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閱讀] 輕觸以巴衝突的紀實性小說 -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

光看到這個標題,我猜點進來看這文章的人不會太多;可是一轉貼這張照片,那士兵壓著孩童的強大張力,應該增加了不少點閱率吧!
(轉自cnn網站)

現代人太習慣於速食文化,凡事都求快,卻忽略了廣與深的重要性,中東問題這類型的主題,對於島國民眾更是遠在天邊、不關己事。相較之下,記者轉拍youtube上「某車在高速公路蛇行」或是「某人插隊被人潑婦罵街」的影片,反而會獲得更高的收視率或網路點閱率,這種國民素質,難怪面對國際化競爭或邊緣化,也還是繼續望向島內、規避現實地繼續內鬥。
(轉自cnn網站)

然而,該談的還是要談,並不是我們遮住眼事情就不會發生。上面那兩張照片正是今天在CNN上最火紅的主題 - 「以色列士兵嘗試要逮捕一名西岸的巴勒斯坦孩童」,以色列人挾著英美的幫助,硬是把巴勒斯坦人當作牲畜地對待,不僅剝奪這些居民在那居住上百、上千年的土地,還不斷地以武力、不合理的法律傷害、折磨、污辱巴勒斯坦人們的肉體、精神與尊嚴。

這本《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個以「東方視角」詮釋這難解議題的紀實小說,作者是一位孟加拉女性,她到英國唸書、進到BBC工作,在嫁給一名「極力推動以巴和談」的猶太人後,舉家搬到了耶路撒冷去,從她的眼裡,這個已經延宕且在六十年間更加惡化的問題,變得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

她提到,每當在以色列坐上公車,瞬間她會變得與一般猶太居民般,對於前排的穆斯林女性感到害怕。是的,以色列有為數不少的阿拉伯民眾,然而從她的書中可以了解這些即使有「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仍是被當作次等公民,而猶太人也會因膚色深淺,而有「高低之分」。文化方面,她也提到,在以色列商業大城特拉維夫,有人大喇喇地在上空曬太陽,卻在不遠的阿拉伯村莊居住著保守的阿拉伯人。她更細心地注意到,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阿拉伯區中,以色列前總統故意立上了一座猶太燭台,確保這裏的穆斯林每一次禱告都看得到(來激怒他們)。

作者自述性的文筆流暢、故事性強,像她住在以色列驅趕巴勒斯坦人並加以改裝的舊宅邸,裡面的光線、磁磚、氣氛,都讓整本書讀起來更加有勁,裡面有好幾段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轉述起來味道就跑掉了,但我仍嘗試列出她的一位巴勒斯坦友人,在詮釋食物對人重要性的貼切說法:

因為對離鄉背井的人來說,食物的記憶是他們僅有的。要記住一個消失的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重現家傳的晚餐菜餚。

這本書還有一點值得推薦之處,那就是作者精心為台灣版寫的序。一般來說,這類書籍的中文版,讀起來都不難發現,作者寫之前,頂多就在網路看幾條關於台灣的新聞或資訊而已,但這位曾來過台北的作者,卻將台北的人文風景與遙遠的中東連起來,文字功力當然沒話說,但作者的用心更值得讚賞呀!

推薦這本好書給大家!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我想成為一位好老師

繼今年二月到學校工作後,九月開始的新學期,我將開始正式教學,其中包含一週一堂的高一經濟學,還有一週三次、每次90分鐘的人文社團課,社團名稱為「記者培訓課」;這個社團是結合「英文寫作&閱讀」與「校刊社」而生出來的課程,我更希望能透過這堂課,訓練孩子們的「思辨力」,目前我準備的題材除了媒體素養、新聞採訪與寫作、提問法、台灣幾位記者的回憶錄之外,還將一併把「報導文學作品」、「東西方哲學思維」的元素置入。 
如此遠大的目標,該怎樣才能做到呢?!

  • 先成就自己吧!
八月歸隊後的一場教師研習上,講師突然感性地講到,大部份擔任老師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學習』這件事原則上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再加上教師培訓過程與工作的穩定性,讓許多老師習慣處於舒適圈中,如此一來,教師又該如何去鼓勵孩子們突破自己的極限呢?!

這也可以從思考「教師對於孩子們的意義究竟為何?!」開始說,那位講師認為,教師的意義就是在「成就學生」;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潛力、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學習節奏、學習到如何學習,為接下來幾十年的燦爛人生打好基礎,要能做到如此,前提是教師們必須先「成就自己」。

她提到「環遊世界」,就可是「成就自己」的一個方式;無論如何,唯有當老師們也去體現這件事,才能以身教讓孩子們了解到「如何去成就自己」。

根據這一點,我可否說,我比大部份老師...還稍微離那目標近一點勒... 
  • 越準備,越感到不足
上學期雖然與兩位夥伴,做了一學期的週末留宿課程,但那當中的課程大多屬於「一次性」的課程,而這學期排進課表中的課程,則需考慮到「知識堆疊」的邏輯性與有效性;換句話說,過去我雖有些演講經驗,但這些頂多兩小時的演講,我只要能確保聽眾在這兩小時過得愉快,有被笑話逗笑,到底聽眾有沒有學到什麼東西,這一向無從考證;然而,上這類的正式課程卻是顛倒的,我的聽眾(學生),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從課程中激發他們更深的反思,反而成為重點。

除此之外,課程內容的嚴謹度也要大幅上升,過去學過似懂非懂的概念,這以「好老師」的標準都已經完全不夠,藉著重新拾起經濟課本,我才再次面對當時考試應付過關的自己,而為了能讓將教材有更好的融會貫通,我也卯足了勁再去重新讀好幾次,還找了十幾本相關書籍來看,可是越準備,卻發現自己信心越弱,因為還有好多東西不熟悉呀....更別提世界瞬息萬變,我要如何能讓孩子做好準備呢?!

幸好,同樣一位講師也提到類似的心境,她認為「感到自己不足」是件好事,而且這代表了老師們正在不斷進步中,而如果在課堂中被學生問倒,除了讓學生感到老師與他們並沒多大差別之外,在與學生一同尋找答案、真相的過程,更是最好的學習(教學)方式之一,聽到這點,好像心裡有比較放鬆一點... 

  • 義無反顧地衝啦!
上次去看電影,遇到了一位上學期留宿的難纏孩子,暑假過了大半,他看起來心情不錯,還主動和我聊了一下,後來我回想這件事,心中有股開心與成就感撮合著,是呀!這就是當老師最棒的事情吧!看到孩子一點點的小進步,真的是全世界最令人開心的事呢!

選擇了這條路,學校也願意給我更多的機會,還有這學期開始華德福師培,都將是我成長的養分。我會不會成為一位好老師呢?!我希望,更重要的,我將義無反顧地衝了!GO!!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閱讀]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印尼,像是眾神遺落在赤道上的一串珍珠,擁有超過13,000餘座島嶼的國家,卻展現出如萬花叢的無比多樣性;印尼迄今仍有八千萬居民無電可用,可是她的臉書用戶卻高達6400萬,她是地球上資源最多、景色最優美的國家之一,卻因政治紛擾、腐敗而千瘡百孔。

這本《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的作者,25年前曾擔任路透社的印尼特派員,又在10年前回到這裡做了關於愛滋病的研究,在2011至2012的一年餘日間,她在走訪印尼多個有名與名不見經傳的島嶼後,完成了這本鉅作,無止盡的有趣故事,讓人讀起來既有趣又過癮呀!(挺愛記者們寫的書~雖然資訊、知識量都好多... )

  • 別相信經濟學家、政治人物說的話!

