另外,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身為黃種人,卻感覺不到被當成「比白人還次等」的感覺。(再次強調,這裡不是說我自己覺得比白人低等,而是說別人對待你的感覺。)


  • 早已忘卻日本的殘忍

即使日本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將諾魯人奴役,還將這裡變成戰場,但諾魯人卻漸漸遺忘了這段恐怖的歷史。日前就有一位日本軍人,他來諾魯希望能找到自己藏在山裡的武士刀,而那把刀不知道沾染了多少諾魯人的血液;猜猜他到島上,是由誰帶他去找刀子的?!當然還是諾魯人,你看,這樣子善良淳樸的人要去哪裡找?!


  • 日本對諾魯的政策

日本的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在世界各地都有援助計畫,又以自己過去在二戰時期迫害的區域為重點,不過這些援外機構都很有趣,畢竟都是「政府力」的延伸,各國在國際場合又是以禮相待,所以大家都會避免「硬碰硬」的情況發生。

因此在諾魯,電力、教育、政府系統、磷礦復育都由澳洲人負責,台灣人負責農業與部分醫療(以支援為主,制度仍是澳洲人當家),日本人則是漁業、水與一次性的機場跑道鋪設。

而最近,由JICA出資的「魚市場」終於要準備開幕了!

不需要由專家來說,由我這跑龍套的就可以跟大家說,這絕對是個蚊子館的啦!

由日本、台灣為首的遠洋漁業,在不斷濫捕之下,早已造成漁業資源的浩劫。(簡述原因:我們捕魚都愛補大尾的,但世界規範中講的漁業捕撈限額,仍是以「尾數」來看,但一條大尾魚在生態的意義,並非小尾的可以比擬,於是乎,在這規範漏洞下,我們繼續補大魚,但剩下的小尾魚根本無法產出下一代補足這數量的大漏洞,最好的例子就是蘇嘉全縣長在屏東只玩兩三次的『屏東黑鮪魚季』,正因為補不到魚所以只好停止。)諾魯同樣也遭受這樣的苦果。

而日本人既然在漁業上要援助,兩大策略出現,1. 捐漁船、2. 蓋市場,漁船的部分,日本人很賊的都只捐小引擎的船,所以這些船無法走太遠,自然影響不到他們本國的遠洋漁業(這點台灣也是如法炮製的),所以在漁業資源浩劫後,諾魯人捕到魚量迅速下降,這造成的結果自然是島上的魚永遠是供不應求;因此總是可以在港口看到開著破舊車的中國餐廳老闆,在那裡「堵」漁夫們,在船還沒拉上前,泰半魚獲都被搜刮完了,哪有可能會有魚拿去魚市場呢?!
建築物人人都愛,是否為蚊子館,那個就是後人接續的問題;當政者能剪彩拍張漂亮的照片,才是往上爬的關鍵之一,天下烏鴉何嘗不是一般黑。

恭喜JICA新建案落成。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