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閱讀] 溫暖人心的三杯茶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書名:三杯茶 (Three Cups of Tea)
作者: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大衛.奧利佛.瑞林(David Oliver Relin)
譯者:黃玉華
  • 馱夫的宿命
這本書講述的是愛登山的摩頓森,為紀念妹妹早逝而有了「攀登八千公尺以上的K2峰」的想法;沒想到他卻在高山上迷路,靠著巴基斯坦高山部族的幫忙之下,才終於保住性命。
經歷這趟生死劫難,他發現山區民眾最沁入人心的友善,還包含那三杯意義深遠的「茶」,但他也見證到當地在教育、醫療等民生必需資源之缺乏。於是,他發願要替這些部族蓋學校,盼從教育改善這群人的現在與未來。
書中有段寫到高山馱夫的價值觀;在先進國家的登山客們一次次實在征服夢想、訴諸媒體與世界、證明自己價值的同時,而這些從小就居住在高山中的人們卻認為,高山就像他們普通生活的一部份,總無法理解這些西方國家人們的所作所為,然而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他們單純的生活也被嚴重影響,原本自給自足的生活已不復存,他們成為了馱夫,有時付出的代價是傳統文化的式微,有時候卻為最寶貴的生命。
  • 美國 v.s. 巴基斯坦 v.s. 台灣
這是第一本我看過由「美國人」所寫,主旨在關懷穆斯林的故事,其他大都為文化更為深厚的歐洲人所著;從塔利班發動聖戰,兩架飛機撞進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後,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風向,將「穆斯林」與「恐怖份子」劃上等號,中東、中亞、北非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國家,因為「可能」為恐怖份子的溫床,一次次無情的飛彈,摧毀了這些人的家鄉,更點燃了世界動盪、不安的煙硝。
正因如此,這本書一路上作者希望傳達「互相尊重」的思想更加可貴;他為了夢想,從一次次被拒絕,到最後遇到貴人,讓他的所作所為從反對到被支持,更間接改變好戰的布希政府的政策,這為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故事背景主要發生地 - 巴基斯坦,我曾在2012年想一訪,但後來發現台灣人申請巴國簽證實在太困難了,除了台灣的經濟力上無法遠達那裏之外,另外一個因素便是「中國」與他們的交好;國際政治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慣例,在中印兩強相爭下,巴基斯坦與印度長期的敵對關係,進而增進了中國對他們的友好,在這情況下,台灣人難辦該國簽證也是不意外的了。
  • 教育、教育、教育
教育真的是「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契機,作者相信弭平「恐怖主義」一定得靠「教育」,在恐懼、死亡威脅下的和平一定只是幻象,不過很難過的,在國際舞台上,非常少人有這樣的智慧;大多情況政客們為了發「戰爭財」,或被「武器商」遊說、利誘之後而做出令人心痛的決定,而這些都變相灌溉了仇恨的種子,世界和平越來越只是一個夢想。
一位曾駐印的清大老師,前兩天分享了一則新聞,習近平拜訪印度後,承諾派遣1,500位中文教師到印度去,以增進雙方的了解。而在之前,印度官方一直都是極度偏心地,要把這傳達中華文化的機會留給台灣的,台灣本來可藉「教育」好好讓印度了解台灣的,但台灣的政府並未領情及把握機會。
台灣政府的說法是「缺乏經費」,然而事實上,從美國買來(故障、還摔在人家屋頂上)的一架阿帕契直升機,就可以支應超過1,600位台灣中文教師的一年薪資,究竟是不能做,還是不想做,我想人民要把這些都看仔細了。
在HTC辛苦地想站穩印度的同時,其他這些展現軟實力的機會,可增加印度人對台的好感的契機,也在政治惡鬥、自私自利之下一個個流失中。
  • 譯者 
本書譯者為旅美的「黃玉華」,看了書背面的側封,發現她將本書譯費全數捐給美國作者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 中亞協會,這個協會正是協助巴基斯坦等中亞國家建學校的單位。而譯者自己本身也成立了個「樂活旅行家」網站,希望推廣華文世界的永續觀光,發現這一層關係後,好像還有些小確幸呢!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