操著一口流利印尼文的作者,又下鄉到印尼各地去,光這兩點就已經打趴幾乎全部印尼國內外的研究者與政客們。

書中作者提到了幾次「人口紅利」,是在講像印尼這樣一個平均年齡才20來歲的國家,理當「勞力」會非常充沛,而且年輕人普遍很敢花錢,對於開發中國家製造業或內需產業都是非常有利。然而作者的觀察卻指出,印尼年輕人是的確很敢花錢,但相較其他東亞國家,他們似乎更重視「享受」,正因為此,她極度懷疑「人口紅利」會在印尼有多大的效果呢?!

  • 殖民遺跡

在台灣社會討論日本殖民的歷史時,印尼這個荷蘭的舊殖民地,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不過天性樂觀的印尼人,面對這些問題時倒是挺達觀的,還甚至被荷蘭人加劇的「賄賂」問題,迄今仍是印尼政治經濟的大阻礙;然而作者卻指出,這可能是凝聚這樣一個巨大島國的重要元素。

當然荷蘭並非都是留下壞東西,作者就有遇到在印尼的荷蘭志工,我自己在緬甸旅行時,也遇到要去印尼當志工的年輕人。


  • 台灣在世界的位置

台灣從官方到民間超愛講的「台灣之光」,這種完全「自爽」的行為,偏偏又非常合一般台灣民眾的口味,我們所處的台灣,是個只要某家國內書店、咖啡店被登在一個國外小鎮的報紙都會被當作頭版的荒謬時代呢~

來~咱們台灣也有被寫進《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這本書中唷!台灣的自爽團隊快準備歡呼吧!阿... 我建議還是稍等一下。

當作者旅行到了位於婆羅洲的西加里曼丹省時,當中的一個城市「山口洋」,她發現這裡可是印尼籍的「新移民女性」的主要原鄉之一,藉著這本書,世界的確又再次看到了台灣。(這裡想強調的是,利用「金錢」做交易的婚姻,並非一個值得驕傲的事)

無獨有偶,好久之前介紹的美國人寫下他在中國的故事,書中同樣也把台商的貪、色通通翻出來。其實看看現在台灣轉型如此困難就知道,台灣大多數的企業,其實一直以來都「僅有」利用廉價勞力壓低成本,說要靠「創意」撐起國家,還差得遠呀...


  • 原來這才是印尼!

學了一點點的印尼文的我,雖然勉強在旅行時夠用,但要能像作者這樣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真的是差她不知道幾甲子的功力呀!

作者說,印尼就像她的壞男友,每次去都會受傷、會難過,但卻又深深地愛著他,從作者一個個與當地人發生的小故事可見一斑,而她深刻地指出印尼女性的真實地位,還有難解的印尼「宗教」議題。作者選擇不以訛傳訛,直接深度走訪,將那偶爾不同於報導的面向一一呈現,體現了做「記者」的天職,讀這本書真的是值回票價。(但好厚...)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閱讀]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學歷史幹嘛?!歷史可以吃嗎?!自從我吃歷史的胃口,被國一的歷史老師打壞後,「歷史」成為我求學上最害怕的科目,這更成為我當時高中選擇三類的主因。

回想當時,教完我們一年後就退休的這位歷史老師,把這一年成為他回顧、檢視自己的好機會,他曾花一整個禮拜的時間,講述他剛完成橫幅達一個教室寬的書法作品,可能因為我悟性很低,真的不知道他在幹嘛,歷史段考在國一從沒超過三十分,那段黑暗時光,想起來還是讓人想落淚呀...


  • 旅遊,改變「歷史」的觀點

也許正是台灣過去(我那年代)的歷史教學,都強調記憶性的東西,以「圖像思考」的我,每次考歷史時,都得在應考「當下」,努力回憶起前一晚翻開歷史課本當下、我身處環境四周的狀況後,才能把記憶焦點慢慢回到書上去,這回憶過程太長,所以當然考試總是寫不完,成績也就一落千丈,唯獨一位高中老師,深知我智能與學習上的障礙,所以會給我些特別優待,記得有次考一題填空題,答案是「史可法」,我記得她講的故事內容,但偏偏只記得他姓「史」,所以我就在答案紙上寫著「史將軍」,在同學們互相改考卷時,這位老師特別要那個同學給我扣個0.5分,當下讓我真的非常感動... 這除了點出我當時對分數的迷失外,也可從我身上看到台灣教育的悲哀呀....

從我染上自助旅行的癮後,「歷史」對我的意義就此改變。我瘋狂地、飢渴似地想更了解旅遊目的地的人文背景,「歷史」自然就是當中穿針引線的重要元素,從實地走訪、見證歷史場景之後,過去學的一些名詞終於一點點地在我生命中出現意義,也改變了我對於學習「歷史」的觀點。

不過真的要靠旅行才能改變對歷史的看法嗎?!那可不一定~ 讀這本書就可以啦!


  • 呂世浩教授,再度改變了我

台大的這位歷史系教室,他的課是華人世界最受歡迎的一堂線上課程,更在PTT上被台大學生選為錯過最可惜的一門課,在朋友推薦之下,我終於找了他出的《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來瞧瞧(他目前共出了三本)。

書的一開始,他就問了一個問題,「唧唧復唧唧」的「唧唧」是什麼意思?!

台灣課本與大部份人的答案都是「織布機」的聲音,然而呂教授卻指出這是錯的!答案其實就在下幾句的詩中,「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作者不就已經說明沒有機杼聲,只聽到女生在嘆息了嗎?!所以「唧唧」是嘆氣聲而非織布機的聲音。這顛覆過去教育的說法,可是有「琵琶行」的佐證唷!

而他的這一本《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是以帶著我們讀「史記」中談論「秦始皇」的部分,來重新詮釋秦始皇的故事,更重要的,他點出了「學古鑑今」的道理與意義。

說再多都不會比看他書還精彩,請各位一定要找他的書來開悟呀!我可是不到24小時就把這本書看完,實在太過癮了!

以下分享呂教授的名言,說得好有道理呀!

  •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地去思索如何運用前人的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後將書上的道理與自己的生命融合為一,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 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用來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花蓮玉里,你是往北還是往南?!

