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在中南美洲讀了簡體版後,在到諾魯之前,帶了本楊耐東先生翻譯的繁體版來好好在次品味。許多人都說,這本書每次讀起來就像第一次閱讀一樣,我深表同意,可能這是因為這本小說的故事情節太過複雜所致。看完之後,重拾《魔幻中南美》一書,回想起自己在中南美旅途上那些荒謬乖誕的趣聞、價值觀衝擊,似乎在1967年馬奎斯的書中,都已做了預言與解釋。
- 為什麼台灣沒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如非如此,經歷過無比的苦難與掙扎,也許就是激盪、淬煉出這類作家的最好方式。台灣週邊的日本與中國就分別為上述的例子。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的作品《睡美人》描寫了一位老先生,到一個只有被麻醉而不醒人事的年輕女性的妓院發生的故事,這類驚世駭俗的作品,可能也只有情色產業蓬勃的日本產出得了,而他也順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去年得獎的莫言,他作品裡形容經歷文化大革命等苦難的中國農民,更是他作品得以吸引人的因素。馬奎斯生長在動盪的哥倫比亞,也算是當中的第二類。
在台灣經濟水平已達世界一流水準,但明智仍處在第三世界狀況之下,打開電視,芝麻蒜皮小事更充斥著我們的視聽生活,完全無法塑造出如日本、德國這類高智慧的社會氛圍給作家們,我想第一類的得主,咱們還是慢慢等吧!
而苦難呢?!或許「二二八事件」可算是個大事件,可惜這事件應該被重視的點,早已隨著當時在野黨的墮落而不復被提醒,二二八事件今日已淪為一個政治工具,性質上早已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南斯拉夫的內戰不復相同,其他歷史事件,同樣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社會亂象中,完全沒有被理性對待,作家沒了環境、沒了觀眾、沒了寫作的頭緒,這要他們怎麼寫出好作品呢?!
台灣迄今沒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未來呢?!我好期待台灣的社會
終能進步到如日、德、北歐的高水準,謾罵、貪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成為極少數,那時候咱們再來期待吧!
- 資本主義
馬奎斯暗示這些老美,或直接可稱為資本主義份子,到了別人國家亂搞,以迷幻絢麗的物質生活,打破了所有傳統價值觀概念。放諸世界,不正也是如此嗎?
那天在與諾魯島上的台灣人聊天時,有人提問,為什麼非洲人傻傻地吃玉米,而不吃營養價值更高的米飯呢?!一來是「稻米」需要的水量更大,非洲的環境不太適合,二來則是在今日的非洲,該處的農業早已被「資本主義」摧毀,本來可自給自足的非洲家庭,在商人的威脅利誘下,改種如可可、咖啡等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的價格卻通通被外國商人給把持,於是非洲人從經濟作物獲得的收入不斷下降之下,卻仍需要購入「糧食作物」,造成自身的經濟狀況每下愈況,飢荒的狀況才會在這幾十年當中越來越嚴重;就像《百年孤寂》中的城市 - 馬康多,在香蕉產業撤走的同時,也預言了整個城市的滅亡,所有的一切、連同記憶,隨著一陣風吹來也將消失不見了。
- 經典中的經典
也許,在台灣作家的地位被尊重的那時候,就將是我們出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時刻了吧!
台灣加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