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翁山蘇姬 v.s. 緬甸的春天

今年六月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正式於國會提案,希望能修訂二〇〇八年緬甸軍政府所制定,限制緬甸之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不得有外國籍丈夫與子女之惡法,然而在議會仍由緬甸軍方把持下,最終仍告失敗,亦即翁山即使於今年十一月國會議員大選勝出,她仍不具備參選總統、副總統的資格,這也清楚表示出在二〇一一年對外宣稱已開放的緬甸軍政府,迄今仍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利。

  • 難民與翁山蘇姬
這兩年極受矚目的難民議題之一,也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洛興雅(Rohingya)人,這群已居住在緬甸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穆斯林,在二戰期間與英國人聯手,與和日本人結盟的緬人為敵,在戰後獨立的緬甸,本應放下這些仇恨,共組一新興的聯邦政府,但在一九六二年奈溫奪權並開始獨裁統治後,少數民族被剝奪了許多權力,而洛興雅人因其穆斯林的身份,與高達九成的佛教徒不同,處境更加艱辛。在一九八二年緬甸公布的公民法中,他們終被歸納為「非國民」,無法取得緬甸籍的身份;為洛興雅人母國的孟加拉,苦於自己國內稠密的人口與貧困的環境,官方正式認定與自己同宗的洛興雅人為「緬甸人」,洛興雅人從此成為人球,在近日更演變成為人道危機。

今年上半年,幾艘洛興雅難民船被泰國、馬來西亞推回海上,造成多人死亡的畫面登上全世界的媒體版面後,終於有人對他們表示同情、憐憫之意,在緬甸政府表明不與理會之下,輿論開始指責較先進的泰國、馬國政府,僅是名「國會議員」的翁山蘇姬也被點名,媒體認為她的故不作聲,是為了在年底的選舉獲得多數佛教徒的民眾支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光芒似乎有些黯淡。

  • 緬甸軍政府的詭計
從牛津畢業,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拿到博士的翁山蘇姬,有可能會對人道危機視而不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翁山蘇姬從被軟禁釋放後,旋即開始到處演講,不外乎希望全民能夠拋下過去歷史的傷痛,用愛與包容和面對這樣一個多元民族與宗教的國家,據我所遇到的仰光大學生指出,翁山蘇姬在媒體上不斷地強調,包含洛興雅人等都是緬甸國民,她甚至敦促政府正視這個問題。
然而在軍政府慣用的伎倆,也就是不斷放出像是穆斯林強暴佛教婦女等新聞,往往最後都沒有抓到任何嫌犯,但假假真真的消息混雜在一起,還真有為數不少的僧侶與虔誠信徒相信,而不願意繼續支持挺難民的翁山蘇姬,不僅如此,再加上佛教激進派的炒作,本該「凡是放下」的佛教徒,於官方默許之下,對穆斯林再次進行類似種族清洗的暴行。

只能搭機前往的若開邦,又有多少緬人實際上了解那裡的悲劇呢?!翁山蘇姬有著民族英雄之女及在殖民母國求學的背景,卻也因此得肩負起保障人權和平的使命,雖部分西方媒體在難民議題上對她有所質疑,幸運的是,在緬甸大部份的年輕人,對於政府的詭計都了然於心,仍對於能與國際連結的翁山蘇姬表示支持。

  • 緬甸的新希望
軍政府開放之後,許多政策仍被民眾抨擊是作假的,但仍有些值得肯定,像是將緬甸觀光簽證從七天延長為二十八天,到緬甸的旅行者將可以更加深度遊歷這個美麗的國度,旅者們也成為把世界帶進該國的文化大使們。

而在一趟緬甸之旅後,我想,台灣人可得把「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讓賢給緬甸了。在深受佛教影響之下,緬甸人處處展現出親切、善良的本性,旅程中遇到了幾位主動提供協助的當地年輕人,他們普遍給我的印象,就是認真、積極,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同年期間經歷了緬甸版的白色恐怖,迄今談起政治,仍會下意識地看一看四周,用手拱著口才開始說話,但這些緬甸新生代,仍處處展現出的成熟、自信,卻是讓人由衷地打從心底佩服。
旅行到撣邦(Shan State)的昔卜(Hsipaw)時,在一位緬甸朋友的介紹之下,我一連兩天拜訪了間在佛寺內的英文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是由一名帶領撣邦走向獨立的將軍遺孀所擔任,但主要在運作的工作人員、志工,全部都是來自撣邦各地20來歲的年輕人,他們每年在雨季、旱季各辦一場長達四十天的英文營隊,包吃包住包師資的學費每天不到一美金,因此也吸引了兩、三百名「十六」至「二十五」歲的撣邦男女前來。

擔任老師的年輕人們,有些是大學生,有些是靠著自學把英文學好的,他們盼望能透過這個營隊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我對其中幾位老師學習英文的方式感到不可思議,舉例來說,他們除了翻印的英文書籍不離身之外,還會在空閒時間,自己與自己的「影子」做英文對話,或偶爾到河邊,在泥土上畫出張臉,然後開始想像自己再與外國人對話。看到這樣積極的態度,在整趟旅程中遇到許多緬甸害羞的年輕人,硬著頭皮來搭訕聊天時,也就不用覺得驚訝了。

  • 緬甸.走向世界的契機
年輕人們抱怨歸抱怨,但在獨裁政府稍稍打開國家大門的此時,他們忙著擠在這個縫看看世界,而對他們來說,「英文」正是邁向未來的鑰匙,我從他們的努力與用心,看到國家的光明不遠了。

回頭看看台灣,各黨派還在本著意識型態為了各項政策而針鋒相對時,普遍台灣民眾並未追根究柢地了解,反而隨之起舞、大動肝火、上網謾罵,相較之下,整個國家已經原地踏步好久了。而這開放不到五年的佛教國度,我卻看到了超齡的緬甸年輕人,雖然對於政府失望太頂,但他們也積極地用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在為了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努力著。
一路上堅持理念的翁山蘇姬,在軍政府處處阻撓下,已經七十歲的她又再度失望了;幸好,緬甸的年輕人卻承襲了她的勇氣與毅力,我相信,緬甸的春天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