今日還在工程期的火車站、一入夜就顯得昏暗的街道,以及缺乏生命力的小鎮氣氛,很難讓人相信這裡是花蓮的第二大城鎮 - 玉里。

玉里北可達舞鶴、瑞穗,無論要喝紅茶或是秀姑巒溪泛舟都可把這裡當作轉運點,而往西則可進入玉山國家公園,一訪舊時為八通關古道的瓦拉米步道;往南則往富里、台東池上,要看金針花海、吃個池上便當,也可從玉里當作出發點;往東,則接上玉長公路,通往壯麗的太平洋海岸線,沿途更有安通溫泉相伴,這裡無庸置疑地是花東縱谷最重要的城市。

但是,在當地每次詢問名產小吃時,從路人到店家老闆都會問一句:「你是往北還是往南?!」一語道破觀光客不太會選擇留在玉里的真相。

劉克襄去年應觀光局之邀,到玉里拍攝短片住在旅館裡時,被跳蚤咬到睡不著,他的po文在網路上引起許多外地玉里人的共鳴,有人提到玉里長期以來的政治黑幕,也有人發表出恨鐵不成鋼的言論,無論如何,真的希望玉里還有幾個月才修繕完成的「節能減碳新車站」,能帶著玉里走向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以下分享玉里週邊的美景還有當地的美食照 :D
富里金針花海

瓦拉米步道 (玉山國家公園)

玉里臭豆腐
(這家是有名那家的徒弟跑出來開的店
個人覺得非常好吃
位置就在火車站左方加油站的對面
那九層塔真的是高招呀...)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鹿野鸞山50K環繞之旅

今天是鐵馬訓練日!
我在家先吃了個簡單又悠閒的早餐後,拖到上午八點多艷陽高照後才出發,好在今天元氣飽滿,一連超了好幾台腳踏車,不過到了初鹿,右腳的十字韌帶又再給我怪怪的,幸好接下來是一整路的下坡,才讓它好好休息,在下坡途中,還遇到一輛載滿廢紙回收的超長卡車剛翻到水溝裡,整段路瞬間變成單線道,還好後頭車子並沒有追撞,騎車總之還是要多小心呀...
我的第一站是間早午餐店「紅茶.食堂」,這間由台中人「紅茶」所開的店,是他滿三十轉換跑道的新方向,以鹿野的蜜香紅茶搭配簡單的地瓜烤餅、蛋餅,為當地民宿提供了清爽的早餐,又因為店就在龍田的活動中心旁,還蠻常會有觀光客光臨。「紅茶」大哥也是上週三聚會的其中一位夢想創業家唷!
龍田,我費了好大勁騎上坡才到的地方,其實離鹿野高台挺近的,近年來這裏的社區營造也算是典範,可是去年在政府出錢之下,復刻了間頗怪異的日本神社,而且就在龍田重要廟宇的隔壁,出現了股「歐參島」的滑稽畫面。
離開了龍田,應該說是被小黑蚊給逼走的,我又趕赴鹿野大街上的「阿丁早點」,上次沒吃到蛋餅,這次又差三分鐘他們就要休息了,好在終於讓我吃到了!蛋餅真的是美味呀!那厚實的餅皮,不油不膩,我建議大家以後來的話,最好光吃蛋餅,之後再去附近7-11買飲料喝,這裡的豆漿、奶茶淡而無味呀...

連吃完三頓早餐,緊接著是今天的最大魔王,縣道197,這段要先上巒山的路線,一開始雖然是連續七公里上坡,但後來幾乎都是下坡,中間還會經過幾處有著美侖美奐山景的觀景處,還算是挺值得的!197的出口是在靠海邊連結台11線之處,淡因為我要去火車站拿票,所以就中途先彎到利吉惡地的這條岔路;今天的天氣也真不錯吧!台東好像更美了呀!
現在的我,心裡非常滿足,不過忘記擦防曬的大腿,現在可是火燒的紅通通勒!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直擊!人生第一次打119!

今天傍晚游完泳,先是吃了百吃不厭的「榕樹下米苔目」後,在市區尋找下一個食物,我沿著中華路往南騎,想去吃間巷子裡的豆花,就在上「豐里橋」時,我跟著前面一台機車闖黃燈過去,那位騎士不知道為何,竟然直直地往正在努力騎上橋的一位老伯三輪車撞了下去!
腳踏車騎士是位應該年過古稀的老伯,被撞之後他整個人往後飛彈,先是屁股著地接著後腦袋也撞到了地上,撞人的駕駛說:「X!慘了!」我繞過這個兩輛車,也將機車停到路邊去,此時老伯呈「大字型」倒在路上,那輛機車的駕駛應該是位輕微的腦性麻痺患者,他抱著老伯的頭說:「阿伯,你咁有安怎?!」

我立即拿起手機,打給了一一九,裡面的人挺親和的,但後來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是什麼橋,讓他有點不耐煩,也對,要是跑錯地方就糟了,我趕緊跑去看橋墩,才確定這裡是「豐里橋」,電話那頭:「你確定齁?!我們現在就出發!」「好!謝謝你們!」講完電話回頭一看,老伯竟然已經坐了起來,那位駕駛大哥還想要再攙扶老伯起來,我有點擔心老伯會不會頸椎受傷,但眼見老伯又要站起來了,我也連忙跑去扶。

老伯後來坐到了橋上的人行道上,應該是漸漸恢復了意識,他摸摸後腦勺,那裡有個直徑四公分的左右的破皮傷,他邊摸邊跟那駕駛說:「你車是安怎騎的呀?!」「我...我...啊你怎麼騎鐵馬在機車道上呀?!」他看起來是有些理虧,並沒有和老伯爭論下去。我將老伯的腳踏車搬上人行道,看到籃子內還有串鑰匙與一瓶「友露安」。三分鐘後救護車到了,兩個年輕人停妥車後立即下車,他們看了看現場,之後的第一句話非常經典...「你們...是誰受傷?!」看來老伯的狀況還不是太糟,其中一位較高的年輕人開始詢問老伯,他先問他知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老伯一回:「他給我撞下去!」那司機又開始說:「你車怎麼騎在這裡(慢車道)!」另外一位年輕人要司機噤聲,高年輕人繼續要老伯動動手、手掌開合等,確認他是否有沒有酸麻感,後來他仍建議老伯去醫院做個檢查,老伯也就乖乖地跟著他們上車去,上車前還不忘回頭跟司機說:「你也得過來唷!」那語氣聽起來是要司機不要想逃避責任,我連忙問老伯要不要拿籃子裡的東西,他不知道是不是腦袋不清楚,跟我說那些東西放著就好。另一位年輕人跟我說聲謝後,再跟那司機說:「你在這裡等,警察馬上就來!」
從這短短十分鐘內,我觀察那司機應該是不會烙跑的人,我就按照原計劃騎去吃豆花了。只不過在回想這段過程時,那機車撞上去後,老伯飛起來又往後彈摔的畫面,仍讓我有些心有餘悸,真難想像如果目睹更嚴重事故所造成的心理創傷,該怎麼樣才能治癒呢?!
在打電話叫救護車時,我反射性地「稍微」與司機與老伯保持約五公尺的距離,因為當下我有點擔心會不會被嫁禍是兇手,真不知道是不是看太多社會新聞所造成的陰影所致勒... 真希望不會再有機會打119了!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臺灣新生代的文創能量?!~ 耳機篇

由於我的beats耳機,去年在諾魯被同事沒告知借走幾個月,回國前也沒還我,今年六月又把我娘借我的iPhone耳機弄壞了,在緬甸旅遊期間,買了個台幣50元的中國的華為耳機,那爆音終於讓我下定決心要來買個耳機啦!
經過搜尋之後,在網路上看到這家49101,一群年輕人打著用49%的資源挑戰101%的願景的口號,希望藉著以平價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一舉在這耳機大亂鬥的市場上闖出一條路;目前他們僅有一款耳機,共六色,均一價990元,但他們不定期請網路作家試用耳機,還同時搭配分享文章的推廣,還會有200元的線上折價可使用,於是我就身先士卒下訂來試試看啦!

