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前的準備工作
等孩子們坐好後,我發現教室內的孩子人數變多了,Kalesi老師解釋道:「啊就隔壁班的諾魯籍老師突然說家裡有事,一溜煙地跑回家啦!我只能讓這些孩子到我班上來囉!」如此灑脫的工作態度,原來不是只有在政府部門呀!
為了讓孩子們專注,我先放了由Edward主演的《Lost in Nauru》小影片,他恰好也在現場幫我照相,孩子們興奮地看著影片,再認出Edward後,彼此七嘴八舌地討論,訕笑的樣子就像看到大明星般。
- 台灣美食你選哪一道?!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美食」,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幾道呢?!
考量到中國餐廳在諾魯大行其道,我特地找了些當地沒出現過的食物,「臭豆腐」、「肉圓」為鹹的食物代表,而甜食則是「珍珠奶茶」與「芋圓」;珍奶當地有間飲料店在賣繽紛色彩的化學調配奶,幾個孩子們還有所認識,一直對著我喊著:「Yummy! Yummy!」,而芋圓則算是台灣人最愛的QQ口感中的代表;為了讓孩子們有共鳴,我想讓他們實際來「吃吃看」。
- 燒~芋圓來囉!
經Edward提醒,在煮好後,我加了兩倍的白糖在芋圓中,果然這超甜口感,完全打中孩子們的心,大家在試吃後,還不斷舉手要再多吃,畢竟男孩子們比較外向,整個搶成一片,直到想辦法從他們手上奪回裝芋圓的盆子,女孩子們才有機會淺嚐。不到十分鐘,一整盆的「台灣美食」就被吃光光啦!還真是讓人有成就感。
- 「布農族」的抓豬慶典
我把之前南投信義鄉舉辦的「布農歲時祭儀」中的「抓豬大賽」影片和孩子們分享,影片一開始,一個孩子舉手問我:「那隻粉紅色的東西是什麼?!」我說:「他們是豬(Pigs)呀!」大家看起來還是一頭霧水,一旁的Edward補充說:「牠們是Kumu(“諾魯語”的豬)」,孩子們這才終於了解;畢竟在諾魯路上常見的豬,除了黑色、斑點、咖啡色外,就是沒有粉紅色;連當地官員在向我們索取小豬時,也會很希望那些豬不是粉紅色,雖然事實上粉紅色才是最好吃的肉豬,但在他們既有印象裡,黑豬才是最好吃的;這又是一個文化差異上發生的趣事。
- 長大的夢想
澳洲人在諾魯的難民營,管理人數上秉持著「一對二」的比例,在難民人數高達1,200時,自然需要有600人來管理,扣掉管理階層的澳洲人外,身材魁梧又會說英文的諾魯人,無論男女成為澳洲人積極招募的保全,又因為澳洲人給的薪水遠高於市場行情,諾魯人趨之若鶩;如同澳門遭遇的問題一樣,所有的人通通跑去賭場工作,自然地削弱孩子們對其他需要花費更多力氣準備工作的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