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閱讀] 清大人類學論文 - 諾魯田野調查報告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的賴冠全,選擇諾魯當作碩士論文主題,經過三個月與當地人共居的生活,2014年一月,他終於完成了這篇「生計、飲食、社群 跨文化發展計畫在太平洋島嶼諾魯的人類學評估」論文;姑且不論其學術研究的價值,這份類似田野調查報告提供了我們了解諾魯最快速卻清楚的方式。
過去我曾撰寫過要改善南島地區飲食狀況之計畫書,心中一直帶著「改變/改善」當地人飲食習慣的期待,等到了諾魯並閱讀了這篇論文後,才發現這樣的想法根本是天大的錯誤呀!以下將列舉論文中提及的幾個例子,讓大家也能對於諾魯有個更正確的想像認知。

  • 諾魯人的飲食習慣
從獨樹一格的諾魯語來看,諾魯的「主食」與「配菜」有特別的稱呼,「主食」這名詞甚至可以替代「食物」,傳統諾魯的主食為林投、椰子,配菜則為魚或燕鷗(Nadi Bird),還有時候會有多個月偶一為之的水煮水筆仔,除此之外,蔬果類食物並不算在諾魯人的飲食當中。

  • 外來飲食的影響
即使諾魯人較少吃蔬菜水果,可是過去飲食中並無化學加工食物,在少鹽、少油情況之下,諾魯人的健康狀況尚無出現大礙;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澳紐等「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將速食文化引入諾魯等國,易準備、易取得、價格便宜的罐頭與冷凍食物,完全改變諾魯等國島民的飲食內容。

就諾魯來說,大量且價廉的澳洲白米成為不敗的主食;罐頭牛肉、冷凍肉品與其他罐頭等則是配菜的熱門選項。諾魯先人的食物地位退而其次變成零嘴。然而這些「改變」中有件事需注意,那便是諾魯人的食物組合仍是類似的,即是有飽足感的主食配上重口味的配菜;蔬果類仍不是受歡迎的食物項目。

  • 國際組織的計畫
包含國際衛生組織、台灣的國合會,都指出諾魯人攝取過少蔬果造成慢性疾病的問題;相較於國際衛生組織大多僅「宣誓性」的談論些政策目標,國合會以駐地技術團於現地推廣生產顯得確實多了,這也是為何像是國際糧食組織(IFAD)等欲進行南太平洋計畫時,都很期待國合會的加入。然而,諾魯人的健康情況真有改善嗎?!很遺憾的,事實上似乎是否定的。

台灣在學術領域,特別「營養」觀念已完全接軌西方,在面對諾魯飲食上的狀況,判斷「問題」的論點其實與歐美學者無異;誠如我上個主題講到諾魯人的食物組成部分,本來蔬果就不是諾魯人的主要食物,嚴格說起來今日諾魯人與50年前比較起來,蔬果吃的份量其實是一樣多的,問題是出在「速食」的影響;所以如果國際組織想改變諾魯人的飲食「組成」,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試想,如果有人要台灣人完全不再吃飯,這種改變是有可能的嗎?!

  • 健康飲食,有可能嗎?!
與論文作者的想法一樣,我認為推動諾魯人較易接受的香蕉、木瓜等果樹的成功機率,一定比耗時費心力的蔬菜來得高。諾魯人並無農業耕種的歷史,要他們突然花費心力去照顧蔬菜,倒不如以粗放型的果樹來推廣,效果應該還更為顯著。

人都是越吃口味越重的,過去南太平洋並沒有吃糖的習慣,等到糖引入之後,諾魯人純喝「水」頻率便低很多,之前於同為島國的吉里巴斯服務的醫護人員就曾跟我說,吉國醫院裡提供給病人的飲水,如果不加糖,病人就不會喝;除了因為大部分島嶼國地下水或過濾過的水味道不佳外,有「喝到」東西的感覺也是關鍵。論文作者就提到諾魯人在運動完不喝水,反而只喝超甜的冰咖啡或其他含糖飲料,原因是他們認為「水『eko(無) imin(東西) yan(裏面)』」,喝了之後沒有辦法補充能量。當代受歡迎的食物,如罐頭、冷凍食品的高油、高鹽、高糖上問題一樣大;又因為在島國天生地理限制上,生產食物成本比進口高得多,收入低的南太島國人民幾無法選擇價格高的生鮮食物(得用飛機運送),主食、副食的問題非三兩天可能改變,更別提各國希冀透過3至6年計畫達成改善當地飲食的目標。

  • 國際援助計畫帶來是正效應嗎?!
過去傳統社會中,因怕食物腐敗,所以一有東西就希望大家趕緊吃的習慣。今日不太一樣,諾魯媽媽們在家煮一大鍋飯,另外再準備一道配菜,家裡成員中肚子的人就自己去吃,並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用餐時段;之前還甚至有中國餐廳開24小時,以利隨時諾魯人肚子餓有地方吃飯!還有一件事更奇妙,看潮汐捕魚的諾魯人,有時可能半夜出海捕魚,回來時無論幾點,會把孩子叫起來趁新鮮吃魚。以上特殊的習慣都是難以撼動的地方文化傳統。

之前在國際組織介入之下,諾魯公衛中心舉辦了減重比賽,減最多公斤數的人可獲得獎金。比賽期間大家無不卯足全勁節食,結束之後所有人又再度大吃起來,這樣不斷增胖增瘦之下,還因此造成更多人的糖尿問題。這就是一個國際組織越幫越忙的最明顯例子。

  • 生命觀與審美觀
相對於台灣等國認為六十、七十才準備退休的年紀,諾魯人覺得五十歲就已經算是年紀大了,恰好糖尿病好發期間多為四十、五十歲以上,即使已經有多項數據證實諾魯因飲食而造成糖尿病的普遍問題,諾魯人卻都只是聳聳肩,畢竟待糖尿病發作時,人生也準備走到盡頭,與其五十年都那麼痛苦,不如讓前面多年恣意享受,痛苦就留到之後幾年吧!這樣想想,這似乎還挺有道理的!另外還有一點很有趣,諾魯人認為糖尿病應是遺傳性疾病,如果家族內沒人得病,自己得到的機率就很低,所以也就放手去吃了。

許多諾魯人的腰圍超標,走起路來像霍爾移動的城堡,平均來說,女性豐腴的程度遠高於男性,男性如是做勞力活,身材就會非常壯碩,根據論文中及與當地人實際交流過後可以發現,當地無論對男性或女性,在審美觀上比東亞的標準都豐腴許多;作者提到更為驚人的一點,過去南島女性每當進入青春期,家人會有習慣給她吃「富含高油脂的食物」,主因是油脂可以度過因氣候變遷造成的食物短缺,肩負生兒育女工作的年輕女性,多吃點也是合理的。除此之外,傳統上如果身材較寬胖,代表這個人物質生活豐富,在當地也是富裕的象徵。

  • 小結
綜合以上諾魯人的生命觀與審美觀,本著當代健康及審美主流的想法,在諾魯推動任何衛教活動,極大的挑戰將是可預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