我在週四晚上八點左右下訂,在三小時後,就看到他們寄出「出貨」通知,週六一早東西就抵達7-11啦!但對我來說,商品的第一印象 - 包裝,往往可從這裡「預測」到商品的好壞。嗯... 打開後發現,這包裝盒果然就是不到一千元的耳機,耳機本身尚可,但那紙盒加上內裝塑膠盒,整個cheap感打壞了我的胃口啦!
不過它的說明書還挺有趣的,它提到了「褒機(Burn-in)」步驟,希望使用者能在使用的前五天以不同的音樂類型、音量訓機,就跟買新車的訓車概念一樣,對我這個木耳來說,感覺好像挺厲害的。反正耳機就是拿來聽音樂的嘛~純粹就這點來說,耳機本身還不錯,人音、背景音都不錯,就低音部份還有待加強(會不會是我還沒褒機的關係?!),再繼續試試看!
除了科技大廠之外,部份臺灣廠商的偷工減料、隨便行事,讓我對於臺灣商品一直以來沒啥信心,之前提到臺灣經濟應該要轉型一事,而這耳機不屬於高科技商品,更屬於文創商品的例子來看,如果這群年輕人能從小細節在繼續努力調整、改進,可能才會在市場上更有機會吧!

無論如何,我還是先買下去支持一下啦!臺灣加油!聽音樂去~

[閱讀] 寫給台灣人看的《大人的日本史》

這本《大人的日本史》的作者是涂豐恩,他現在是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年輕有為、條理清晰、講起故事來十分有趣,是我對他這本書的感想。過去歷史課本在談論日本時,僅告訴我們幕府時代、明治維新、二次世界大戰,畢竟在僵化的考試制度下,並未考慮「未來公民需要知道什麼」的概念,這樣來看,這種教科書的確就夠了;然而,在面對全球化的發展,用那破碎、偏頗的歷史觀點來看世界,對於咱們這小島將會是大災難的,還好這家「平安叢書」出版社,從台大教授呂世浩的《秦始皇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帝國崛起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到這本《大人的日本史》,開始讓我們終得以稍微補足些對世界的認識。


  • 為什麼沒多學點日本史?!

目前台灣的歷史課本,即使課綱改多少,它的原型還是國民黨時代的大中華(大臺灣)的概念,拋棄過去殖民邪惡帝國,打開雙手迎向歐美史觀,不僅是台灣,也是大部份開發中國家的選擇,可是這樣子的歷史觀,讓我們就像在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時,被歐美,特別是美國給綁架了。而台灣目前反對派的許多位支持者,有人就強調自己過去爺爺輩在日本殖民時代,所獲得的良好對待(以對比出國民黨的惡質),他們的了解更是無知到讓人擔憂。

書中有提到,甲午戰爭後,中國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如果你是知識份子,你不高興的話,你是可以「選擇」搬回中國的,而且真的很多人就這樣做了,但留下來的人還是有部分激烈反抗,日本人自然也是搬出血腥鎮壓,而把台灣當次等國民一事更是鐵證,這與要獲得政治利益的人提出的觀點是相牴觸的,讓人難過的是,台灣人太愛速食文化,想要馬上得到「好」或「壞」的結論,這在歷史上是非常危險的。

更別提,在台灣的許多人,今日很希望能藉由我們曾是日本殖民地一事,以強調我們與中國人的不同,如此豈不是更有理由去好好認識這個國家嗎?!

  • 史觀,重新詮釋
世界上應該沒人會否認,日本在二戰期間的罪行,然而《大人的日本史》則嘗試說出市井小民、政治反對派的聲音,並配合我們曾學過的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盧溝橋事變,拼湊出更立體的歷史畫面。

當時,其實有為數不少的知識份子是「反對」日本的軍事征服,我們也要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後,日本一般民眾的生活其實是苦哈哈的,他們既無法改變國家的政策,又要配合提供資源給政府去打仗,多數情況更是獻出自己的生命,從這個觀點看來,目前,我們已能分辨出「德國人」與「納粹」,但卻對於「日本人」與「日本軍閥」的差別卻毫無概念,這本書對於改變我想法上的震撼力挺大的。

不僅如此,了解東亞的作者,他也用了「琉球王國」、「韓國」的視角,將日本、臺灣、中國的歷史位子描繪地更加清晰。而小時候看過的日本節目,常常提到的豐臣秀吉、織田信長等人的故事,還有「江戶」就是「東京」的舊名及其歷史演進,都讓我耳目一新之虞,更學到太多太多了!
再次鄭重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註:作者有與其他朋友成立了「故事」網站,歡迎一起上網看看寫給「台灣人」看的歷史。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一起工作吧!臺東共同工作空間「邸 Tai Dang」

「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的概念吹進台灣已經有幾年了,過去曾有朋友就駐點在政大的創立方,這空間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很多人想創業、想創作,但是在家太多雜事,在咖啡店太吵,來到這樣的空間,他們不僅有討論室,還甚至會有淋浴間,最重要的,是當你坐在那一張張的桌子時,你隔壁的人,可能即將成為你的靈感來源或是創業夥伴。

今年暑假,在台東糖廠附近正開了花東第一間的「共同工作空間」呢!
它是「邸 Tai Dang」,取台語諧音「在台東」的意思。這間日式的舊房子,本來是台東糖廠的廠長宿舍,被一對熱血夫妻標租下來後,他們很用心地進行了改建、裝修,現在整個感覺很有味道與特色,佛心的他們還提供打工換宿的機會唷!是個非常值得本地人、外地人給予支持的好地方呀!

  • 創意小聚

今晚好棒呀!「邸TaiDang」的老闆小洋夫妻,主動召開了個創意聚會,只要你有想法、想交流、想聊天,都可以來到這裡與大家分享。一週前我真的實際到這裡坐了個下午,發現果然文字產出更有效率,打字累了,光是坐著看看書也感覺挺好的,我想應該是這清爽空間與氛圍,少了圖書館、咖啡店、家裡的干擾感的緣故吧!在發現有這「小聚會」活動後,我也決定要來參與一下。

果然,今晚的聚會來了各路人馬,從過去ClubMed的旅遊從業人員,到很年輕就從竹科退休的民宿老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處去當志工(太爽了啦!),還有接政府案的產業輔導顧問、鹿野的早餐店老闆,到兩位青年農夫,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與滿腹的故事,聽著大家描述著自己的願景時,整個空間彷彿都亮了起來,心情也跟著輕飄飄了起來。

今晚我介紹自己是位老師,結果被好多人虧,他們說服務業最怕的就是三師三社,當中一師正是老師,這點我真承認,感覺當老師當久了,就會變成很愛講道理、爭權益吧!哈!我好像早就有這症狀囉!
後來大夥兒開始提到到這空間的主要目的與期望時,我率先提到可能可以提供「文字能力」給大家,說這話時,當下我內心挺澎湃的,這是我寫作到目前為止,第一次思考,自己的寫作能力會不會真有機會幫到別人呢?!

