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觀察] 開啟遊歷世界的契機 - 海外工讀 in 美國黃石公園

許多人都問我,究竟是哪裡來的動力,不斷推動著我往世界走。

  • 第一次自助旅行
這得從美國的黃石公園暑期打工開始說起;短短的兩個月期間,在工作之餘的空閒時間,我頭也不回地往1/3大的園區跑,一共搭了44次的便車,因為得到超過n個人的幫助而有了無限感動;棕熊、麋鹿、野牛明白地教會了我,牠們才是國家公園的主人,也深刻意識到先進國家尊重大自然的先進概念。
  • 黃石公園工作
身為美國最富歷史與知名的黃石國家公園,當中擁有幾個小村莊,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餐廳與旅館,我被分配到有壯觀鐘乳石景觀的Mammath鎮,這裡是連結公園北處出口的小鎮,因此包含黃石自己的法院、監獄等單位;畢竟公園幅員遼闊,每一區除了景觀不同外,連最易看到的動物也不盡相同,如我們這區最常見的便是巨大的野鹿(Elk),當我們看牠們看到不想看時,別區打工的台灣人如來我們這裡,卻是拿著相機猛拍,反之我們到了別區也自動變成鄉巴佬,這種互相借宿的友善台灣人傳統,讓這趟打工之旅更加順遂與有趣。
  • 洗碗工生活
暑假剛開始時,我先在學校的研討會幫忙後才趕赴美國,所以到的時候,相較之下工作環境較佳的工作都已經有人做了,我被分配到洗碗(dish washer)的工作,在美國不像台灣小吃店拿個板凳,坐在水龍頭下彎腰洗著碗,他們是先使用強力水柱把油膩沖掉大半,接著把碗盤都放進洗碗機,描述起來洗碗的工作似乎不太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園區內大部分東歐來打工的青年,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存滿接下來一年的生活費用,因此能夠最有效率完成工作成為圭臬,前述洗碗盤的工作總是被他們獨佔,如我和其他新加坡的學生,只能洗不鏽鋼鍋斧、器材與裝置食物的容器,往往我們每天都得倒掉如山高的食物,那種心裡自責(因為浪費)的壓力十分巨大,而這些鍋斧一旦從清洗機器出來後,溫度又是高到燙人的程度,當有如山高的東西等著洗時,燙傷便成了家常便飯。

  • 我要換工作!
在工作了兩週之後,我知道我再也無法倒掉任何的食物,不想要就這樣放棄回家(畢竟機票、代辦費都還沒賺回來),左思右想,換工作成了唯一選項,然而為了避免員工工作更換太過頻繁,園區主管不太同意任何調動,仔細思考、沙盤推演後,我還是決定鼓起勇氣跑去跟房務部的主管談談,我提出的理由是我未來想從事旅館管理相關的工作,所以如能有機會在房務部門工作,對我來說會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歐美社會對於這樣子的理由,一般都是抱著鼓勵的態度,於是我真的換成了工作。(嚴格說起來,我也不算完全說謊,畢竟學商管的我,任何有關管理方面的工作就當時的我都是不排斥的)無論如何,House Keeping工作終於就此展開。

  • 清潔工生活開始
美國人說浪費是浪費,但世界上「環保」這概念卻是從美國生態學家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出版之後才奠定的,雖然如此,我仍覺得「節省」似乎尚未存在一般美國大眾的心中;像在house keeping的過程裡,在清理垃圾桶時總會發現很多還非常新的東西,漫畫與雜誌屢見不鮮,所以有個台灣朋友就說,每次他打開房門進去打掃最期待的事,就是去翻垃圾桶內有什麼寶貝。

我被分配到掃戶外的小木屋,每天至少要掃12至17間房間,最期待的便是房門上掛著DND(Do not Disturb 請勿打擾)的牌子,這樣不但可少清掃一間,還可在迅速做完獲得獎金之餘,再去協助其他同仁完成工作。帶我的Mentor也是我這組的Team Leader是個斯洛伐克人,他不藏私地分享自己很多的撇步,舉例來說如何偷吃步提升清掃速度,以及如何想辦法多拿些小費,都讓這份工作更加刺激。

一早,大家會集合在辦公室內,由主管宣布今天每個人負責的房號,接著大家就會衝向器材室,原因很簡單,園區的打掃器材老舊,有些吸塵器會反芻,吸了一些灰塵再吐更多出來,有些萬能鑰匙根本連間房間都打不開,有些要拿來裝載乾淨毛巾與器材的拖車,輪胎早就沒氣了,這些不便即使大夥兒已經反映多次,狀況仍未改善,所以搶器材成了大家一早的運動。

