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緬甸的五位朋友〈卷四:肩負民族使命的撣族王子〉

緬甸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佔了全人口68%「緬族」為緬甸最大族群,緬甸的官方語言自然也是「緬語」。在緬甸的各級學校中,所有老師也是用緬語來教學,所以對於很多少數民族的偏鄉小學來說,小一、小二的時候,總有很多孩子沒有上課是有聽沒有懂,就和當時國民黨遷台時,將北京話稱作「國語」,上課禁說台語、客家話、原住民語如出一徹。
要了解撣族文化力有多強,也可從緬甸軍政府制定的新國旗看出。撣族以使用多年的精神旗幟,中間為一滿月,跟佛教與圓滿有關,而軍政府的則是星星,兩者是不是非常類似呢?!

  • 聯邦政府成泡影
其實呀!緬甸獨立之初,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積極地想成立一個「聯邦(Federal)」政府,但在他被殺害,以及獨裁者奈溫於1962年奪權後,這件事化為泡影。

當時的緬甸軍政府由緬人把持住,在缺乏翁山精神的領導及治理下,「聯邦制」逐漸名存實亡,各少數民族領袖於是決定先行開會討論,並將建議送至中央,就是因為這個「先行開會」的動作,讓奈溫抓到了個小辮子,他下令政變,將這群領袖們通通逮捕,對外宣稱這些人密謀叛國,他必須站出來保護緬甸,於是,緬甸從此陷入水深火熱的生活當中,與東北亞的北韓相互呼應。

  • 撣邦皇族的眼淚
撣族(Shan People)大多住在緬甸東部的撣邦(Shan State),佔緬甸總人口的9%,也是最大的少數民族,撣邦過去是由32位Sky Price所治理,這些王子們即使在英國殖民期間,被英國延攬,繼續行使君主治理的制度,如同許多殖民母國慣用的伎倆。

在緬甸獨立之後,各邦皇室在世界潮流及情勢所逼下,一個個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但他們仍像日本天皇般具備精神領袖的地位。而在1962年的政變,Hsipaw的王子也被抓住了,然而緬甸當局完全否認,而能證明他被抓的唯一證據,就是他一被捕後,緊急親筆送給奧地利籍的妻子的通知;1970年,被抓的大部份各邦領袖,在奈溫控制之下的緬甸政權穩定後被放了出來,可是Hsipaw的王子仍然不見蹤影。
接下來這五十年,撣族陷入了痛苦的生活,自治軍與中央政府開始內戰,直至2011年雙方才簽下停火協議。

  • 好萊塢般的夢幻皇室故事
這位王子其實只是32名王子之一,論所有王子的權力來說,他只是第二,但風度翩翩的他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讀地理,邂逅了拿到了美國Fullbright獎學金的奧地利女子Inge Sargent,兩人婚後回到了緬甸,這位皇妃積極學習撣語、緬語,還著撣族傳統服飾,親切的態度獲得了撣族人的接受與喜愛。
在那一場政變中,即使迄今緬甸政府仍是註記他是「失蹤」,但生命受到威脅的Inge皇妃,兩年後嘗試無方,只好帶著兩個女兒遷回美國,她後來也再婚,Sargent是她再婚後丈夫的姓。
她後來寫了本《Twilight Over Burma: My life as a Shan princess》,將她在緬甸的故事與全世界分享,即使緬甸當局直至2011年才讓這本書於緬甸上市(之前連閱讀都是違法的,讀的人可是要坐牢的),但這本以英文撰寫的書還是讓世界各地的人,得以了解撣族的當代歷史、生活與故事。