後來我與兩位青年農夫,在聚會結束後繼續在空間外聊了一會兒。他們兩位都是到西部、中國闖一圈後,為了照顧長輩、不想故鄉土地別荒廢等緣故,於是捲起袖子回到台東下田去,而這些新生代的「青農」,他們不是埋頭苦幹,而是積極參與各式課程,從最基礎的植物生態學開始學起,每天朝五晚九的工作,在這浮誇的世代,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穩重與踏實的力量,他們的回鄉,正說明台東這塊美麗的土地將更具能量與希望。

好期待下次的聚會呀!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世界三大佛教遺址之一 - 緬甸蒲甘

平心而論,整趟緬甸之旅,最讓人失望的,就是在緬甸最知名的兩大景點「蒲甘(Bagan)」還有茵蕾湖(Inle Lake)」。不是這兩個地方不值得看,只是她們與其他的緬甸格格不入,如果說緬甸其他區域像是清新脫俗的女子,那蒲甘與茵蕾湖就有種飽經風霜的風塵女子味。江湖女子很難讓人看到她的真心,大家得用電影《愛》當中的阮經天,把舒淇小女人那面引出來的精神與毅力,才能看到那殘缺的美好囉!

  • ,毀壞計時,開始!
另一三大佛教遺址的吳哥窟(Angkor Wat),好久以前就一直傳出來快毀了,是呀!每天那麼多觀光客上上下下的,再加上位在熱帶雨林,連樹都在搶著吞噬著這個古帝國,而剩下的另一處印尼的婆羅浮屠(Borobudur),雖也是在雨林當中,但因為她位在印尼,一個觀光被嚴重低估的國家,遊客相對起來不太多,目前維護狀況尚可。
而蒲甘,早在緬甸軍政府開放七天觀光簽期間,就已成為緬甸觀光鐵三角之一:仰光(曼德勒) -> 蒲甘 -> 茵蕾湖,仰光、曼德勒畢竟是城市,人民除了觀光業還有別的事情做,而位在沙漠的蒲甘,雖幸運地少了熱帶氣候的摧殘,但卻因為觀光業的一枝獨秀,讓這裡的銅臭味重得不得了,說了那麼多,好像是在勸大家不要去,呵呵!其實也不是,就是去之前要有心理準備囉!

緬甸簽證變成28天後,世界各地遊客量大增,但因為緬甸少有「震攝人心」的景點,所以大部份人都是安排十天左右的遊程,蒲甘仍是當中必去的地點,所以這裡也是整個緬甸最像太過觀光化的東南亞的地方。除了人心的毀壞外,這超過一萬座的遺址,也正在(早已)毀壞了!
現在緬甸當局對於觀光客的管理鬆散,你在吳哥窟被限制的「攀爬」行為,在這裡幾乎百無禁忌,很多人變身成為蜘蛛人,就在光天化日之下爬著這一座座上百、上千年的磚造佛塔,有幾次還看到有些西方遊客邊爬邊「踢掉」了幾塊磚塊,真的是太令人心痛了。

然而即使遊客們的惡意行徑,仍遠遠比不上緬甸當局的毀壞。在緬甸的考古派共分為兩派,第一派是與各國一樣,就是恢復這建築物已經風化、腐蝕的未崩壞樣貌,然後另外一派卻是希望讓建築物看起來像新的一樣。在蒲甘地區,當局可能會把佛塔任意塗上白漆,或是把已經掉色的壁畫,通通用油漆狠狠地刷過去。目前軍政府仍是將國外考古學家拒之門外,任由他們繼續亂搞下去,也因如此,蒲甘到目前都不是UNESCO的世界文化遺址。

  • 靈到不行的Luck Buddha 
伊格瓦底江流經蒲甘,在這裡形成了個L型的角,這個角就是老蒲甘,幾座廟被城牆圍在當中,而老蒲甘的下方是新蒲甘,她形成的原因,竟是因為緬甸軍政府認為「要清空」舊城拚觀光,應把居民遷出居住的新城鎮,而在老蒲甘的右上方,是當地最多旅館、餐廳,也是交通最方便的娘烏(Nyaung-U)。
我和日本背包客,兩人在半夜抵達娘烏後,照著她的旅遊書,搭上了班馬車前往一間便宜旅館。當時我仍處於「自責自己怎麼把相機電池留在仰光」的時間點,但還是在她的鼓勵之下,咱們一人租了一台「中國製e-bike(電動機車)」,開始漫遊蒲甘。

我們第一站拜訪的是座跟仰光大金塔長得很像的「Shwezigon Paya」廟宇,我個人很虛華,真的挺愛那種金色的佛塔,耀眼又吸引人注意,我們在這走呀走著,經過位小販婦人時,她比了比北方說:「你們可以去看看Lucky Buddha唷!」我們點了點頭謝過後,往北方走去,但什麼東西都沒有看到,又再走回婦人旁,婦人一付「你們怎麼會找不到的表情」,表示她要帶我們去,在我們走路期間,我還衰到「赤腳」踩在一坨新鮮的鳥屎上頭。我們三人就這樣走「出」了廟宇的範圍,一旁有間類似土地公廟的小廟,裡面有塊奇怪的石頭,石頭還像是佛祖般被穿上了衣服,在廟裡有兩位分別約莫五十歲、七十五歲的老婦人,他們兩人一人拉著我們其中一個人,開始帶著我們進行祈福儀式。
你會說我是傻子吧?!對呀!我們真的那麼老實,明明知道結束後應該會要付錢的,但還是乖乖地讓兩位婦人帶著我們將兩種麵包、牛奶(看起來好稀)、水獻給這Lucky Buddha,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耶!後來我有和日本朋友討論,當下我們心中都有種「就這樣做了啦!」的心情,遇到的越南觀光客,他們也都遇到一樣的事,結果大家通通都乖乖地付了三美金,除了另外一位日本攝影師大哥,他只用手拜一拜就跑了,不虧是到過八十幾國的識途老馬。

可是,這老馬卻栽給了Lucky Buddha。

攝影師和我們都租了三天的車,我們一路平安、順利,但他的車共壞了兩次,賠了近租車費用的三倍價錢,還有一次是電瓶沒電,幸好當時我們正一起騎,才趕緊幫他回車行請求幫忙。最後一次我們還讓他拿最新的一臺車,結果還是如此... 

老實付了錢的我,從那之後整個一帆風順到最後,連住九美金的宿舍房間,都能被升級到35美金的雙人房,我打從內心相信是Lucky Buddha的功勞。在這也鄭重地推薦大家到緬甸,最好能儘早去拜拜這神,既然祂是被稱作Buddha,應該不會像陰廟一樣恐怖的啦!大家請放心。

  • 推薦!必訪的三間廟
除了這間之外,蒲甘地區還有三間廟值得一訪,以下推薦給大家:
最著名的Ananda Pagoda、Sulamani Pahto、Dhamma-yan-gyi Temple,第一間廟裡面的佛像非常古老,遊客們還可以去貼金箔唷!這裡是少數「女生」能貼金箔之處,請把握!第二間的知名度很不高,但它裡面的壁畫還沒被毀掉,而且佛像與整個廟宇氛圍都非常的舒服,我們在日出後就直奔這裡,有點詭異卻又讓人毛孔通通打開的神奇感受,是我在蒲甘最喜歡的一座廟宇。最後的廟宇,則是日本攝影師大哥在花了五天跑遍蒲甘後,他個人認為最棒拍攝夕陽之處。
詳情都可以參照上面的地圖唷!祝福大家玩得愉快!