打掃總會遇到很多新鮮事,如乾燥的空氣讓更換床單成為靜電肆虐的時刻,還有韓國、中國房客在房間煮食物除都除不掉的氣味等;觀察各國旅客的大方程度、生活習慣、親子關係也是工作之餘的趣味,像是日本爸媽出乎意料地放任孩子在草地滾著、跑著,還有日本老夫妻住過房間就像沒住過似的,當然還有慷慨的美國人,以及一直秀自己在越戰中斷掉手指手掌的老兵,他還說之前曾在台灣靠港過,這些工作的小花絮都讓我真正的大開眼界。

  • 一腳陷進文化魅力的漩渦中
畢竟是台灣人嘛~生活大多還是跟台灣人一起混比較多,不過在那兒我結交了幾個不錯的外國朋友,一個是我保加利亞室友,一個是陽光的美國女生,一個是和我同天抵達公園的波蘭人。

保加利亞室友神似法國片「香水」中的男主角,一樣的瘦小、陰鬱,但這卻挺符合他學畫畫的特性,雖然他園區的目的是來賺錢的,幾乎沒看他出去玩過,一有空就去兼其他的工作,或是在房間裡創作,但他仍不吝與我交流許多的人生故事與想法,我慢慢對於東歐人在鐵幕之後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與認識,也漸漸對於他們的行為更能接受;本來我倆是住在三人房,房中還有位不愛洗澡、脾氣暴躁的美國胖宅男,常常晚上都會看星際大戰或日本動漫直到深夜,有時筆電就和他一樣橫躺在床上,睡著時電影都還播著,可是因為房間通風不好,每次想到要回房間壓力都很大,直到有一天美國室友的家人過世,趁著他回家奔喪,我們趕緊向舍監申請換宿成功,也因此我們有了股革命情感;等到我們兩個各自回國後,我們還分別寄了些自己國家的紀念品給對方,印象很深刻他寄給我的包裹花了兩個月才到,原因是那時尚未通郵的兩岸,保加利亞郵局錯把包裹寄到中國後,又被退回保加利亞,接著包裹才真正被送來台灣,不過我仍記得收到當下的興奮感。

而另外這位波蘭朋友,到黃石工作時已快三十歲了,穿著過時服裝的他,感覺起來就是比我們大部份的毛頭小子來得成熟,有一次他邀我和他一同開車來回20小時,前往蒙大拿州北邊的冰河國家公園,當時我擔心安全性所以拒絕了,迄今聽到那裡的冰河已經融化泰半,實在是覺得有些呃腕。他在黃石期間,積極追求我們漂亮的羅馬尼亞同事,但最後在我回國半年後,才得知他即將跟另外一位法國同事帶球在法國完婚,而算算日期,寶寶是在黃石創造的呀!後來我還有到法國里昂拜訪他們與漂亮的小女兒呢!

最後要介紹的這位美國朋友非常有趣,因為她愛打排球且熱愛東亞文化,所以和大部分台灣人都非常友好,而最富趣味之處,便是她除了學習各種亞洲語言數字的一到十之外,還多學了「我是個愚蠢的美國人」這句話,超特別的一個人,這種與美帝主義相反的表現,贏得好多亞洲人的友誼,哈!幾年後在我結束南美之旅時,我還和飛到了亞利桑納州與她和她弟弟一同來趟大峽谷的Road Trip;那次旅行也是異常難忘,因為已經說好要搭帳篷,但他弟弟卻只帶了睡袋,我們三人那兩天就在微弱的營火旁,看著星空發抖入眠。

這段僅兩個月的黃石公園生活,無論是火山造成的大山大水,還是比人還巨大的野生動物,都令我大開眼界,更重要的,在這趟過程中,我完完全全對「認識、體驗異國文化」這件事上了癮,開啟了我瘋狂的人生。
  • 啓蒙
然而我搜尋記憶中,彷彿記得九零年代初期波斯彎戰爭的片段;當時剛上幼稚園的我,是家裡唯一的成員願意乖乖地坐到電視前,(半強迫?!)聽著爸爸講世界另一端發生的故事,現在想想,也許早在那時候,那對世界好奇的種子就已經種下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