  • 走吧!一起去拜訪撣族皇宮!
當時在那政變發生之際,政府將已被用來作為辦理宴會、舉辦民俗活動的皇宮充公,那皇宮也在二戰中被摧毀,今日撣邦全境僅剩Nyaungshwe(娘水)的皇宮還存在,可是那裡當時也被充公,現在是個博物館,
而Hsipaw的這位有名王子,他父親曾在英國留學,在當地用了英國式樣蓋了個住所,現在仍是王子的姪子一家人住在這,各地都稱這裡為Shan Palace(撣族皇宮),這其實是不太正確的,應該稱做Shan Royal Resident(撣族皇室住所),可是就是因為這樣子閃亮的名字,也吸引了我和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
現在接待的人,是那位王子姪子的太太,她自己的父親也是另外一個城市的王子,以上的故事就是她跟我分享的。

我問她,為什麼不像大部份家人一樣搬到海外去,特別是她丈夫,之前有外國觀光客來參觀,他因為開門讓人家進來,就被政府以他「未合法申請觀光執照」的名義,而被關了八年... 她只淡淡地說:「Stories needed to be told」,這句話之震撼力差點把我眼淚給逼出來。

真心地推薦大家到緬甸,一定要走訪這裡,離開時別忘記留下至少一美金,讓這美麗的住所與故事可以流傳到永久。

  • 撣族的自立圖強計畫
這幾篇〈緬甸的五個朋友〉的文章,好像看起來都大離題齁?!請見諒呀!我真的是希望把故事的前因後果講清楚,這樣故事聽起來應該更能深入其境吧!

剛剛講到那位介紹皇族住所的婦人,她才20歲的孫子Mone,現在就是自發性的「撣邦英語學校」的重要人物及老師之一呢!他操著一口幾乎完美的英語,和我分享著這所學校的成立緣由,最單純的原因,就是讓撣邦的民眾接軌世界,除了可直接性的賺進更多觀光財(撣邦人可當導遊等),更能把自己的文化告訴世界。

於是,全撣邦共有300位的學生,每年一月、七月,都到這所寄居在佛寺的學校40天,每天付出0.8美金包吃、包住,原則上學完兩期後,都能具備有基本的對話能力,不知道會不會有很多台灣人動心?!哈!還可以一併學個撣語與緬語唷!
我還真的有問。原則上,如果你願意到那裡當英文「老師」,他們是非常樂意的,同樣包吃包住呀!(住是住在大通舖唷!)

  • 原來武器那麼容易買!
Mone講話起來有點老成,還有些許的優越感,但他的自信是屬於謙虛的那種並不讓人討厭,反而還會對他印象深刻,我問到,那在英語學校休息之際,他的工作是什麼呢?!他說他要去加入撣邦的「軍隊」。

是的!就是軍隊!經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撣族的武器多半是由泰國、中國所提供,只是當美國向緬甸示好時,中國就開始半買半相送武器給這群自治軍。

那泰國為什麼要幫忙他們?!透過Mone王子的介紹,我才知道撣族人自稱為「Tai」,中文寫法為「亻泰」,這發音跟哪個國家很像?!沒錯,正是泰國!所以在撣語裡,他們稱呼泰國為「小泰」,泰國人則稱他們為「大泰」,他們從語言、文化上都算是兄弟關係,所以關係當然非常緊密。

而泰國背後的金主正是美國,有時候他們能拿到許多免費的武器,王子就秀了他拍的許多張飛彈的照片,我當下覺得自己好像戰地記者呀...

  • 撣語 v.s. 泰語 v.s. 廣東話
之前就有香港朋友提過,她覺得泰文有時乍聽之下跟廣東話很像,等我聽到又像廣東話、又像泰語的撣語時,我終於瞭解,這件事必非巧合呀!其實撣語相當古老,撣族人到目前還相信,包含中國南方的方言,如雲南話、廣東話,甚至寮國語、泰語,通通源頭都是撣語。

我不針對此評論,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幾個語言絕對有很密切的關係。
而如此相近的語言,現在他們卻被畫入緬人治理的緬甸,那... 這會有和平的一天嗎?!我想,除非緬甸有變得像瑞士一樣安居樂業的一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