最後在容我嘮叨一下,有了這中國製的e-bike,其實真的可以拿著地圖就在這一萬座佛塔間跑來跑去,我去的時候是淡季,有種覺得自己既像古墓奇兵又像印第安那瓊斯的感覺呢!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閱讀] A.J.有了書店人生,那我們呢?!

我個人真的挺愛《A.J.的書店人生》一書的封面。被書包圍,總讓我有種靜謐的安全感。
我家老爹早在我們家三兄妹還國小時期,就買了一堆名人偉人傳記等書給我們,他總說愛看書,作文才會寫得好,腦袋瓜兒才會有東西,這顆「愛看書」的種子,我卻到了大學才萌芽,難怪有人說...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

現在當了老師,有些國中的學生動不動就拿著幾百頁的小說在嗑,說起來我是羨慕的,其中一位國二男孩,寫出來的文章已經有些匠氣,我積極地要他找回童趣,不過那豐沛的情感仍是滿溢的,可以想像他過去讀過的書有多少。據說他最愛的是紅樓夢勒!拜託,你老師我只認識那劉姥姥呀...

這本《A.J.的書店人生》講的是一家位在美國東北小島上的書店的故事,劇情就跟它的封面一樣有著「精心佈置」,請各位讀者可要忍耐看到後面,驚喜或你可以學大陸人說的彩蛋,都會在後面一個個引爆出現。當代美國人的小說常有這種感覺「很人造」的劇情,好在即使是灑狗血,看起來仍是非常過癮,不失為一本「好小說」,推薦給愛劇情小說的人。

之前在看一些教育叢書,他們就提到了美國人愛看小說、重視閱讀的程度,美國人在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表現最好的正是「閱讀成績」,有位美國教育學者就說,當你跟美國家長說:「你家孩子很愛看書!」遠比跟他們說他的孩子數學或自然很好還討家長歡心,這種社會氛圍,放眼世界當代幾位最暢銷的作家,幾乎都是美國人,當然當中還是有文化因素,但這正向循環正在不斷擴大中。

好小說一進到好萊塢,就幾乎等於了賣座電影,美國人又在世界海撈了一筆,看來愛看書的好處還不少。

今晚,我騎著車繞了台東市一圈,騎到了森林公園內。就在我騎到活水湖畔時,星空點點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將腳踏車車燈熄了,邊騎邊仰頭瞄一下,我沿著有點微微反光的地面白色線條,靜靜地騎著車向前,一閃一閃的小綠點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現在還有螢火蟲呀!牠們就像小精靈般,一下子出現,一下子又消失了,一整片黑暗的森林,只有我與這些綻放人生最後一道光芒的小夥伴,這是我選擇的「台東教師人生」。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找回客家本色... 就從學「客語」開始!

「你們跟中國語言一樣嗎?!」「不不!」「我們有除了普通話外,還有台語、客家話、以及其他原住民語。」「你的母語是哪一個?!」「客家話!」「那你會說嗎?!」「我...我...」

在旅行的路上,我總會遇到這種尷尬時分,本來強調「台灣文化、主權獨立性」的我,一遇到這個問題就被打趴,前面講的也變成毫無說服力。同樣的情況,面臨跟其他台灣人提到我是客家人時,不會客家話更是讓我感到羞愧與遺憾。
而要說這是我決定學客家話的原因,那就太牽強了點,而真正要算是驅動我,可能要感謝朋友借給我,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所著的《大海浮夢》一書,這位以「海洋文學家」自居的文學家,不管世俗的眼光,堅持回到蘭嶼,只為傳承自己的文化,那種民族的覺醒力讓我非常感動。讀完了那本書,我也反思,到底自己究竟是什麼?!於是,我決定從學習自己的母語開始...

好在,在一頭熱消逝之前,我報名了九月份的客語初級檢定,早在六月就下載了教材的我,無論在台灣還是緬甸,懶惰的我從沒點開來看,等到在回到台東備課時,看到客委會連「紙本教材」都寄來了,這幾天這幾本書,在桌上的每一刻,都好像在譴責我的不用心,於是我終於忍不住在今天開始讀了!唯一的感想 --> 真是有夠難呀!!這對於在城市長大的我...真的就是學個新語言呀!哎!這也是我該學習的原因了吧!

先舉三樣食物給大家猜:
1. 吊瓜
2. 黃瓜
3. 時計果

請猜猜看這是什麼?!(文章最後再公布)
除了教材之外,還有本題庫,等我翻開題庫看時,真的要暈倒!原來連這「基礎」的客語考試,竟然聽、說、讀、寫通通都要呀!眼看只剩一個月的時間,看來真的是要有奇蹟啦!使毋得!使毋得呀!

你呢?!你會你的母語嗎?!是時候也來好好學學或多加練習囉!

註:答案 - 1. 茄子、2. 南瓜、3. 百香果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閱讀] 培養會思考的下一代,從十六歲開始學「哲學」

《十六歲的哲學課》是由一位日本高中老師所寫,他在學校教「倫理」,與台灣的「公民」類似,但他卻努力地把「哲學」一併帶入課程中,因為他相信,十六歲正是開始對既有事物存疑、追根究底地思考萬物的時間點。就我對於華德福教育粗淺的了解,我試著解釋如下,華德福教育認為人是每七年為一個階段,第三階段,從十五、十六歲開始,也正是在學習第一個七年的「美」、接下來七年的「善」後,到達「真」的時間點了。
美國形容台灣的媒體如同殭屍,然而平心而論,對於市場極為敏感的媒體產業,自然是因為觀眾就愛那些垃圾,光有視覺上衝擊而不思考的民眾,就變成非常容易被牽著鼻子走,說直接點,我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不愛思考,因為教育,並沒有教會我們要思考、如何思考。

  • 突然頓悟的我,對「哲學」產生興趣
「哲學」其實就是探究一切根源的學問,Philosophy一詞,更有「喜愛知識」、「喜愛求知」的意思。會有「科學」的誕生,也是從古希臘時代開始,人們開始對於神話不再滿足後,被那股迫切希望探究「為什麼」的決心,才引領著人類一步步地往前走。所以常有人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在台灣升學制度下,我也是一關接著一關地被填鴨,渾渾噩噩地把大學讀完,再讀了兩個碩士,當要面對工作的選擇時,我發現自己的專業與興趣不太合,開始跌跌撞撞地尋求新人生,原來,過去我從沒想過,我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事。

就在幾個月前,我突然「好想要」讀點哲學呀!跑到圖書館借了幾本書,當然有幾個夜晚只看沒幾頁就睡著了(失眠的好幫手 - > 哲學叢書 XD),有一天突然看到這本《十六歲的哲學課》,終於讓我有系統地簡略地了解了「哲學」的發展,而「哲學」正與歷史的軌跡、人類發展相符合,我衷心相信,在十六歲學「哲學」這學門,遠比國英數自社更來得重要,只有當青少年認清自我後,他們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是什麼、要幹嘛。

在與一個朋友提到我的這段「哲學」奇遇記後,他分享了自己早在上大學時,就已主動到哲學系去旁聽的往事,這位朋友也是我的朋友當中,極少數清楚自己是什麼、要幹嘛的人,看到他的灑脫與自在,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早幾年就有這個機會接觸哲學。


  • 法國v.s. 台灣的作文題目

以下列出台法今年的會考作文題目:

〉〉台灣:
不分組:捨不得

〉〉法國:

1. 文學組:

·尊重所有生命是否為必要道德?

