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美國財政部長John Connally曾說:「美金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這句那麼狠、那麼衝的話,直接點出包含台灣政府、台灣人等的亞洲的「超大盲點」!因為盲點所造成政府政策錯誤,卻讓台灣不斷出現過勞死、低薪、高房價的慘劇,而且現在看來,這慘劇還會更慘。
- 從沒人發問的簡單經濟謬誤
貨幣興起,是因為提高交易效率。兩個國家經濟交流後,貨幣一併開始流通,此時將出現了「匯率」的變化。當A國出口較多的商品總值到B國後,A國出超,錢流入了A國,此時A國幣值應該「升值」,這代表代表著A國人民的購買力可上升,得以買更多B國商品,但因高幣值,久了之後A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漸漸又變成B國出超,此時再換B國幣值升值。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循環,不過包含台灣等的亞洲國家卻因為「短視近利」,而打破了這個循環。
連續30年對美國出超的臺灣(台灣出超到香港、中國大陸金額雖大於美國,但兩個區域同樣跟台灣面臨一樣狀況),台幣的相對幣值卻幾乎沒漲,從1990年的25台幣兌美金,到現在還甚至貶值到31元。這代表著台灣人兢兢業業,超高工時所製造出口的商品,賣到美國後,本來台幣應該升值,我們可以買更多國外的東西,但在匯率被強迫貶值下,我們卻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人民的購買力還是一樣,出國還是覺得很貴,卻又累得半死。
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 從日本開始的〈東亞經濟魔咒〉
直接來說台灣的情況,台灣目前出口仍是以「電子產品」為大宗,這些商品又大多是低毛利的代工商品,在東亞,我們面臨日本、中國、南韓的直接競爭。舉台積電來說,當他們賣出一批半導體賣給美國公司後,美國業者付了錢給台積電,台積電把美金存入台灣的銀行,此時台幣應該要升值的,此時,擔心台幣會升值的中央銀行出手了!他們開始印台幣,用台幣來把這些美金換回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再把手上一堆美金去買了美國發行的國債,咱們的「外匯存底」就一天天增加了。
好的,課本裡教我們,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所以我們匯率不能升,升了東西就賣不掉了,好啦~ 從《美元圈套》這本書上有個數據,2010年,淨出口佔GDP的7%,相較之下,民間消費卻佔了GDP的58%,不僅如此,從1989年到2003年的15年間,「民間消費」金額都是超過「商品與服務輸出」金額,此時的台灣經濟複合成長率為7.27%,到了2004年,情況有些逆轉,2004到2010年,出口金額超過了民間消費,但此時的複合成長率卻衰退到3.06%,從以上數據證明了,「出口好國家經濟就會好」,這句話是個迷思。
而貶值短暫讓出口值上升,造成GDP也同步上升,其實國家只是有「眼前的好」,在普遍人民享受不到日子變好的前提下,還得面對外匯存底增加的壓力。
(這可以回應馬政府一直講的,明明GDP就上升,台灣人民在吵什麼吵?!這些哈佛耶魯回來的人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正是因為這些迷思,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不僅繼續辛苦地生產商品,大多的商品都銷往美國,賺到的錢,又通通去買美國發行的國債,錢又回到了美國,這些錢不僅幫助了美國的建設,也提升了美國人的社會福利。而台灣勒,我們留下了污染,生活在這十幾年卻越來越苦。然後政府不敢打破這循環,東亞各國繼續打匯率戰,美國一直一直印鈔票、發行債券,各國也一直一直買,慘呀...慘!
- 台幣多的壞處多更多
電子業走到瓶頸,包含國民黨、民進黨,沒有人提出「確切」的產業轉型願景,拿文創產業來看,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提出了「文化立國」的願景,政府馬上開始從法律面、資金面、人才培育面開始著手,接著第二步開拓海外市場,第三步才是設立硬體的文創園區。南韓,現在早已如日中天,他們的電子產業如三星,同樣是轉型做品牌成功。
反觀台灣,設立了一個個文創蚊子館,連個鼓勵人才、長遠發展的策略都沒有,這些執政者通通會成為台灣歷史的罪人。
拿到央行換出的一堆台幣的業者,在台灣遇到「只准許45%資金投資海外」的政策,淹腳目的台幣就積在台灣,在政府完全沒扶植新產業、銀行利率低到不行,再加上這年頭投資電子業也可能會賠錢的狀況(一想到台灣政府拿包含我們的退休基金去護盤買電子股股票,或是做那「兩兆傷心產業」,我就好想哭),錢通通跑到了房地產去,外國資金(如國民黨政府開放中資)同樣一起來炒房,在薪資沒漲的情況之下,房價就這樣節節升高,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或中國政府怎麼打房,房價還是持續上漲中。
- 台灣,有可能逃出圈套嗎?!
仍剩一滴滴機會,而且我們得先付出過去打壓匯率的代價。
大家現在都在等,到底什麼時候台灣的房地產會垮,看完這本《美元圈套》後,我也相信應該就在這幾年了吧! 美國已經開始升息,一旦升息,代表把錢存入美國銀行可以賺錢,所以錢會從台灣及其他地區,再度跑回美國,而泡泡破掉,往往只需要一些借款人付不出貸款,並開始拋售房屋,接下來就會有滾雪球的效應。
但即使房價泡泡破了,美金問題還是在。政府在過去這三十年,不斷把大部份資源通通給了電子業,我們又沒有培養創意人才的教育能力,自然沒有這些人才創造如Google、Apple等的企業,而台灣所謂的工業人才,充其量還多半是做低毛利的代工,但在各國急起直追之下,本該被淘汰的業者,台灣給予補貼,本來應該升值的幣值,台灣央行應是壓了下來,整個台灣,除了電子業的老闆外,工程師到一般的小老百姓,薪水沒漲、物價狂飆之下,根本沒享受到我們應該有的幣值上漲所帶來的進口品便宜好處,痛苦指數就在這愚蠢鄉愿的政府政策下一直增加。
解決方式是什麼?!
台灣從上到下要發揮輿論壓力,要台灣政府醒過來,除了慢慢減低外匯存底(台幣將升值),不要再把資源通通給了電子業(我已經看到電子業說客已經去「喬」立法委員、政府官員了...),該倒的企業,快倒吧!雖然這一倒,台灣很多投資者也會哭,但再繼續拿東牆補西牆,只是延後台灣經濟幻滅的時間罷了!更何況越慢面對現實,台灣越慢能走出下一步,機會也會更少。
然後台灣各智庫,請再繼續努力,具體提出台灣下一代產業的可能,立法院搭配盡快通過相關條例(一想到藍綠兩黨的嘴臉,我又要再哭一次...),讓這些產業得以興起,《美元圈套》作者認為,以20億華人市場為目標的「網路或內容產業」為最有可能的目標。
這些通通都做,台灣才會有新的未來的可能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