·我是過去所造成的嗎?

·論述1840年「美洲民主」一文

2. 理組:

·藝術作品是否永遠有意義?

·政治可否脫離現實?

·論述西賽羅公元前一世紀「論神性』」一文。
3.經濟社會組:
·個人的意識是否反應在其所屬的社會上?

·藝術家是否要學習?

·論述史賓諾莎「神學政治」一文。


法國高中,哲學課是必修,我們自然不能拿法台做直接比較,也有網友提出法國也有開始出現八股的教戰手冊,教學生如何考出高分,但無論如何,我們綜觀「法國」在世界的位子,他們的自信、想法讓世人崇拜、推崇,幾位法國出現的近代思想家,更形塑了今日「世界的樣子」,拿「西蒙.波娃」來說,沒有她,我們今日應該是不可能討論台灣會有「女」總統的議題。這些哲學思維,早在1808年拿破崙宣布創設「哲學考試」後,就已經開始累積了。

我們不能否認,希臘城邦的民主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表達意見,比起華人到二十世紀才脫離帝制,雙方在「自由思想」的落差,因此要找回這兩千多年的差距,從西方哲學開始學起畢竟還是快速的。(東方哲學,多半以「孔子思想」為依歸,但現在講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西方的哲學思維還是較相近的)

  • 台灣的高中哲學發展
這本書台灣版的導讀,是由雲科大通是教育中心助理的簡端良教授所寫,他同時也是「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的教師,大家有興趣可上他們網站瞧瞧!其實,台灣正有一群有心的老師(以國文老師為主),正積極地要把哲學概念帶進自己的教室內!未來的高中教室!將會不一樣!

這次的課綱爭議,如果能有哲學課,不正是一個讓學生們討論的好機會嗎?!而學習哲學的目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學習『尊重』」,我們從幾次的爭議當中,都還是看到台灣人完全「不願意」聆聽對方的平行對話的習慣,因此原本以自主思考出發的討論,都變成惡鬥與謾罵。
唯有在大部份民眾都有「獨立思考」能力,台灣才可能走出民粹、不理性的內耗鬥爭,真正走出自己民主的路。
在此,我想呼籲大家,無論從自身開始,或從下一代開始都好,開始找些哲學的書籍來看吧!別擔心,其實像Michael Sandel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或台灣作者朱家安的《哲學哲學雞蛋糕》都是個好開始唷!哲學~還算蠻有趣的啦!邊看邊睡,在夢中也來學哲學吧!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閱讀] 經濟學砍掉重練!咱們都已踏入《美元圈套》的萬丈深淵...

出超是好事?!外匯存底是好的?!我們全都錯了!!臺灣低迷薪資、無感經濟原來... 兇手正是「美元」!
1970年的美國財政部長John Connally曾說:「美金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這句那麼狠、那麼衝的話,直接點出包含台灣政府、台灣人等的亞洲的「超大盲點」!因為盲點所造成政府政策錯誤,卻讓台灣不斷出現過勞死、低薪、高房價的慘劇,而且現在看來,這慘劇還會更慘。

  • 從沒人發問的簡單經濟謬誤

貨幣興起,是因為提高交易效率。兩個國家經濟交流後,貨幣一併開始流通,此時將出現了「匯率」的變化。當A國出口較多的商品總值到B國後,A國出超,錢流入了A國,此時A國幣值應該「升值」,這代表代表著A國人民的購買力可上升,得以買更多B國商品,但因高幣值,久了之後A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漸漸又變成B國出超,此時再換B國幣值升值。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循環,不過包含台灣等的亞洲國家卻因為「短視近利」,而打破了這個循環。

連續30年對美國出超的臺灣(台灣出超到香港、中國大陸金額雖大於美國,但兩個區域同樣跟台灣面臨一樣狀況),台幣的相對幣值卻幾乎沒漲,從1990年的25台幣兌美金,到現在還甚至貶值到31元。這代表著台灣人兢兢業業,超高工時所製造出口的商品,賣到美國後,本來台幣應該升值,我們可以買更多國外的東西,但在匯率被強迫貶值下,我們卻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人民的購買力還是一樣,出國還是覺得很貴,卻又累得半死。

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 從日本開始的〈東亞經濟魔咒〉

直接來說台灣的情況,台灣目前出口仍是以「電子產品」為大宗,這些商品又大多是低毛利的代工商品,在東亞,我們面臨日本、中國、南韓的直接競爭。舉台積電來說,當他們賣出一批半導體賣給美國公司後,美國業者付了錢給台積電,台積電把美金存入台灣的銀行,此時台幣應該要升值的,此時,擔心台幣會升值的中央銀行出手了!他們開始印台幣,用台幣來把這些美金換回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再把手上一堆美金去買了美國發行的國債,咱們的「外匯存底」就一天天增加了。

好的,課本裡教我們,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所以我們匯率不能升,升了東西就賣不掉了,好啦~ 從《美元圈套》這本書上有個數據,2010年,淨出口佔GDP的7%,相較之下,民間消費卻佔了GDP的58%,不僅如此,從1989年到2003年的15年間,「民間消費」金額都是超過「商品與服務輸出」金額,此時的台灣經濟複合成長率為7.27%,到了2004年,情況有些逆轉,2004到2010年,出口金額超過了民間消費,但此時的複合成長率卻衰退到3.06%,從以上數據證明了,「出口好國家經濟就會好」,這句話是個迷思。

而貶值短暫讓出口值上升,造成GDP也同步上升,其實國家只是有「眼前的好」,在普遍人民享受不到日子變好的前提下,還得面對外匯存底增加的壓力。
(這可以回應馬政府一直講的,明明GDP就上升,台灣人民在吵什麼吵?!這些哈佛耶魯回來的人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正是因為這些迷思,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不僅繼續辛苦地生產商品,大多的商品都銷往美國,賺到的錢,又通通去買美國發行的國債,錢又回到了美國,這些錢不僅幫助了美國的建設,也提升了美國人的社會福利。而台灣勒,我們留下了污染,生活在這十幾年卻越來越苦。然後政府不敢打破這循環,東亞各國繼續打匯率戰,美國一直一直印鈔票、發行債券,各國也一直一直買,慘呀...慘!

  • 台幣多的壞處多更多

電子業走到瓶頸,包含國民黨、民進黨,沒有人提出「確切」的產業轉型願景,拿文創產業來看,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提出了「文化立國」的願景,政府馬上開始從法律面、資金面、人才培育面開始著手,接著第二步開拓海外市場,第三步才是設立硬體的文創園區。南韓,現在早已如日中天,他們的電子產業如三星,同樣是轉型做品牌成功。

反觀台灣,設立了一個個文創蚊子館,連個鼓勵人才、長遠發展的策略都沒有,這些執政者通通會成為台灣歷史的罪人。

拿到央行換出的一堆台幣的業者,在台灣遇到「只准許45%資金投資海外」的政策,淹腳目的台幣就積在台灣,在政府完全沒扶植新產業、銀行利率低到不行,再加上這年頭投資電子業也可能會賠錢的狀況(一想到台灣政府拿包含我們的退休基金去護盤買電子股股票,或是做那「兩兆傷心產業」,我就好想哭),錢通通跑到了房地產去,外國資金(如國民黨政府開放中資)同樣一起來炒房,在薪資沒漲的情況之下,房價就這樣節節升高,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或中國政府怎麼打房,房價還是持續上漲中。


  • 台灣,有可能逃出圈套嗎?!

仍剩一滴滴機會,而且我們得先付出過去打壓匯率的代價。

大家現在都在等,到底什麼時候台灣的房地產會垮,看完這本《美元圈套》後,我也相信應該就在這幾年了吧! 美國已經開始升息,一旦升息,代表把錢存入美國銀行可以賺錢,所以錢會從台灣及其他地區,再度跑回美國,而泡泡破掉,往往只需要一些借款人付不出貸款,並開始拋售房屋,接下來就會有滾雪球的效應。

但即使房價泡泡破了,美金問題還是在。政府在過去這三十年,不斷把大部份資源通通給了電子業,我們又沒有培養創意人才的教育能力,自然沒有這些人才創造如Google、Apple等的企業,而台灣所謂的工業人才,充其量還多半是做低毛利的代工,但在各國急起直追之下,本該被淘汰的業者,台灣給予補貼,本來應該升值的幣值,台灣央行應是壓了下來,整個台灣,除了電子業的老闆外,工程師到一般的小老百姓,薪水沒漲、物價狂飆之下,根本沒享受到我們應該有的幣值上漲所帶來的進口品便宜好處,痛苦指數就在這愚蠢鄉愿的政府政策下一直增加。

解決方式是什麼?!
台灣從上到下要發揮輿論壓力,要台灣政府醒過來,除了慢慢減低外匯存底(台幣將升值),不要再把資源通通給了電子業(我已經看到電子業說客已經去「喬」立法委員、政府官員了...),該倒的企業,快倒吧!雖然這一倒,台灣很多投資者也會哭,但再繼續拿東牆補西牆,只是延後台灣經濟幻滅的時間罷了!更何況越慢面對現實,台灣越慢能走出下一步,機會也會更少。

然後台灣各智庫,請再繼續努力,具體提出台灣下一代產業的可能,立法院搭配盡快通過相關條例(一想到藍綠兩黨的嘴臉,我又要再哭一次...),讓這些產業得以興起,《美元圈套》作者認為,以20億華人市場為目標的「網路或內容產業」為最有可能的目標。

這些通通都做,台灣才會有新的未來的可能呀...

[挖底逮當] 那那那那「針」就這樣插進去勒!!!治百病的針灸初體驗!

跑了幾年步,去年二月高美溼地一戰,於22K倒下後,右膝一直都處於受傷階段,到了諾魯半年,有時腳癢會跑一下,但那不舒服感卻一直跟著我,到了台東工作後,在同事推薦之下,我也開始了自虐的針灸人生。

  • 醫生越兇,生意越好
從小我就是過敏兒,整個就是藥罐子模式長大的,還記得台中有家耳鼻喉科,看診的醫生脾氣之差,國小、國中每次去的時候都好害怕,除了他老是把超過15公分的鐵籤整個插進我鼻腔內外,另外就是他的壞脾氣,記得有次醫生一叫我,我一緊張,還在跑上診療位之前摔倒了,那醫生問:「你是有那麼怕我嗎?!」我還用顫抖的音:「沒...沒有呀!」還好他大笑出來,不然我可能會尿出來。

在台東的這家中醫診所,老醫生同樣超有個性,他對病患的期待,無論大病小病,要看就是一次要看七次,畢竟中醫不是西醫,沒有什麼特效藥,收費方式還算合理,第一次收費160,後面都是70元。我在六月就有一搭沒一搭地去,每次都被他念,他認為我在浪費他時間。昨天我順口問了他,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睡不著,他馬上發飆地說:「什麼睡不著!那藥很貴的耶!健保還不給付勒!我不像其他醫生,希望你一直來!你來!就是要你好呀!齁!真是的!」他指的正是傷科常用的「虎潛丸」,我...我只是問問看嘛!
當然囉!這家位於台東市區傳廣路上的中醫診所總是門庭若市,有時還得提早去掛號,還得等個三、四個小時才看得到。

  • 怎麼針灸?!
同事跟我說,這位醫生功力高強,像我腳的問題,針了五、六次,只有一次是針在腳上,其他都是手上,因為針灸的目的正是讓「經絡通」,因此為了治療我的膝蓋,醫生還是針著手背和手肘,我則是要站著不斷活動膝蓋。

醫生先幫我把脈,接著念出穴道名稱,護士會拆開指定的針,他先用酒精消毒針的位置後,食指、中指握著針的硬塑膠外「套」,對準穴位,食指點著套子後面兩三次,波的一下,針就刺上了皮膚,拿掉外「套」後,他會捏住針後方,開始往內插,不誇張,有時我真的覺得他刺到骨頭了,雖不是太痛,但那視覺震撼還是好強,即使到現在,每次要去看診,我仍是會有些壓力。

總共針灸時間約半小時,每十分鐘護士就會來轉一轉你的針,每轉一次那痛麻感真是直衝腦門呀!有些老先生、老太太看到護士就像看到鬼一樣害怕,還挺逗趣的。

  • 人生百態的診間
像我這樣年輕人來看診的人數真的不多,大多的病人都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或是車禍、中風患者,有次就看到一位光頭的婦人,她的頭整個凹了進去,上面還有道很大的疤痕。然而今天有位小朋友,看起來像是輕微腦麻的三歲女孩,她小小的手上被插了四根針,還真令人不忍,但她好勇敢,整段療程,都還是開心又吃力地牽著媽媽的手走著,真希望她康復的一天快快到來。

而在等待室另外一隅,有兩位中風的女士在聊天,令人驚訝的,他們年紀一位30來歲,另一位也不到50。她們都是左邊整片半身不遂,但年輕的這位婦人,在先生鼓勵還有自己每天復健之下,左手已經可以舉在胸前,但她還是提到,因為中風的關係讓她左肩脫臼,每舉一次就是痛一次,這復健的成績可不簡單。兩人談到自己飲食清淡、注重養生的過去,最後得出了結論,她們都認為自己中風的原因,可能是跟兩人自己的「不正常作息」有關。所以各位夜貓族的朋友,請多注意呀!

針灸等待的這三十多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聽著人們聊天的故事,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每每結束後,會突然很珍惜自己的健康與生活,這算是皮肉痛完的附加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